雄安政办字〔2024〕31号
河北雄安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党政办公室印发《关于支持传统产业“先立后破”转型升级的意见》的通知
雄县、容城、安新县人民政府,新区各部门:
《关于支持传统产业“先立后破”转型升级的意见》已经新区管委会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河北雄安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党政办公室
2024年12月9日
(此件公开发布)
关于支持传统产业“先立后破”转型升级的意见
传统产业是重要的民生产业,是雄安新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实现“先立后破”转型升级,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立足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阶段,坚持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疏解发展并举,深入开展数字化赋能、科技成果赋智、质量标准品牌赋值专项行动,推进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推动传统产业“先立后破”转型升级,不断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形成独特、协同、融合的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打造高质量、可持续、有活力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到2027年,雄安新区传统产业“先立后破”转型升级取得阶段性进展,行业整体呈现健康向上的态势,传统产业实现“根留雄安”,总部集群初具规模,产业链协同共进、聚合发展,企业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发展水平大幅提升。到2030年,传统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雄安工坊”产品广受认可,打造出一批示范性产业基地、一批领先级名企优品、一批高端化专业人才。
二、优化传统产业发展空间
加强传统产业发展空间布局,以雄县、容城、安新三个外围组团为主体,打造特色鲜明、要素集聚、创新开放、宜居宜业的产业集聚区,强化与新建片区联动发展,充分盘活利用现有空间,为传统产业“先立后破”提供高能级产业发展空间。
(一)建设总部基地。按照“数字园区”“生态园区”“人文园区”等先进理念,支持分县域、分行业建设传统产业总部基地,承载研发、设计、试验、检测、生产及相关配套服务等功能。支持企业建设一批创新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打造数字化、智能化先进生产线,按照“先进制造+研发中心+总部销售”模式推进“工业上楼”。
(二)打造产业集聚区。围绕服装、制鞋、纺织、毛绒玩具等县域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需要,支持对原有低效用地进行整治提升,打造特色化、差异化产业集聚区。聚焦主导产业,集聚龙头企业、中小企业、手工工坊等各类主体,提高就业吸纳能力。优化产业功能布局,着力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深入挖掘工业文化,加强工业遗产保护传承,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新型空间。
(三)营造特色街区。推动以消费品为主的特色优势产品进驻产业街区,支持企业布局优选店、名品店等高端业态,融合文化、旅游、艺术、历史等元素,发展创新创意、网络直播、个性定制、信息消费等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新兴业态,定期举办小型时装秀、展销会、商品市集等活动,打造特色消费街区。围绕消费需求新特点,完善餐饮、娱乐等功能,发展夜间消费,进一步提升消费体验,营造传统产业新形象。
(四)盘活现有资源。支持企业对现有厂房进行改造提升、引入智能化、自动化的生产设备,优化生产流程和工艺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竞争力。支持企业利用现有工业土地谋划建设产业项目及配套设施。支持拆迁企业利用闲置厂房转移生产线,实现厂区平移,提高土地利用率。鼓励对闲置厂房进行多元化开发利用,向主题产业园、商业综合体、中试基地、仓储物流空间、科技研发中心等转型。
三、强化企业创新研发能力
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积极打造创新平台,加大产品创新力度,促进企业智改数转,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一)推动工艺设备升级。以大规模设备更新为抓手,实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百项转型”工程,以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化升级为重点,建设一批智能工厂、绿色工厂、无废工厂等示范项目。支持企业更新关键生产制造和检验检测设备,推广应用高速和高精度设备、自动化和智能化设备、高能效设备。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支持企业对“哑设备”实施数字化改造,提升核心装备和关键工序的数字化水平。推动企业业务系统、工业设备、数据资源、生产资源等上云上平台,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建设一批行业、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提升产业链协同效率。
(二)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整合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多方资源,畅通对接交流渠道,形成协同创新机制。引导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创新应用研究,合作设立研发机构、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深入开展“科技特派团”系列活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支持关键工艺和重点材料创新,着力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激发创新活力,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支持企业积极参加国家级、省级标准化试点,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与转化。
(三)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大力推广面向个性化定制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提升企业产品研发效能。发展需求驱动的产品研发模式,鼓励企业整合行业数据、产品数据、用户数据等要素,强化个性化产品研发。鼓励企业建设数字化产品创新实验室,推动数字技术在产品功能研发、工艺优化、生产测试中的应用,降低研发成本,提升研发效率。支持企业创建工业设计中心,加强流行趋势、行业信息、设计工具、检验检测等技术能力突破,依托金芦苇工业设计奖等平台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四)强化优质品牌培育。实施卓越质量工程,引导企业加大质量技术创新投入,建立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现代生产方式,创新质量管理理念、方法、工具,加快质量管理数字化升级,促进产品和服务品质持续提升,培育一批检验级以上优质企业。支持企业加强自主品牌培育,鼓励通过收购等市场化形式实现跨界合作、联盟创牌,聚焦服装、制鞋、毛绒玩具等特色产业优势,挖掘自主创新、品质高端、信誉良好的消费品牌,构建雄安新区消费名品名录,组织向社会各界、海内外市场推介名品优品。建立完善“雄安工坊”区域品牌管理体系,认证培育一批优势企业和特色产品。
四、提升产业集聚发展水平
提升传统产业聚合发展能力,构建龙头企业引领、中小企业繁荣发展的集群产业生态,强化中小企业服务供给,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全面增强传统产业核心竞争力。
(一)打造特色产业集群。突出龙头企业带动,有效整合各类资源,推进质量品牌标准建设,培育一批具有引领、示范、带动作用的“领跑者”企业。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型企业支持力度,培育形成一批“主力军”企业。推动集群企业与研发和服务机构开展协同创新,鼓励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联合共建创新平台,共同开展产品研发等创新活动。支持服装、制鞋等行业龙头企业牵头打造数字化、智能化共享工厂(车间),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开放共享研发设计、生产设备、数据信息、检验检测、仓储运输等要素资源,促进集群降本增效。鼓励“领跑者”企业对产业集群同行业企业、面临阶段性困难企业实施兼并、重组,支持立足主营业务,依托产业链拓展创新业务。
(二)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成立雄安新区中小企业协会,不断完善法律政策宣贯落实、优质企业梯度培育、链式融通创新、融资融智促进、质量标准品牌提升等服务能力。聚焦重点行业需求,支持建设一批专业化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推动京津冀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建设。健全工业诊断体系,构建工业医院、工业诊所、工业大夫与中小企业双向互动良性机制。提升雄安新区产业互联网平台汇聚信息能力,创新云上服务、掌上服务、自助服务、智能服务等新模式,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化服务体系,推动政策服务直达快享、免申即享、即报即享。
(三)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优化道路交通、物流运输、网络建设等布局,积极匹配重点产业集群需要,推动传统产业供应链水平提升。支持引进绿色供应链企业,推进绿色供应链设计,开展绿色采购。支持企业组建专门供应链管理机构,统筹推动企业内部及企业间合作,强化供应链精细化管理,实施从产品设计到客户使用的全流程重塑,推动全链条流程优化。完善物流体系,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引导制造业企业与商贸流通、物流运输企业合作,建立健全供需对接平台,开展多形式的上下游对接活动,强化跨区域、跨领域供应链信息共享交流。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新区及三县联动形成合力,三县要结合实际,制定推动县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的工作计划,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建立跨层级、跨系统、跨部门沟通协调机制,坚持“无事不扰、有求必应”,探索实施“综合查一次”改革。
(二)加大资金支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激励和引导作用,用好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等专项资金以及三县相关专项资金,鼓励三县优化配套扶持政策,协同支持传统产业发展。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优化贷款流程、降低融资成本,提供多样化的贷款产品和服务。
(三)强化宣传引导。做好有关政策文件的宣传解读,加强对传统产业领域优秀成果、重点企业、优质品牌、优秀人物的宣传,打造一批典型案例,提高企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振企业发展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