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来源:
雄安新区改革发展局

构筑未来产业先发优势 积蓄未来之城强劲动能

2024-12-12 11:27:12 来源: 雄安新区改革发展局

  未来产业是时代变革的发展窗口,雄安新区是承载使命的未来之城。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技术创新突破速度不断加快,新的产业赛道正在孕育形成,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雄安新区锚定成为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国样板,必须前瞻谋划、乘势而上,抓住当前科技和产业变革的机遇窗口,在布局建设未来产业上有所作为、在新发展赛道上突破先行。

  雄安新区具有发展未来产业的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从区位优势来看,雄安新区位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核心区域,一头联动首都丰富的科技、人才、信息等高端资源,一头联动津冀及周边地区的先进制造业体系,拥有汇聚整合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资源的巨大机会和发展空间。从科创资源来看,一批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科技领军企业落地雄安新区,带来大量顶尖的科教人才资源,京津冀国创中心雄安分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加速形成诸多高质量科技成果,为雄安新区发展未来产业积蓄起澎湃动能。从城市载体来看,雄安新区作为一座全新理念全新形态的城市,具有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优势,既能够把高科技和未来元素融入城市建设,也能够为未来产业发展提供载体场景。

  雄安新区发展未来产业的关键是深度融入京津冀和全国未来产业发展大局。作为新发展领域、新产业赛道,未来产业发展有利于各地深化创新链产业链合作、构建高效分工协作格局,摆脱传统产业领域重复布局、同质竞争的发展路径,做到共谱未来产业“协奏曲”、齐唱协同发展“大合唱”。雄安新区布局发展未来产业,需要从国家未来产业发展全局出发,对接北京创新资源外溢和非首都功能疏解,融入京津冀地区未来产业分工协作体系,在更大区域范围内共育产业链、共享创新链、共建供应链,畅通“北京资源-雄安转化-津冀制造”区域大循环,做到相互赋能、同频联动。结合自身发展定位和实际条件,雄安新区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和发展的未来产业应该具有战略支撑性、创新突破性、资源集约性和产城融合特征,真正做到产业发展适合新区、赋能新区、展现新区。

  雄安新区发展未来产业的核心是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科技和产业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双重引擎,二者深度融合也是未来产业的鲜明特征。发展未来产业没有捷径,只有在扎扎实实的原创性颠覆性创新基础上,才能建立起技术超前、业态先进、模式新颖、产品优质的未来产业体系。雄安新区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需要锚定建成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重要策源地,协同推进原始创新策源行动和创新成果转化行动。在实际发展中,要聚焦科技创新前沿和未来产业重点领域,建设国家级前沿创新、产业孵化和成果转化平台,加快“从0到1”的原创性颠覆性技术突破,做好技术“从1到10”的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雄安新区发展未来产业的重点是构建具有标志性和引领性的特色产业体系。从当前技术创新突破的焦点来看,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人工智能、新材料领域原创性颠覆性创新成果加速涌现,雄安新区拥有中国星网、中国航天科工、中国科学院雄安创新研究院、雄安新材料创新中心等创新主体发展优势,通过集聚创新资源、完善产业链条、优化产业生态,能够打造上规模、高水平、强竞争力的三大标志性产业。随着一批高水平医疗机构、能源央企入驻雄安新区,将带动生命科学、未来能源领域科技创新突破,衍生未来产业系列新增长点。大量科技创新成果在雄安新区开展概念验证、中试熟化等转移转化活动,也将促进未来产业科技服务蓬勃发展。同时,在打造量子信息全场景应用示范区、全域鸿蒙生态、RISC-V应用示范区等带动下,雄安新区在相关领域也迎来差异特色增长空间。

  远眺展望,雄安新区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有条件打造成为全国未来产业培育样板区、世界未来产城融合新高地。“未来之城”发展未来产业,愿景可期、大有可为。(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徐建伟、李子文)

  相关政策文件:雄安新区促进未来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责任编辑: 贾梦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