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容城县融媒体中心

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赴河北雄安社会实践

2024-07-25 16:12:07 来源: 容城县融媒体中心

  这是一次顶尖学府与国家级新区的共赢牵手

  这是一个投身乡村振兴、饱含责任担当的郑重承诺

  这是一场相互成就的“双向奔赴”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发挥高校带动示范引领作用、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今年暑假,18名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立台北艺术大学等8所高校的学子组建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赴河北雄安支队,来到雄安新区容城县开展为期13天的乡村振兴社会实践。

支队成员集体照

  传承红色精神,助力组织振兴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本次实践,支队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中的党员代表为采访对象,推出“千年大计,党在雄安”系列红色访谈。支队成员以“共产党员在乡村振兴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总主题,分别对村党支部书记、干部,村内“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和乡镇党员企业家进行访谈,深入挖掘雄安故事,弘扬党的领导精神和优秀党员的光辉事迹,最终以纪录片的形式呈现。

  组织振兴,打铁还需自身硬。在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活跃着一支水上抗日武装力量——白洋淀雁翎队。雁翎队充分体现了伟大的抗战精神,被孙犁、徐光耀等文艺工作者写入作品,具有较高学习价值。为深入学习白洋淀抗日战争精神,体悟雁翎队抗战光荣事迹,支队成员专程前往白洋淀雁领队纪念馆,踏寻红色足迹,学习先辈精神。

 支队前往雁领队纪念馆学习

  田间地头调研,赋能产业兴旺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重中之重。为助力实现农业经营有效益、成为有奔头的产业的目标,本次实践支队聚焦当地主要致富增收途径——林下经济与花卉市场贸易两大产业调研主题,深入田间地头、乡野人家展开学术调研。

  发展林下经济是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重要途径,能发挥土地效益最大化,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林兴民富。本次实践,支队成员参观了蘑菇种植园、中草药区,了解当地农业技术应用和林下经济对村民收入的影响。技术人员向同学们展示了大棚水淋降温技术,通过引井水进行水淋,保证棚内恒温,有利于蘑菇生长。通过实地走访,队员们发现林下种植中草药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新渠道,当地林下经济发展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景象。经过实地考察,支队成员成功提炼出当地林下经济未来的理想发展模式。

  近年来,雄安新区容城县贾光乡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开展花卉市场贸易,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新突破。支队成员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抵达花卉市场调查农户参与花卉种植、花卉市场贸易的相关情况,获得132份有效问卷数据与数十份半结构化访谈数据,最终形成《计划行为理论下农户参与花卉种植意愿研究》万字学术报告,为当地花卉市场发展与乡村产业振兴筑牢学理基础。

  农产品包装是助力农产品“走出去”的关键环节。支队选取城子村独特的西瓜品种——庞各庄西瓜量身设计包装。包装配色结合庞各庄瓜种特有颜色,以“清凉、健康、快乐”为核心理念,通过清新的配色和生动的插画,传递出产品的自然新鲜和健康美味,受到种植户与村干部的广泛好评。

  聚焦学生群体,培育本地人才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必须培养造就一批扎根农村的“土专家”“田秀才”,为农业农村发展厚植人才根基。当地学生作为农村本地人才最具可塑性的一批人,对他们的引导与培育至关重要。由此,支队针对小学、中学、大学等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群体因材施教,以“我和雄安共生长”为总主题,开展丰富有意义的教育教学活动。

  2024年为雄安新区设立的第七个年头。以此为题,支队开展“我和雄安七岁了”诗歌绘画创作活动。队员们与贾光乡的孩子们一同打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课堂,回顾了雄安新区过去七年的辉煌历程,并通过学习诗歌创作和绘画方式,来歌颂这片热土的壮丽与繁荣。

  为给当地储备乡村振兴人才,支队开展乡村振兴主题夏令营,聚焦乡村振兴五大方面,以全过程的培养方式教授学生社会科学学术调研方法。经过五天教学与实地调研,夏令营学员成功产出《容城县贾光乡中学生餐食情况调查》《容城县容西运动设施及场地建设调研报告》等三篇学术调研报告。

  同时,为启发学生用艺术形式展现当地发展,提升当地学生表现当地发展情况的能力,支队还组织教授当地学生编排舞台剧《耕林》。本剧以新区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耕地改林地”问题为题材,通过一对老年夫妻在面对土地类型变更时的前后思想转变,赞美了新区人民在面对变化时适应变化、顾全大局、舍小为大、昂扬进取的精神,重点讴歌了新区党员在面对变化时所体现出的先锋模范作用。本剧以小见大,通过集中的场景与紧凑的节奏,塑造了一批典型人物,最终描绘出一幅在变化中蓬勃发展的新区画卷。

  自然人居并重,打造生态宜居

  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必须建设适应现代生活、体现乡土风貌、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美丽乡村。七年来,雄安新区优先加强生态建设,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把绿色作为高标准高质量发展的普遍形态,持续打造优美生态环境,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

  雄安新区设立以来,把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作为新区规划建设的重中之重。成员们来到白洋淀端村镇,通过座谈会深入了解白洋淀生态振兴的有益经验。当地曾存在淀底泥累积污染、原生村落生活污染、水产养殖污染等问题,通过生态清淤、疏浚水流通道、退出淀内水产养殖等方式,有效治理了污染。成员们通过入户访谈,了解到当地民宿制定了严格卫生标准,努力打造生态农家旅游良好口碑,实现着规范化、规模化发展。同时,通过与渔民的交谈,成员们了解到当地禁渔政策和渔民其他就业收入情况。

白洋淀生态振兴访谈会

  同时,聚焦人居环境改善,支队选取村庄公共卫生设施的满意度,通过入户访谈,了解垃圾处理、垃圾分类回收、污水排放和公厕建设等环境问题。此外,队员们还对村民的卫生习惯进行了调研,以评估其对村庄环境和公共卫生的影响。

  最终,支队根据以上生态振兴调研,结合自身学术背景,聚焦雄安城乡交错地区的生态特征、绿色发展现状及困境,产出《生态振兴背景下城乡交错地带绿色发展困境与优化路径》万字学术报告。报告围绕雄安地区这一典型案例,聚焦雄安城乡交错地区的生态特征、绿色发展现状及困境展开调研,建议在外部政策依赖和内部资源利用之间把握平衡,深挖当地绿色民俗与文化教育资源、健全生态旅游配套基础设施、促进林下经济与生态旅游深度结合,以期更好地激发村庄主动参与的内部积极性,实现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的绿色发展。

  农村坑塘是农村重要的水利基础设施,在调节水源、防汛抗旱、美化环境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乡村人居环境的重要一环。刘庄村、王家庄是雄安新区容城县贾光乡下辖的行政村,废置坑塘较多。支队通过生态修复和绿化,将原本可能影响市容的坑塘转变为乡村设施的一部分。坑塘设计结合坑塘周边的儿童游乐设施,同时根据雄安新区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方案,打造适合儿童探索和成长的环境,鼓励户外活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坑塘的整治和利用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长期保护,为未来的发展留出空间。

  深挖本土文化,发扬和美乡风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乡村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源泉。白洋淀是国家重点旅游区,历史底蕴丰厚,其本土风物的文化特色值得大力宣传。支队挖掘并弘扬白洋淀方正文化,推出具有白洋淀当地特色的文创产品“白洋淀双黄蛋设计”与“白洋淀景区文化海报设计”,帮助白洋淀品牌文化推广。

  著名历史人物是乡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刘因祖籍雄安新区容城县,是元朝北方理学大家、诗人、文学家,与同时期的许衡、吴澄并称元初三大理学家。他少有大志,师从名儒,声名显达却不慕名利,一生清贫,被元世祖忽必烈称为“不召之臣”。他作为一代大儒,开馆收徒,自编教材,著述颇丰,为元代初年理学向北方的传播作出了积极贡献。为弘扬刘因文化,支队参与刘因纪念馆设计,并将周边景点进行规划整理,弘扬本土文化,助力文化振兴。

  发挥青年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实支撑。青年作为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理应听从党和人民的召唤,在乡村全面振兴中勇当排头兵和生力军,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本次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河北雄安支队以“五个振兴”为有力抓手,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用实际行动助力雄安乡村振兴,将论文写在了雄安新区大有可为的大地上。

责任编辑: 杨美
关键词:
+1
新闻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我网立场

020020030100000000000000011100001212383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