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国雄安官网

“新”潮涌动 共赢未来——“百家科研院所雄安行”活动侧记

2023-12-02 10:51:56 来源: 中国雄安官网

  中国雄安官网12月2日电(李连成、徐华)初冬的雄安,晴空万里;国际酒店广场,风展彩旗如画。

  11月25日,“百家科研院所雄安行”活动隆重举行。来自国家部委、河北省政府及省直相关部门领导,两院院士,中央及地方科研院所、企业技术研发中心负责人,在新区注册的央企总部及二、三级子公司和本地重点企业代表约450人,共襄盛会。

  科研院所是北京非首都功能6类重点疏解单位之一。继10月28日举办“百所高校雄安行”之后,相隔不足一月,雄安新区再次举办“百家科研院所雄安行”活动,充分彰显了雄安新区对创新的热切期盼、对人才的强烈渴求。

 

雄安新区举办“百家科研院所雄安行”活动。刘向阳 摄

  盛景:450名高端创新人才共绘雄图

  10余个创新和产业平台建设运营,产业和创新要素加速聚集;一系列人才引育政策,真金白银投入,诚邀天下英才;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生态美景,让人流连忘返......11月25日10时,雄安新区城市宣传片画面映入眼帘,一座高水平现代化城市焕发出的蓬勃生机,感染着现场每一位嘉宾。

  此刻,“百家科研院所雄安行”活动隆重开幕,创新的味道愈加浓郁,人才的种子再次在雄安大地播撒。

  “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雄安新区城市功能、公共服务功能、商业服务功能逐步完善,形态开发、功能开发、平台开发同步推进,综合承载能力、要素集聚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全面增强。”河北省委常委,雄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国华在致辞中表示,期盼各类科研院所充分发挥自身人才优势、专业优势、科研优势,助力雄安加快集聚创新、人才、服务等功能要素,加快形成人心向往、要素汇聚、合力共建、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雄安新区举办“百家科研院所雄安行”活动。刘向阳 摄

  当天,16名两院院士,120家中央及地方科研院所、企业技术研发中心负责人齐聚雄安,同绘未来发展宏图,共谱“妙不可言、心向往之”的雄安乐章。

  这是凝聚共识的平台,来到雄安就能触摸未来,共同打造新时代的创新高地——

  “此次活动,对雄安新区汇聚创新要素资源,完善产学研融通创新链条,提升创新发展能级,都具有重要意义。”科技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吴朝晖指出,科技部将通过联合组建支持雄安科技创新协调工作专班、设立雄安新区科技创新专项、加快建设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举措,统筹科技资源布局,协调推动重点改革事项,落实落细雄安科技创新各项工作。

  “此次活动,充分体现了雄安新区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必将有力推动更多创新要素、创新资源集聚雄安。”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汪克强表示,中国科学院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一直高度重视与雄安新区的科技合作,组织科研院所和有关企业走进雄安、了解雄安、学习雄安、对接需求、展示成果、洽谈合作,积极支持和参与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和创新发展。

  今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第3次亲临雄安新区视察时充分肯定了雄安新区建设取得的重大阶段性成果,并对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重要要求,为新区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雄安新区进一步大力整合各类创新资源,推动更多科技创新成果在新区落地。

  这是汇聚资源的平台,选择雄安就是拥抱未来,共同打造新时代的创业热土——

  科研院所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是推动基础研究发展的先锋力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兼秘书长韩宇表示,他们将把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发展作为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聚焦人才培养、战略咨询、人才资助等方面,与广大科研院所和科学家一道,为雄安新区提供源源不断、澎湃迸发的创新力量。

  “全省上下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届五次全会部署,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打造创新型河北。”省政府副省长赵大春表示,竭诚欢迎院士专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科技企业和创新团队,在建设新时代的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中彼此成就、互利共赢。

  雄安新区提出“四个三”科技创新体系,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资源要素。目前,形成了产业发展龙头优势、创新平台富集优势、特殊政策叠加优势,具备了服务科研院所聚力科技创新的良好条件。此次活动,进一步增进了科研院所对雄安的了解,促进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在雄安转化,推动雄安新区成为全球创新高地。

  硕果:产学研紧密合作推动科研成果落地转化

  “科技赋能,雄安雄起!”“祝雄安成为科技创新高地!”“抢占科技制高点,建设美丽白洋淀!”11月25日9时50分许,在雄安国际酒店会议中心共宇厅的大屏幕上,播放着与会嘉宾在签到环节为雄安送上祝福的画面。

  1个小时后,120家科研院所在这里集中发布了“大模型驱动的虚实融合平行智能交通管控系统”“卫星综合计算机”“遥感影像人机协同智能解译系统”等150项前沿科技成果,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73个、新材料领域24个、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16个、绿色生态农业26个、研究报告或白皮书11个。

  事实上,与会嘉宾不仅给雄安带来了祝福与科研成果,更带来了一批实实在在的合作项目。当天11时30分,雄安新区智能交通管控大模型、近自然湿地修复技术与应用、“千年秀林”火灾风险评估项目等12个产学研项目正式签约。

 

雄安新区举办“百家科研院所雄安行”活动。刘向阳 摄

  活动现场,河北大学雄安新区研究院与雄安新区生态环境监控中心签约近自然湿地修复技术与应用项目。该项目围绕白洋淀-大清河流域生态功能提升需求,以宏观尺度“山水林田淀海”生态空间构建为引领,创新形成近自然湿地修复技术体系,科技支撑贯通一条廊道、修复一片淀泊。

  该项目签约方河北大学-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生态研究联合实验室主任王洪杰,曾参与技术主持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白洋淀(雄安新区)项目,会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雄安集团生态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等23家单位,共同研发了6项整装成套技术和17项关键技术,推动淀区水质逐年向好。

  深圳防灾减灾技术研究院与雄安新区应急管理局合作建设的“千年秀林”火灾风险评估项目,主要对“千年秀林”火灾危险性、减灾能力、承灾体重点隐患以及综合风险水平开展评估、预测和分析,从而为雄安新区有效开展火灾防治工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除了这个项目外,我们希望将地下工程防外界入侵监测预警系统、振震双控减隔震产品等具备国际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在雄安落地转化。”深圳防灾减灾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王立新说,“作为未来之城,雄安建设了很多地下工程。我们研发的地下工程防外界入侵监测预警系统,可为这些工程穿上光纤保护‘外衣’——当地面进行违规钻探、打桩等危害地下工程的施工时,系统就会发出预警,这样就不用担心地面施工打穿‘地下城’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活动中,雄安科创中心(一期)、中试基地(一期)、雄安新区启动区互联网产业园、雄安商务服务中心、雄安综合保税区、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等17家雄安新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揭牌。这17家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将为全国各大科研院所和院士的前沿领域技术创新试验和应用提供新平台,推动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

 

雄安新区举办“百家科研院所雄安行”活动。刘向阳 摄

  “科研院所与地方开展科技合作是吸纳先进技术、引进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是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促进成果转化的有效措施。”雄安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天成立的雄安新区——百家科研院所创新发展联盟,将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方面合作,推动搭建一流创新平台,导入一批高端创新项目和机构,促进科技成果在雄安转化,进一步培育创新优势,增强创新动能,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把脉:院士专家为雄安科创发展建言献策

  “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我们构建了‘321’的支撑体系,并打造了7个创新生态链;围绕生物医药产业,我们统筹用好疏解项目和雄安自身优势,谋划布局高端医疗资源;围绕新材料,我们着力在高效储能材料、有机柔性电子显示材料等方面下功夫。”雄安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丁晓龙,重点围绕雄安新区发展的高端高新产业、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等进行推介。

  6年多来,雄安新区瞄准疏解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高端高新产业,努力建设实体经济、创新科技、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目前,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正式开通,雄安城市计算中心已经启用;雄安创新研究院、科创中心等一批创新平台建成运营。

 

雄安新区举办“百家科研院所雄安行”活动。刘向阳 摄

  “雄安新区正在加快建设‘云中城’,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数据汇聚到雄安城市计算中心。这些数据只有流通起来才有价值,雄安新区要加快探索数据流通新模式、创新场景应用,真正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长江志峰建议雄安新区在数据流通领域先行先试。

  “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产业是雄安新区发展的重点产业,其中医疗器械创新发展是重要内容,这与我院的研发重点不谋而合。”华中科技大学医疗装备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孙小星说,未来医疗装备产业将面临井喷式的发展,雄安新区要进一步推进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在高端医疗装备等方面下功夫,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生物技术与生命科学创新示范中心。

  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6年多来,雄安真心实意招揽人才、真金白银支持人才、臻善臻美服务人才,为各类创新创业人才发挥聪明才智、施展人生才华提供了广阔空间。雄安正在成为让人才“放下行囊、成就梦想”的地方。

  活动现场,多位院士为雄安如何吸纳高端人才提出建议:

  “雄安新区对人才政策和科技创新高度重视,会吸引更多创新人才聚集于此,形成一个创新生态。”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干勇说。

  “雄安一定要引进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能力的人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沈岩认为,科学研究最重要的不是技术和知识,是运用知识和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科学问题选择的能力,雄安一定要招揽这样的人才。

  构建创新生态、创新环境,需要厚植原始创新沃土、贯通成果转化通道、统筹协同发展。

  今年以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立足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和雄安新区特色定位,在国家各部委的领导支持下,由河北省、雄安新区、航天科工集团共建,该研究院组建的雄安空天实验室在雄安新区落地扎根。

  “要重点围绕着先进动力、材料、控制等核心专业领域基础科学问题,构建系统的科学研究体系。建立智力合作与成果转化机制,贯通从科学认知到多种行业应用的研发链条。”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史新兴说,还要积极推进雄安、高校、科研院所、领军企业的创新联合体建设,通过平台共建、任务牵引等方式推进集群式创新,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建设作出贡献。

  主题会议、院企合作对接、参观考察......通过密集而充实的活动环节,各位嘉宾深入了解雄安新区的建设进展,亲身体验浓郁的创新氛围。“这里有干事创业的广阔天地。”他们纷纷表示,希望有机会参与到雄安新区的建设中来,携手打造新时代的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共同努力建设“妙不可言、心向往之”的未来之城。

责任编辑: 马欣译
关键词:
+1
新闻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我网立场

020020030100000000000000011100001212309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