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城市韧性评估与规划”第4期UP论坛业务交流会在北京大学成功举办,由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委托,上海同济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接的名为“规划视角下的雄安新区城市韧性研究”的主题报告受邀参加,那么什么是城市韧性呢?又能为雄安的城市发展带来什么呢?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上海同济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规划师周俭教授自雄安新区设立之初就深度参与新区规划编制及顶层设计工作,作为课题研究的主要负责人,他表示,城市韧性最核心的就是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过程中注重城市安全及韧性发展,是城市系统面对不确定性扰动时迅速响应,通过学习适应、动态反馈及调整升级,维持乃至优化系统基本功能、结构、特征,实现适应性发展的能力。
雄安在规划之初,就将韧性城市的理念植入到方方面面,目前已陆续得到实现。雄安在韧性规划及实践方面主要归为以下三点:
一是牢守安全底线,建设综合高效防灾系统。规划明确综合防灾系统韧性建设标准;分级划定防灾分区,依托可利用的防灾资源,形成具有多中心防灾机能的分级分类建设与管理的独立防灾空间结构单元,防灾系统韧性提升;刚柔并济建设防灾工程,适配多情景灾害风险。
二是聚焦安全运行,完善高质量生命线系统。给水、污水、供热、燃气等系统结构化整为零,由集中统一的“一张大网”向分散化、扁平化、灵活互连的分层分区模式转变;专业研究综合集成,统筹相关系统,灵活高效应对变化,综合电力、燃气、供热/冷系统,构建“能源设施一体化建设”的新型能源系统架构,综合给水、污水、雨水、再生水,着眼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促进协调发展;基础设施和输配网络具备一定的冗余度,能够通过及时的替代、弥补、转换快速恢复运转,即通过强化基础设施面对突发冲击的恢复能力来提升韧性。
三是围绕空间安全,构建稳健灵活城市空间布局。新区从规划到实施,对地下浅层、中层空间积极利用,弹性预留深层空间,在传统功能基础上将公共服务、商业服务、物流运输、垃圾收运等更多城市功能纳入地下,释放地面空间,以分层出让的手段,突破用地束缚,开发地下空间,实现增量功能需求;强化空间管理,结合不同阶段社会发展情况,合理使用空间,匹配社会需要。
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苗强表示,雄安新区始终坚定落实国家战略,注重城市安全及韧性发展,始终把城市安全作为底线,未来雄安新区将继续在“规、建、管、养、用、维”全链条各方面持续创新驱动韧性探索,让城市韧性服务城市发展,保障雄安新区打造成为宜居、韧性的智慧城市。
文字:张浩
拍摄:刘浩
视频制作:刘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