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国雄安官网

以作风大转变推进工作大落实——雄安新区大力推动作风建设纪实

2023-11-15 18:06:15 来源: 中国雄安官网

  “务实功、出实招、办实事”;

  “在思维理念上先行示范”;

  “在扛事担事中练就‘铁肩膀’”;

  ……

  11月8日,在雄安新区作风建设大会上,河北省委常委,雄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国华提出,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努力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改革意识强、能力水平高、敢闯敢干、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奋力谱写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新篇章。

雄安新区召开作风建设大会。刘向阳 摄

  这是雄安新区自2021年以来召开的第6次作风建设大会。3年6次作风建设大会,给雄安新区带来了什么?

雄安新区召开作风建设大会。刘向阳 摄

  树立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理念;擦亮了“雄安服务”金字招牌;建立了承接疏解工作机制、项目协调指挥机制等一套制度;培养了一批敢闯善为的干部;彰显了承载千年大计的使命担当;实现了从“一片地”,到“一张图”,再到“一座城”的华丽蝶变……

  “让大家在新区办事不求人、最多跑一次”

  ——聚焦行政效能,擦亮雄安服务金字招牌

  “审批效率太快了!”11月13日上午,从北京回到中交雄安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办公室,中交未来科创城项目前期管理部经理曹伟华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脑发现,上周三(11月8日)提交的科创城一区B02#办公楼预售许可证已审批完成,电子证书同时到手。“全程线上办理,仅用了3个工作日,省时省力。”曹伟华说,“雄安新区有这么好的营商环境,让我们对投资雄安和项目发展的信心更足了。”

中交未来科创城。刘光昱 摄

  雄安新区的服务效能为何高?在11月8日,雄安新区召开的第六次作风建设大会上,可以找到答案。

  “我们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破题,持续推进‘三集中、三到位、三个一’,坚持‘多规合一、多审合一、多评合一、多验合一、多测合一’,实行‘一站式’项目审批和‘一网通办’政务服务,800余项事项集中到综合服务大厅,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全面贯通,政务服务网办率和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率、不见面开标率均达100%。”会上,张国华表示,三年来雄安新区打造了一个品牌,让大家在新区办事不求人、最多跑一次,擦亮了“雄安服务”的金字招牌。

雄安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刘光昱 摄

  亮眼的成绩,源自3年前的“亮剑”,还有后续持之以恒地高位推进。

  时间回溯到2021年2月23日,雄安新区召开第一次作风建设大会。当时的雄安新区存在一个审批要找好多人、进好多门、跑好几次等行政效能低的问题。

  会上,张国华斩钉截铁地提出,自今天起,吹响打造“雄安服务”品牌的号角,核心内容是审批事项最少、工作效率最高、办事成本最低、服务态度最好。

  这是在关键时刻的关键定向,以作风建设为抓手,以行政审批效能为切入点,推动各项工作加速攻坚。

雄安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刘光昱 摄

  “立足于更好更快地服务疏解项目和办事群众,我们深化‘三集中三到位’,优化审批体制机制。”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行政审批改革组干部张佳欣说,梳理事项再造流程,“大厅之外无审批,政务服务全覆盖”的服务格局初步形成。分领域设置综合受理区,相应区块涉及各部门审批人员基本进驻到位并前移至窗口服务。推动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让企业、群众办事“只录一系统”。

  目前,雄安新区政务服务的即办件比率提升30%,办理的平均承诺时间比法定时间缩短73%,行政审批实现了“进一扇门办全部事”。

  如今雄安新区的干部服务水平咋样?一面不见,就能主动帮企业解决难题。

  去年从北京迁到雄安新区的雄安云起技术有限公司,不久前在雄安新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市场服务组组长赵晓亮的协调帮助下,获得了200万元贷款,解决了资金短缺难题。事后,公司负责人龚玲来到该中心送致谢锦旗时,才跟主动帮忙的赵晓亮见了第一面。龚玲说:“雄安的干部为我们如此尽心服务,我们也要为雄安的发展贡献力量。”

  这是雄安新区通过作风建设,提升干部服务水平的生动实践。2022年2月7日,雄安新区召开第四次作风建设大会。聚焦提升能力、优化服务,重点解决干部能力不强、服务不到位的问题,努力增强干部干事创业和服务经营主体的水平。这为广大干部指明了新的努力方向。

张国华调研启动区、雄县重点项目建设情况。刘向阳 摄

  “近年来,我们坚决贯彻作风建设大会要求,做好招商引资、企业服务等工作,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赵晓亮说,他们持续进企业送政策,加大央企二三级招引力度。积极发挥“新区重点企业服务群”平台作用,实时解决企业需求。创新疏解形式,通过招商培训、主题观影、志愿活动等,深化政企交流。主动作为上门服务,解决企业子女入学、金融服务、政策申报等难题。今年以来,累计举办各类线下线上活动40余期,参与企业1000多家,解决企业诉求200余人次,获得了广大企业认可。

  如今,雄安新区树立起这样一种理念:抓工作就要抓作风、抓作风就是抓工作、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把事了掉、把事办成、把事办好成为广大干部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让大家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聚焦工作方法论,促进机关高效运转

  雄县仿古石雕和特色农业产业基础雄厚。着眼于发挥产业资源优势,进而培树雄安文化品牌、推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今年2月份,该县申报举办第二届雄安·雄州文化艺术节,获批举办日期为4月份。

第二届雄安·雄州文化艺术节。李鑫 摄

  筹备仅有2个月时间,能不能如期举行?资金缺口大,能不能办起来?一系列困难摆在面前,怎么办?

  “如果什么工作有钱有人、顺顺利利,那还要我们干什么?没钱没人,把事干成才是本事!”想起今年1月29日,在雄安新区召开的第五次作风建设大会上张国华书记的讲话,雄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金秒备受鼓舞,“激发出了我们一定要把事干成的斗志。”

  按照“组织谋划、协调推进、督查落实”三大体系,雄县成立了由县主要领导任主任的组织筹备工作委员会,并成立了由各分管县领导牵头的“一办九组”工作团队,统筹协调安全保障、食品安全、环境卫生、宣传发布等工作。制定落实方案,把工作职责、岗位落实到人头上。县委办、县政府办和宣传部按照任务分解表、时间表,督查各项工作推进情况,形成了强大合力。

第二届雄安·雄州文化艺术节。李鑫 摄

  今年4月10日至16日,第二届雄安·雄州文化艺术节如期举行,吸引当地群众和周边游客30万人次,综合收入2700万元,打造了一场雄安新区的文化盛会、产业盛会。

  “三大体系建立后,广大干部的整体意识明显增强,工作主动性、协调性大大提升,落实起来更加顺畅。”王金秒说。

  观念改变、作风转变,非一日之功。

  “我们提出的‘组织谋划、协调推进、督查落实’,最终目的就是坚持以系统观念抓落实,本质上是个工作方法论的问题。”早在2021年5月7日,雄安新区召开的第二次作风建设大会上,张国华就强调,“新区各级领导干部和各级各部门都要从这三方面来审视不足,健全机制,抓好落实。”

张国华调研启动区、雄县重点项目建设情况。刘向阳 摄

  “提出这三大体系,目的就是要通过机制化手段推动广大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雄安新区党群工作部副部长徐红国说,加强组织谋划,解决“如何谋事”的问题,引导大家主动思考,出主意、想办法,想在先、干在前,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加强协调推进,解决“如何干事”的问题,把问题解决掉,把中梗阻去掉,把堵点消除掉,全面凝聚工作合力。加强督查落实,解决“如何干成事”的问题,通过建立健全督查体系,加强全过程管理,该奖励的奖励,该问责的问责,推动各单位高效运转。

张国华调研启动区重点项目建设工作并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刘向阳 摄

  3年来,以三大体系为代表,雄安新区形成了一整套机制体制,促进广大干部增动力、强本领、抓落实、出成效,进而推动未来之城拔节生长——

  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扎实推进。累计实施292个重点项目,开发面积近178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4100多万平方米,3800多栋楼宇拔地而起,新建道路671公里,地下管廊136公里。

雄安新区城市功能逐渐完善。高盟 摄

  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初见成效。首批疏解央企总部、高校、医院和一批产业集群、市场化疏解项目落地建设,一批办公、公服设施建成使用,城市功能、公共服务、商业服务等正以一流标准加快建设和配置。

  产业和创新要素聚集的条件逐步完善。中试基地、自贸区、综保区、科技成果展示交易和转化中心等10余个创新和产业平台建设运营。

白洋淀风光。高盟 摄

  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明显。白洋淀水质大幅提升并稳定在Ⅲ类,野生鸟类达263种,“淀泊风光、华北水乡”加快呈现。

  现代化城市雏形形象逐步显现。城市“四大体系”基本成型,城市框架全面拉开,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三个层面片区融合发展,形态、功能、平台三大开发同步推进,综合承载、要素集聚、自我发展三种能力全面增强。

  “要在扛事担事中练就‘铁肩膀’”

  ——聚焦能力提升,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前期准备工作有什么困难,你可以直接联系我,我们全力以赴做好服务。”11月13日一大早,雄安新区建设和交通管理局工程质量安全组组长张辰田,主动联系启动区东南侧某管廊工程施工负责人张洪军,询问需要帮助协调解决的事项。

  该工程是雄安新区市政建设的重要项目,也是中铁一局集团第二建设有限公司在雄安新区中标的第一个项目。该公司是中铁一局集团的三级子公司,在雄安新区注册成立多年,为何今年10月才中标首个项目?

项目建设现场。高盟 摄

  “‘无资质’‘无业绩’是制约我们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也是我国建筑业面临的共性问题。”张洪军说,以前,新注册成立的建筑业企业因没有业绩,即使实力再强也没有投标资格。

  今年1月,在雄安新区召开的第五次作风建设大会上,张国华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问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敢字当头、干字托底,在扛事担事中练就“铁肩膀”。

  这次大会更坚定了张辰田和同事们破除机制壁垒、助力企业发展、推动雄安新区建设的信心。

  他们围绕雄安新区建设需要和企业发展需求,深入开展行业调研和法规论证,在今年9月制订印发了《推动雄安新区建筑产业高质量疏解发展的若干措施》,改革施工总承包方联合体投标业绩认定方法,有效破除了新注册企业无法参与投标的机制壁垒。

  受益于这项举措,中交、中铁、中冶等建筑央企疏解到雄安新区的子公司,也像中铁一局集团第二建设有限公司一样成功参与了市场投标、中标等经营活动,既让企业得到了成长,也推动了雄安新区建筑业的发展。

蓝天白云下的雄安新区。高盟 摄

  这是雄安新区干部发扬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工作作风的一个缩影。雄安新区从无到有、从蓝图到实景,最可靠的力量就是与雄安新区一起拔节成长的干部队伍。

  据徐红国介绍,当前,雄安新区已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阶段,正处于提质增效、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各项工程建设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挑战多。针对这一特点,雄安新区对干部的培养使用突出实战实训。

  比如,雄安新区轮流选派年轻干部下沉到项目建设指挥部,在工地摸爬滚打、蹲点调研,解决实际难题;轮流选派年轻干部到新区群众工作中心进行接访锻炼,提升群众工作本领;大规模组织青年干部参与新建片区回迁安置志愿服务,全流程帮助12万征迁群众回迁。

  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与此同时,雄安新区完善一线发现机制、一线使用机制,优化干部培育“成长链”。他们注重在重大项目建设、片区建设等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政治素质、履职能力、工作成效和作风表现。高度重视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畅通交流使用渠道,目前雄安新区各职能部门“吃劲”岗位有一批“85后”“90后”“挑大梁”。

张国华调研昝岗、雄东片区重点项目建设情况。刘向阳 摄

  为增强干部活力、提振干部“精气神”,雄安新区用好考核“指挥棒”,建设敢担当能作为的干部队伍。

  ——立足大部门制、扁平化的体制机制优势,优化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推动“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薪酬能多能少”。

  ——完善督查联动机制,将督查工作和考核工作深度融合,制定重点工作督查考核量化办法,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薪资待遇、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推动干部主动作为。

  ——实行督考联动机制,将党政办负责的督查与党群工作部负责的考核有机融合,成立督查考核领导小组,构建“既督事又识人”的新模式。

  在这一系列措施的推动下,2022年雄安新区重点工作到期完成率99.3%,比上一年提升了近20个百分点;提前完成率34.6%,比上一年提升25个百分点。

  目前,雄安新区形成了“75后”为骨干、“80后”为主力、“90后”为先锋的干部结构,一支精简、高效、协同的基层干部队伍基本形成。

一栋栋楼宇在雄安新区拔地而起。毛鹤然 摄

  当前,雄安新区工作重心已转向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疏解发展并举。“这既代表着工作重心的转移,也意味着中心任务的变化,大家的思想、行动、方法、理念都要‘转段’,全面把握好当前阶段的工作任务、工作特点、工作节奏。”在第六次作风建设大会上张国华强调。

  下一步,雄安新区将在“实、力、效”上下功夫,补短板、强弱项、固根基、提质效,努力把作风建设焕发出的强大精神动力转化为意气风发再向前的工作动力,奋力谱写雄安新区建设新的更美篇章!(文字:李连成 徐华,摄像:李征 秦启涵 苏晓瑞 刘淼)

责任编辑: 王晓娟
关键词:
+1
新闻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我网立场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新闻
02002003010000000000000001110000121230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