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科技日报

孩子们的心事是全社会的牵挂——写在第32个世界精神卫生日

2023-10-10 09:32:22 来源: 科技日报

  10月10日是第32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全国的宣传主题为“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共同守护美好未来”,以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有的孩子智力很好,就是不想上学;有的孩子存在攻击行为、自残行为、反社会行为;有的孩子抗挫折能力较差,心理韧性不足。”在10月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儿童精神医学首席专家郑毅提醒,很多儿童时期的精神障碍可能会造成终身影响,应及早预防、早期干预。

  那么,儿童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和哪些因素有关?怎样才能及时关注到儿童心理变化?该如何做好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的相关干预工作?

  注重文化学习,也应重视能力教育

  “早期教育的适度程度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郑毅表示,家庭、学校、社会等相关因素都可能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例如过分注重知识文化学习,忽视孩子适应能力、交往能力的培养等。

  为了让心理教育适应儿童青少年处于心理健康快速发展时期的需求,满足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对心理教育的需求,相关部门部署了一系列相关举措,提升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受重视程度。

  教育部体卫艺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刘培俊介绍,当前学校教育把促进身心健康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前提,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学校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融入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已被纳入省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中,成为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和领导班子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

  与此同时,国家卫生健康委和中央政法委、教育部等部门在全国开展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试点工作,通过完善心理服务网络,加强各阶段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和心理支持等,指导试点地区探索建立完善心理健康体系。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副司长李大川介绍,截至目前,试点地区96%的村和社区、100%的高校、将近95%的中小学均设立了心理辅导室或工作室。

  像关注身体疾病一样关注精神问题

  “当孩子的情绪和行为与他的年龄不相符,或者与他的受教育水平不匹配;当孩子的行为短时间内发生了明显变化,这些可能不是孩子学坏了,而是心理问题的初期表现。”郑毅提醒,家长和老师要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保持敏感,要像关注孩子的身体疾病一样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及时识别儿童精神障碍。

  如果孩子发烧、肚子疼,家长往往会带孩子去医院问诊,但如果出现情绪焦虑等问题,家长的心理健康意识就相对薄弱一些。郑毅强调,要学会识别心理障碍与正常青春期变化,也要抓住青春期的关键时期,做好成长中的心理引导。

  相关部门在儿童心理健康的服务方面均加大能力建设力度。李大川介绍,国家卫生健康委近年来持续加强精神专科医院、综合医院的精神心理科建设,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持续做好精神科医师的继续教育和转岗培训,不断提高精神科医生的诊疗水平。

  “我们强调学校的各科老师,不仅是心理健康老师、班主任和辅导员,都应担负起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责任,关心关爱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情况。”刘培俊说。

  转变观念,及早发现及早干预

  孩子如果已经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应该怎样干预?

  “有些心理健康行为没有达到疾病的阶段,通过专业人员指导家长、老师给学生心理方面的辅导,很多孩子是可以调整过来的。”郑毅说,有的已经出现了综合征,需要专业人员进一步评估,可能要采取认知行为治疗、辨证行为治疗等治疗手段。

  郑毅表示,如果已经达到了疾病阶段,应尽早得到医生的正确评估,尽早开展干预。医疗干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等。

  当前存在对于心理治疗的一些观念误区。比如,对治疗是综合、长期过程的认识不足;对精神科药物的安全性存在一些偏见。郑毅提示,精神科药物经过临床验证、治疗经验充分,随着新药越来越多,治疗方案也在优化,在积极的监控下,药物治疗是安全的,对于长期的治疗,医疗机构、学校、家庭、社区都应积极配合,赋予足够耐心和包容,为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孩子们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帮助他们彻底恢复。(张佳星)

责任编辑: 杨美
关键词:
+1
新闻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我网立场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新闻
020020030100000000000000011100001212286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