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行走在雄安新区,街区道路上的地名令人耳目一新,“未来之城”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有展现地域文化资源的九河大街、燕赵大街;有体现规划设计理念的智源路、慧谷路;有吸纳优秀传统文化的崇文路、尚德路;有保留乡愁“接地气”的罗庄街等等。
“截至目前,在民政部的支持指导下,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分批向河北省地名办编制报审了新增地名1177个,其中1012个已有序投入使用,高质高效服务了雄安新区的建设发展。”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负责人接受专访时说。
保留乡愁记忆
地名作为地理实体的标志,是社会基础公共信息,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科学制定和实施地名规划,对于丰富城市文化内涵、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解决新区规划体系中地名不统一的问题,适应新区未来发展需要,2018年起,民政部主动对接支持新区地名命名工作,指导新区编制了地名命名规划。”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负责人介绍,2020年4月,河北省政府批复同意新区呈报的命名规范和命名方案。命名方案批复后,在民政部和省民政厅指导下,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根据坚持吸纳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保留乡愁记忆、贴近规划理念的原则,按照《地名管理条例》规定和命名规则要求,新命名了1177个地名,主要涉及起步区、启动区、容东片区、容西片区、昝岗片区、雄安站枢纽片区等道路、住宅区名称。
“我们保留了新区原有村名,用以命名道路名称,比如文营路、八于街等等,特别是将原有村名用在了社区名称,比如南文营社区。在村名使用上尽量接近原来村子的位置,就是接近这个村子的文化原点。就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的,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通过保留这些村名,使人们在回迁的崭新环境中有真切感,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负责人说。
展示雄安历史文化
起步区作为新区“一主五辅”的主城区,是将来的雄安核心区域所在。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致力于将起步区打造成为集中展示雄安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窗口,在骨干道路命名上主要考虑立体展示文化信息、延续乡愁记忆,以海岳大街、易宁大街、雁翎大街、燕赵大街、九河大街、淀安大街命名,分别展示新区的地理大势、历史文化、雁翎精神、燕赵风骨、建城环境和淀泊文化等最重要、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将千年大计、未来之城的雄安放在了广阔的地理空间、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地域特色和鲜明的红色底色之中,不仅凝聚人心,提振精神,也为人们阅读和理解这座未来之城提供了重要入口和媒介。
方便群众好找易记
作为原有居民回迁区同时兼顾其他功能的容东片区,在地名命名上主要考虑方便群众好找易记。
“我们优先命名了金湖、春明湖、秋朗湖,以及金源河等水系名称,继而派生出金湖街、金湖南街、金湖北街、金湖东路、金湖西路,秋朗东路、秋朗西路,明朗北街、明朗南街等路名。”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负责人说,通过有湖再有路的处理方式,形成了地名逐渐生长的内在过程,增强地名本身联系的同时,让群众感到地名是新的,但又不是全新的;特别是有规律地使用东、西、南、北方位词,形成小的地名群组,地名就像一串紧密联系的葡萄,而不是一袋互不相关的马铃薯,指位性强,好找易记。
实现地名文化转化创新
“为了挖掘历史地名,实现地名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我们‘复活’了明清时期乐安里和兴贤里两个历史地名,分别命名乐安街和兴贤路,与容东片区的乐业安居和广兴贤良相呼应,在地名上体现了‘衔接好安居和乐业’的要求。”相关负责人说,通过激活历史文化资源,搭建了贯通历史记忆的桥梁。同时,与乐安街相呼应,用“乐民”这一典故命名相近道路,形成特色地名群组,发挥地名在文化塑造中日用而不觉的优势,营造更加浓厚的邻里守望氛围,实现真正的古为今用。
“我们通过多种方式,打造友好、平和、有人情味的真正属于雄安本地的地名系统。”相关负责人介绍,包括容东水系、公园绿地、道路共64个新地名,通过利用派生、保留原有村落名称等方式,新采词仅19个,极大降低了使用难度,为人们进入新环境提供了并不陌生的地名氛围。另外,通过多种命名方式,也保证了地名在反映当地自然环境、标志景观、历史文化、原有村落等元素的大致均衡,不偏不倚。人们身处其中的不是单一的历史文化主题公园,更不是自然地理或是人文地理课堂,而是以人为本,照顾人的真实感受的有温度的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