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雄安新区内的街道(2023年3月31日摄)。牟宇 摄
从北京向南100多公里,“六岁”的雄安拔节成长。放眼望去,启动区塔吊林立,一栋栋建筑破土而出;“千年秀林”苍翠茂盛,一派生机盎然……这座“起笔即是世界眼光”的现代化新城,雏形显现。
工程建设、物业管理、商业运营、产业发展……这些是康洪自2021年4月至今挂任中国雄安集团城市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一职后,需要频繁切换的“频道”。
在工地、社区、商街和商务园区,他像一只陀螺一样穿梭。
此前,担任广东省珠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的康洪,对挂职胸有成竹:自己经历过开发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多领域挑战,做好雄安新区的工作应该没太大问题。
“来了之后,才发现要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快速解决工程建设、社会治理及产业导入的相关问题,都考验着综合创新能力、抗压抗挫折能力。”康洪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康洪和同事们共同努力,顺利完成各项任务:雄安新区首个标志性城市建筑群——雄安商务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吸引大批企业签约入驻,金融、现代服务、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加速聚集;容东、容西、雄东等3个居住片区,沿街商业开发与运营状况良好;新区首个商品房项目“华望城”第一批住宅完成销售,配套商业不断完善……
不仅康洪,在“未来之城”雄安,一批批年轻的挂职干部,洋溢着青春的激情。
这些来自五湖四海、各个行业的年轻干部,在河北雄安新区担负着“开路先锋”的重任,解锁新能力、碰撞新火花、收获新成长。
从0到1
来挂职的年轻干部们很快意识到,自己不是“配角”或“辅助”,而是发展的主人。
作为雄安新区建设和交通管理局局长、启动(起步)区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葛亮几乎每天都骑着电动车穿梭在雄安的各大工地。
环城市外围道路、内部骨干路网、生态廊道、城区水系等城市建设“四大体系”已基本成型,科学园、互联网产业园、大学园、创新坊、总部区、金融岛等功能片区建设正加快推进……葛亮对启动区的点滴变化如数家珍。
葛亮2018年9月从交通运输部来雄安新区挂职。两年挂职到期又延期一年后,他留在了雄安新区任职。
参与筹建雄安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筹建建设与交通管理局……在这里,葛亮协助推进了许多从0到1、建章立制的工作。“这些充满开创性的工作,极大丰富了实际经验,成长收获满满。”
有同样感受的,还有从某部委到雄安新区挂职改革发展局副局长的于善江。
多年前,于善江曾在重庆市挂职1年,协助当地副县长分管科教文卫和药监等工作。
这次挂职,于善江有了不一样的认识。“在雄安新区,更像是在一张白纸上参与构建一台新机器。”他说。
于善江回忆,刚来挂职时,面临“从零开始”的过程:此前,他主要接触生物技术和人口健康领域;在雄安,他最重要的工作是参与构建雄安新区科技创新工作体系。
于善江和同事们积极争取国家部委对雄安新区进行支持,最终实现与科技部共同实施“雄安新区科技创新专项”。这是2014年国家科技计划改革以来面向地方设立的首个专项,也是雄安新区科技项目申报的一个突破。如今,雄安新区已搭建起包括一个领导小组、一个科技创新发展中心、一个工作专班、一个雄安新区科技创新专项等在内的“十个一”科技创新工作体系。
“在雄安,挂职即任职。每一名挂职干部均有具体分管的业务领域。”从中组部到雄安新区挂职党群工作部副部长的吕斌说,新区对挂职干部严格管理,实行考核末位提醒谈话。面对高强度、高难度的工作任务,挂职干部与当地干部干在一起、苦在一起、融在一起,难分彼此、团结战斗,成为雄安建设者中一支有战斗力的“生力军”,挂职干部也在此过程中得到了历练和成长。
从1到N
置身改革发展前沿,雄安新区的挂职干部还面临着这样的情况——常常一岗多责,需要对各条线的工作细节有全面和深入的了解;更需要在摸清发展中遇到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过程中,不断解锁新技能。
2年前,侯斌超从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系统事业单位——土地整理中心到雄安新区规划研究中心挂职主任。他告诉记者,在雄安新区挂职明显的特点之一,就在于“一人多岗、一岗多责”。
除了担任规划研究中心主任,侯斌超还兼任雄安新区规建局局务会成员,因此除了从专业角度为雄安新区规划出谋划策外,还要抓落实。
“国土空间规划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从总体规划到控制性详细规划到各类专项规划等,还包括规划落地。以前的岗位上,可能只需要负责其中一个层面。而在雄安新区,全流程、全场景都得打通了。”侯斌超说,这也提高了干部“弹钢琴”的水平,分得清工作的轻重缓急,统筹协调全面推进。
挂职期间,侯斌超面临另一个挑战——搭建人才队伍。“在一般职能岗位上,只要做好自己的专项工作就行。担任一个部门的‘一把手’,考验着管理能力,需要考虑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把队伍建设好。”
“初到雄安新区规划研究中心时,我们只有一名正式员工。在省、新区各级部门的支持下,经过两年努力,规划研究中心已经建立起一支21人的年轻队伍,硕士研究生占比85%,专业配比合理,初步形成了一支雄安新区自己的规划研究基础队伍。”侯斌超说。
从1到N的过程,让不少年轻的挂职干部收获了全局性、系统性思维。
2019年3月,张利峰作为中组部选派赴雄安新区的挂职干部,从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挂职担任中国雄安集团基础建设公司副总经理,负责分管产业运营部、安全质量部等工作。两年挂职期满,他选择留任。2022年4月起,他担任基础建设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全面负责公司生产经营工作。
“从市场化央企到省属国企,我从传统的工程思维向全局系统思维转变。”张利峰说,在雄安新区工作的4年时间里,对建设雄安新区承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重要意义理解也更为深刻。
比如,在建设安全韧性城市时,既要考虑预留管廊的弹性空间,还要考虑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有效提升地下空间资源利用率。张利峰说,一方面坚持换位思考,运用“倒推”思维,从运营者、使用者角度出发,发现设计、施工阶段存在的不足,不断优化提升运营效能。定期复盘总结,实现管理迭代升级。
“另一方面,项目管理链条不断延伸,向前延伸至规划层面,向后扩展到运营环节。这就要加强通盘考虑,多措并举全面保障规划设计的权威性、建设程序的合规性、安全质量的可靠性。”张利峰说,坚持“建设运营一体化”,把项目管理拓展到全生命周期和全产业链,从单纯基础设施建设主力军的线性思维,转变成新区基础设施综合运营商的多元思维。
2018年8月,周瑜从中国社会科学院到中国雄安新区雄安集团战略发展部挂职。周瑜对“多维度思维”也有同样的感受:“雄安集团因雄安而生、伴雄安而长,企业战略与整座城市的发展战略、整个国家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同频共振,所以在我们的工作中要不断加深对为什么建设雄安新区、建设什么样的雄安新区、怎样建设雄安新区等问题的理解,都需要对国家战略有整体上严密的系统性的认识。”
容东片区交付后,雄安集团领导安排周瑜完成一份关于容东片区建设复盘的报告。周瑜说,基于对城市开发建设的系统性认识,经过广泛访谈、对比求证、专业分析,完成了长达十万字的复盘报告,为后续其他片区开发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在为“跨领域”的工作钻研、调研的过程中,于善江大大拓展了知识面。推进农村厕所改造及建设,建设“四好”农村路……为推进雄安新区“20项民生工程”,于善江与雄安新区百姓面对面交流,在一线摸爬滚打,破解难题。
“我们所收获的,远远多于付出的。”于善江说。
多元碰撞
“雄安新区的挂职干部来源不同,有中央和国家机关的,有发达省份的,也有企事业单位的。”吕斌说。
各地干部带着不同的发展经验汇聚于此,对不少年轻的挂职干部来说是新鲜的体验。在不同思维方式、工作经验的交流中,多样信息汇聚,视野得以拓展。
雄安自贸试验区管委会的工作专业性非常强,从不同省份过来的“精兵强将”,起到了独当一面的作用。这些挂职干部们都有专长,且对企业有很强的服务意识。不同的思想碰撞,在这里擦出了火花。
“自贸委要负责组织落实自贸试验区雄安片区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等工作。上级相关领导定了工作方向后,我们会共同交叉思考,科学谋划落地方案。”从厦门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到雄安新区挂职自贸委副主任的郑政蓉说。
“雄安新区探索实行大部制、扁平化、网络型的组织架构,因此我们既要懂管理,熟悉党建、人事、财务等业务,还要有过硬的业务能力,找准工作方向,立足当下做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郑政蓉说,在此过程中,大家的统筹协调能力都有明显提升。
一系列实践成果证明了这一点:2021年,50个改革创新奖,挂职干部牵头10项;2022年,50个改革创新奖,挂职干部牵头20项。
其中,来自财政部、科技部等单位的同志作为主力,探索深化财政管理体制、金融科技创新,搭建智能城市框架,谋划实施“雄安新区科技创新专项”,推动开展数字人民币等一批具有全国意义的改革创新试点;
来自厦门、重庆、南京等城市的同志与同事们共同努力,雄安新区成功获批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建成首个跨境电商产业园和首个跨境电商进出口监管场所,为新区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来自中组部、上海浦东新区的挂职干部,探索建立干部能上能下灵活高效用人机制,基础骨干队伍基本形成……
雄安新区今年组织开展“兴业聚才、项目攻坚”行动,30名挂职干部发挥各自资源优势,主动申领52个项目,解决项目推进中各类难点堵点问题。
“这里汇集了来自四面八方的优秀建设者。大家有情怀、有能力、有担当,为了共同目标日夜奋斗,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雄安新区,是我们可以放下行囊的地方。”葛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