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雄安官网12月22日电(李雪娇)手铲、毛刷、探铲……在雄安新区南阳遗址,来自容城县南阳中学的学生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拿着工具正做着一场前所未有过的“探险”。通过实地探访,学生们体验考古发掘,了解到雄安新区出土文物的相关知识,也将雄安新区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发扬和传承牢记在心。
自雄安新区儿童友好城市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像组织学生参加研学活动等服务儿童的行动,发生在教育领域的很多地方。
儿童友好,让儿童更“开心”
“过去学生们上体育课时遇上雨雪天气,只能临时取消或调课,但是现在有了风雨操场,配有制冷、制热设备,学生们在风雨天气下也可以进行室内体育活动。”雄安容和教育总校相关负责人说,风雨操场是雄安新区校园环境不断向现代化、高品质升级的缩影。
儿童友好要求在社会政策、公共服务、权利保障、成长空间、发展环境等方面充分体现。作为公共服务的一部分,建设儿童友好学校是题中应有之义。
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户外活动(资料图)
特色教室、自然生态馆、科学实验室、风雨操场……按照5分钟、10分钟、15分钟生活圈要求,雄安新区容东、容西、雄东片区高标准配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设施,如今,这些学校的每一处都充满了孩子的欢声笑语。同时,新区吸收借鉴已开办学校建设的经验和不足,对新区教育设施建设交付标准进行完善修订,增强学校规划建设的适儿性,为学生们打造舒适的学习环境。
今年10月,雄安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印发了《河北雄安新区构建现代化教育体系三年行动计划》,围绕新区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出台了系列政策举措。针对补齐三县基础教育短板、提升基础教育整体水平等方面,2023年起,雄安新区将每年选取20所学校实施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工程,每年选取10所学校开展特色学校创建,打造特色鲜明的品牌学校,重点实施“双减”提质工程,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尽可能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儿童友好,让家长更“放心”
除了常抓不懈的安全教育工作,从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每天下午,大多数雄安新区孩子们的课表有了新变化。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不仅是满足家长的托管需要,更是为学生提供更为充裕和丰富的学习机会,为其全面发展提供更多可能。
雄安容和教育总校举行2022年“庆七一、喜迎二十大”红色舞台剧演出活动(资料图)
2021年9月25日,安新县中小学生足球、篮球比赛暨课后服务成果展在安新县大健康体育公园精彩上演,孩子们在篮球场、足球场上挥汗如雨,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依托红领巾实践平台,安新县创立了“红领巾俱乐部”,全方位与课后服务进行无缝衔接,对队员进行组织教育、自主教育和实践教育,成为课后服务新路径。
近期,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开展家校社共育试点工作,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增强家庭监护责任意识和能力,建立学校、社区、家庭一体的育人模式。聚焦儿童参与友好,在学校、社区广泛开展儿童参与社区治理、城市建设等主题活动,通过成立班级家长委员会和学校家长委员会、在社区服务中心成立家校社会共育基地等举措,各方联动参与,透明公开的信息,给家长们吃下了“定心丸”。
儿童友好,让教育更“贴心”
建设儿童友好城市,不仅体现在硬件设施,也体现在软件配置;不仅是一种建设方式,也是一种社会理念。以儿童的视角看世界,让理念与行动相得益彰,推动形成了解儿童、尊重儿童、关心儿童、服务儿童的良好氛围。
5年来,雄安新区城市框架全面拉开,重大项目和重点片区加快推进,建设发展已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根据雄安新区建设实际和阶段性特点,新区已打造一批高水平校外研学基地,丰富孩子们课余生活,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雄安新区开展绿色低碳研学活动(资料图)
在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宋辽边关地道、德韵博物馆等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研学基地,通过讲解,孩子们增强了对历史、对家乡的热爱。在剧村变电站、再生水厂、智慧体验中心等展示科技特色的科普实践基地,孩子们拓宽眼界、培养兴趣、开发潜能。在雄安郊野公园、悦容公园、府河湿地、千年秀林等自然生态特色的实践基地,孩子们感受雄安“绿色生长”的脉搏。
儿童是家庭的希望,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雄安新区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注入了强劲活力,将在实践中保障儿童茁壮成长、共享美好未来。可以看出,打造儿童友好城市的“雄安路径”已然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