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举办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设立创新工作室、创新导师带徒机制
河北多通道搭建职工成长平台
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中发挥支撑作用的主体力量,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骨干力量,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有生力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地对各类技能人才的需求也在增加,同时也对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
今年以来,河北进一步畅通成才通道,多通道搭建职工成长平台,促进产业工人全面发展。截至目前,全省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046.6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318.2万人,河北技能人才数量占产业工人队伍的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搭建高层次竞技平台
“家人们,这是我们公司推出的一款记号笔,一套4色,可擦、不沾手。今天在直播间拍一发三,给大家一个福利价格……”8月10日,在国网河北电力雄安(保定)应急中心举办的2022年河北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直播销售员决赛现场,一名参赛选手作为网络主播,投入地推介产品。
大赛首次将直播销售员职业工种纳入省职工职业技能赛事之中。来自石家庄、承德、张家口等10个设区市以及辛集、定州、雄安新区,还有河北联通、河北移动、河北电信的共计16支代表队80名选手参加。
“为适应行业发展的新趋势,今年的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首次设置了直播销售员等工种。”省总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部副部长艾俊杰说,开始还担心报名的人不多,没想到大家的积极性这么高。
技能大赛是技能水平高低的比拼,也是助力职工成长成才的一条重要途径。今年省总工会统一部署,在全省开展实施了“十百千”职业技能大赛,省级确定10个比赛项目、市级确定100个比赛项目、县(企业)级确定1000个比赛项目,分级组织比赛。
艾俊杰认为,通过搭建技能大赛这种高层次竞技平台,可以培养更多的高精尖人才。在大赛工种的选择上,着眼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我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需要,侧重选择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比赛前,省总工会还组织参赛人员进行赛前培训,提升参赛人员的技能水平。经历了大赛淬炼的员工,回到岗位后将会带动更多员工提高技能。
技能大赛在全社会营造了“学技术、钻业务、提素质”的良好氛围,引导更多职工扎根基层一线,扎实提升职业技能技术。
据了解,为激励广大职工苦练技能、争当新时代工匠,大赛组委会决定,对河北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决赛各工种第一名选手,按程序由省总工会授予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各工种省级决赛前三名选手,按程序由省人社厅授予“河北省技术能手”荣誉称号;省级决赛单项前十名的选手,由省人社厅或行业主管部门晋升职业技能等级;向每一名省级决赛获奖选手颁发获奖证书,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艾俊杰表示,下一步将通过完善大赛体系、丰富比赛内容,发挥大赛导向作用,促进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
创新工作室为高技能人才提供“练兵场”
9月27日,石家庄市总工会牵头成立“智慧路桥隧”产学研创新工作室联盟。这是石家庄市第一家以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产学研深度融合为特色的创新工作室联盟。
成立“智慧路桥隧”产学研创新工作室联盟,是石家庄市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一项创新性举措。联盟通过引进高校前沿理论力量、组织同行业不同创新工作室打破单位界限,通过沟通交流、互助合作、联合攻关、成果共享,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机制,着力推动解决企业“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这是河北加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建设的一个缩影。我省立足企事业单位生产科研一线,原则上以市级及以上劳动模范、能工巧匠等高技能人才为带头人,以一线技术工人为主要成员,组成5人以上的创新团队,因企制宜建设固定工作场所,共同开展技术攻关、技术创新活动。同时,建立了一批联合创新工作室、创新工作室联盟,建立起全时空、全领域、全方位无缝衔接的大交流平台。
“今天咱们主要讨论一下电力实验方舱自动装卸、含有安全管控终端的应用场景,以及云数据管理平台互联互通等问题。”10月9日,在国网石家庄供电公司吴灏创新工作室,负责人吴灏和成员展开一场热烈的讨论。
“今年我们创新工作室继续攻关‘电力实验方舱’和‘开关柜智能机器人’这两项课题。”吴灏说。
提起创新工作室带来的收获,吴灏心里充满感激,通过研发创新成果,自己的技术水平得到提高,同时也开阔了眼界,锻炼了沟通能力。“创新工作室是一个载体,是培养年轻人的重要平台。”吴灏说。
省总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部三级调研员马相豪说,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已发展成为有效解决企业生产一线技术难题的“攻关站”,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孵化器”,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练兵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省共有350多个创新工作室被授予省工人先锋号,21个创新工作室被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全省各级创新工作室汇集中青年高技能人才4万多人,通过开展技术攻关、技术交流等活动,解决生产技术难题5万多项,取得较大创新成果2万多项、实现成果转化1.6万项,获得国家专利2.5万项。
导师带徒激发“传帮带”活力
“我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师傅对我的悉心指导。”今年30多岁的车工刘京辉告诉记者,技校毕业后他进入冀中装备石家庄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工作,先是跟随铣工师傅学习技能,随后根据工作需要师从高级技师王景峰,成为了一名车工。
王景峰将平生所学循序渐进地传授,刘京辉求知若渴虚心学习。不到一年时间,刘京辉便从师傅那里学到了很多实用的车床加工技能。2021年,刘京辉在冀中能源集团举办的第六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数控车工第2名的好成绩。今年,他又在石家庄市数控车工比武中勇夺第4名。凭借优秀的技能,刘京辉今年被企业评选为青年技师,每月可享受相应的技师津贴。
河北创新导师队伍机制,以制度形式确保技术创新能够持续健康发展,搭建职工成长成才平台,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跟着师傅不仅学技术,他身上那种精益求精、勇于担当的精神,也值得我永远学习!”5月18日,河钢集团邯钢公司工会“名师带徒”签约仪式结束后,该公司技术中心青年职工李晓广满脸喜悦。此次签约仪式上,李晓广与“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龙柱结成师徒。
本次活动中,邯钢公司工会从全国劳模、全国技术能手、河北大工匠、金牌工人、创新工作室带头人等有“绝活”“绝技”的老师傅中遴选了100位“名师”,涉及42个工种岗位。活动通过师徒互选确定师徒关系,签订师徒协议,并制定月度提升目标,即每月解决一项生产难题;制定季度提升目标,即每季度解决一项关键生产难题;制定年度提升目标,即每年解决一至三项生产核心技术难题。最终按月、季、年进行综合成绩评定,对达到目标的落实“名师”津贴,用劳动智慧为企业建功立业。
当下,邯钢公司工会通过“名师带徒”活动,形成了师徒相互学习、师徒共同钻研、一对师徒与另一对师徒相互比拼解决生产难题的比赛热潮。职工学有榜样、追有目标,让一人“能”变多人“行”。
艾俊杰表示,导师带徒持续激发“传帮带”活力,培树了一批批优秀技能人才。下一步,河北将进一步创新导师带徒机制,打破企业、行业界限,让更多的年轻人在技艺传承中获得成长。(记者 方素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