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孙涛
“经过几十年不懈努力研发,我们打破了炉顶装备技术国外垄断,实现了炉顶装备的国产化。目前,我们的炉顶装备技术已经发展到第4代,成功应用于100余座国内外高炉。”8月25日,秦皇岛秦冶重工有限公司技术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袁军介绍,前不久,该公司入围了国家第4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炉顶装备是钢铁企业炼铁高炉装料、布料的关键工艺设备,是高炉的“咽喉”。秦冶重工破解了“卡脖子”技术问题后,国外同类产品成套价格由近亿元下降到2000余万元,为国内外钢铁企业节省了巨额成本。
创新无限,奋斗不止。“公司获得专利授权120余件。今年以来,研发投入3000余万元,在研项目30余项。”袁军告诉记者,公司将继续在这一细分领域深耕,着力解决更多“卡脖子”技术。
秦冶重工的创新故事是“专精特新”企业在关键领域奋力补短板的一个缩影。
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省工信厅中小企业处处长刘胜利介绍,今年以来河北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73家,累计2989家,实现县域全覆盖;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7家,总数达到337家;入选第三批国家重点支持“小巨人”28家,排名全国第7,比2021年前进4位,获得国家支持资金5600万元。
今年以来,省工信厅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精神,紧盯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采取一系列有力举措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不断激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活力。
河北先后出台《河北省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推动企业上市“蝶变计划”工作方案》《河北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专利护航”行动计划》《河北省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若干措施》《河北省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等政策措施,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量身打造涵盖技术创新、转型升级、产业链配套、品牌建设、市场开拓、上市服务、融资需求等一揽子专属政策。
河北聚焦政策惠企、服务助企、环境活企,构建部门协同、省市县联动工作机制,形成“入库培育、择优认定、选拔示范、打造小巨人”的梯度培育体系。全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总体保持了稳中有进、效益提升的发展态势,已成为全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领头雁”。
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服务需求,每年开展“百场万家”公益服务活动,组织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培训和中小企业“服务月”等活动,让企业充分享受政策红利。实施省、市、县政府领导包联服务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度,建立“一企一策”工作台账,帮助企业及时协调解决困难。对于符合条件的“小巨人”企业,优先纳入生态环境监管正面清单,确保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不停产、不限产。
目前在全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达2262家,占比75.8%;拥有发明专利6763件,中国驰名商标114件,超400家企业主导产品在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河北日报记者米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