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邢台经济开发区东汪镇武家庄村的狗头泉汩汩喷涌,水流清澈。这是2021年7月以来,邢台重现“水涌百穴,甘露争溢”的胜景之一。邢台“百泉复涌”,已成为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成果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河北省水利厅监测数据显示,今年6月,全省浅层超采区地下水位平均埋深21.98米,与上年同期相比回升2.05米,有85个县(市、区)水位回升,占全部88个浅层超采县的97%。全省深层超采区地下水位平均埋深56.73米,与上年同期相比回升6.83米,有70个县(市、区)水位回升,占全部71个深层超采县的99%。与2018年同期相比,全省浅层超采区地下水位回升1.53米,深层超采区地下水位回升5.36米。
2014年以来,河北省率先在全国开展地下水超采治理试点工作,聚焦华北地区“大漏斗”问题,实施“节、引、调、补、蓄、管”六大治理行动,强力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
统筹推进节水增效。全面推进全社会节水行动,以农业节水增效为重点,在超采区大力发展农业节水,累计发展高效节水灌溉1170万亩,小麦节水品种实现全覆盖。同时,深入开展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截至2021年底,共计压减地下水超采量12.8亿立方米。
引足用好外调水。积极争取增加引江引黄水量,完善相关配套设施,统筹利用外调水和本地地表水,持续实施水源置换。截至2021年底,南水北调受水区城镇生活和工业用水置换任务已基本完成,2172万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全部置换为引江水,实施农业灌溉水源置换980万亩,压减地下水超采量31.3亿立方米。
积极调整农业结构。推广适水种植农业模式,在坝上和冀中南地区实施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实施旱作雨养189.7万亩、季节性休耕233.6万亩、非农作物替代和退耕103万亩,压减地下水超采量8.2亿立方米。
实施河湖生态补水。深入开展清河补水行动,按照“清出河道、把水补上、渗到地下”的原则,大力实施河湖综合治理、河湖生态补水、河湖地下水回补,累计实施河湖生态补水143.65亿立方米。白洋淀首次进入全国良好湖泊行列,华北河湖生态补水入选2021年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滹沱河、大清河、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河湖面貌焕然一新,地下水得到有效回补。
加大河湖蓄水能力。实施河库联合调度,动态调整水库汛限水位,提升拦蓄能力。通过水系联通、坑塘扩容、兴建蓄水工程,提高地表水存蓄能力,尽可能多地增加本地地表水量。
管控地下水开采。依法有序关井管井,按照“先通后关、应关尽关、关管并重”的原则,组织开展取水井关停行动,到2021年底,已关停取水井11万多眼。同时,加强总量控制,严格取水许可审批,健全监测计量体系、深化水资源税和水权水价改革,从源头管好、管住地下水开采。截至2021年底,累计压减地下水超采量52.3亿立方米,占全省治理总任务59.7亿立方米的87.6%。(记者苑立立 通讯员任树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