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各方之智、聚各方之力建未来之城。在雄安新区建设的舞台上,跃动着一批批年轻的身影。他们在新区建设的各个领域挥洒汗水、贡献智慧,将青春之花绽放在新区这块高质量发展的热土上。
用无悔青春换得容东群众“就上业”的欢喜
4月29日16时,容东管委会公共服务处副组长仝家乐来到容东就业服务中心,查看入住群众求职和就业安置情况。
自4月1日以来,一个月登记求职信息110条。“二三十岁的有,多数为四五十岁,没学历、少技术,基本选择环卫、保安、维修等领域,不过我们研究了一些办法,正在拓展就业渠道。”仝家乐边翻看登记册,边对记者说。
为促进工作落地见效,做好回迁前的岗位挖掘和储备等就业准备工作,仝家乐和同事一道,多次组织各家物业公司和片区内企业进行座谈,并深入企业了解需求,建立联系机制。
“我2019年9月通过河北省四级联考来到雄安,先后在容城县行政审批局和容城县晾马台镇政府工作,现在在容东管委会负责公共服务方面的工作。”家在石家庄的仝家乐说,27岁来到雄安,结识了很多优秀的同龄人,每人身上都有一股子自信自强、不等不靠的劲儿。
“那时候片区内环境条件还不像现在这么好,导航不好用,部分路段还是施工道路,开车不方便我就骑电动车去对接。一趟下来,身上是土,车上是泥,有时候不小心还会把脚给伤了,大家多少都挂过彩。”仝家乐说,但是只要能对接到岗位,就能高兴半天。他脸上呈现出年轻人少有的淡定。
从去年11月开始回迁到现在,容东管委会“1+N”工作体系逐步为群众所知晓,找工作开始借助就业服务中心和社区的力量。截至4月,通过“1+N”体系共计挖掘岗位6000余个,帮助552人实现就业。
2020年,仝家乐的爱人通过努力,也成功投身雄安建设中,成为一名税务干部。“记得刚来时,雄安没有现在繁荣。短短三年,我亲眼见证了新区车水马龙的形成,亲历了新城拔地而起,感受到了居民回迁后的满心欢喜。”仝家乐说。
严把监测关,为了蓝天和那一淀“清澈明亮”
停泊在安新县白洋淀旅游码头的一艘写有“一号监测船”字样的大型船只,在一众整齐排列的船只中格外显眼。
4月29日上午,33岁的雄安新区自动监测站负责人张京登上正在检修的监测船,询问检修进度。
“修好后打算请示出船,入淀巡查。”张京用手拍了拍船体,脸露兴奋,这船就好像他的“老伙计”。在监测船的闸板上,还有两台小型无人船,监测船到达指定水域后,放下无人船,可以在半径10公里范围内自行巡查,钻到大型船无法到达的芦苇隔开的壕沟内,巡查是否有“排污暗管”。
张京负责的工作包括雄安新区自动监测站环境空气监测、水质运维质量管理、走航监测等。为保证新区环境空气、水质自动监测站稳定运行,保证监测数据真实性、准确性及连续性,张京和同事按照相关要求、运行规范,开展自动监测站运维质量管理工作。
“这项工作要细心细致细微,不能有丝毫懈怠。”张京用“三细”描述其工作的性质,要落实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相关质控规定,按期开展相关检查核查工作。
3月份,张京和同事开展了第一季度检查,对新区乡镇空气自动监测站、水质自动监测站进行了一次全覆盖检查。
每月检查各项运维服务是否达标是个精细活儿,比如突发情况是否及时报备、异常情况是否及时查看、紧急情况响应时间是否符合要求等,每月归档各单位递交的运维记录表、运维异常报告。
在白洋淀湖心区王家寨周边水域,无人机载荷高光谱成像设备升空开展监测任务,快速反馈水质状态,监测船载荷水质监测设备前往淀区固定站、浮船站水域,采取常态巡检与应急巡查相结合的监测模式,得到精准的水质监测数据。
在张京办公室张挂着雄安新区大气、水质监测网络部署图,59个大气监测、22个水质监测点位,每个月都要巡查一遍。
“有时监测到异常状况,大半夜也要赶过去,确保数据真实有效。”张京说,经过艰辛治理的白洋淀,水质已经实现全域Ⅲ类,实属不易。“为了保持白洋淀的清新明亮,我们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用青春书写的就是明天的历史!”
心里有火,眼里才会有光
31岁的张雨,两年前没有想过会来到雄安工作。
张雨是中共党员,工学博士学位,就职于北京城建集团工程总承包部。现在负责雄安启动区体育中心项目科技研发工作,同时负责雄安城市计算(超算云)中心项目商务管理工作。
“今年是在雄安工作的第二年,能亲历这座未来之城不断翻开新篇,我感到荣幸之至。”打拼才能变得更加优秀,两年间,张雨先后参与了容西片区E标段、容东片区B1组团安置房建设、容东片区B1组团回迁安置维保、雄安超算云项目经营管理、雄安启动区体育中心项目科技研发等工作。
在参与容东B1安置房建设过程中,面临工期紧迫、回迁数量大等多重压力,张雨作为项目工程部人员,精心组织和调配安排所负责园区的居民回迁安置工作,勇破难关,敢打胜仗,克服疫情期间建设材料物资供应困难、建设人员需求量大、疫情防控艰巨等难题,为确保新区首批回迁安置群众住得安心顺心而贡献力量。“建设过程中,我同时主持负责科技立项创新工作,完成了住建部、新区等多项课题申报,并持续进行成果研发与推广。我时刻谨记,奋斗是青春的底色,是青年人的本色,要用奋斗书写华彩青春。”
心里有火,眼里才会有光,张雨谈到在新区的工作,眼中闪烁着坚毅的光芒。
从博士毕业到参加工作,再到参与雄安新区的建设,两年的建设生活,让张雨深刻感受到了建设者的辛勤付出和责任担当。他说,为了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工程建设任务,他们每个人都怀揣梦想,激情奉献。“两年的时光褪去了校园的青涩,确立了把理想信念和打拼奉献放在第一位,选择到艰苦基层建设一线,这是我们‘90后’这一代青年的担当与勇气。”
“有幸生在这个时代,有幸投身千年大计的建设发展,在雄安这片热土上,服务与创新是我们日常工作的内核。希望通过努力,为新区建设添砖加瓦,用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挥洒豪情,贡献才智,那才是无悔的青春!”张雨对未来充满无限憧憬。(记者 张伟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