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卸完第二车石料,王海峰把车开出商混站,踏上返程路。
透过后视镜,雄安新区的夜色与夜空分不出界限,灯光与星光交相辉映。看看表,比起几天前忙到后半夜,今天算是早的。
车子在路上飞驰,同来时一样又快又稳。在王海峰心里,路的那头是“家”、路的这头有“梦”。
37岁的王海峰,是位卡车司机。
王海峰开着氢能重卡,每天往返保定和雄安新区。孟丽 摄
18岁起,跟车当学徒,后来做师傅,这些年,开大车走南闯北,经历多,经验也多。
去年,氢能重卡示范线(容易线)投运,因为条件符合、又投心思,成了第一批开车上线儿的司机。
虽说每月收入不及从前,但终于结束了以车为家、与路为伴的飘零日子,也算了了一桩心愿。“赶上回来得早,还能回家看看两个宝贝女儿,这多好!”说着,王海峰嘴角微微上扬,一脸幸福模样。
容易线全长59公里,承担着徐水调蓄库砂石骨料到雄安新区的运输任务,是雄安新区主要建材运输通道之一。
能用劳动为雄安新区建设添砖加瓦,王海峰觉得特光荣。保定日报记者姚琳 摄
每天,王海峰开着大车,料场、商混站之间跑两趟,通常4个小时一趟。如果赶上车多,装料、卸料需要排队,那就没了点儿。
头盔、马夹、对讲机是出车标配,领钥匙、热车、试车是规定动作。
“滴答、滴答……”长13米、高2.8米的氢能重卡打着后不久,便开始滴水。
“这水能直接喝。”王海峰说,“8个储氢罐是车辆的动力源,唯一排放物就是水,真正的零污染。”
车辆出场前,王海峰仔细检查了氢量、电量、轮胎……这不仅是工作需要,更是他多年养成的习惯。“这车,加氢快、续航长,加一次氢可跑380公里。”
当天的任务是拉石料。料厂在山上,一路颠簸,车子上了山。
此时,领料站前已排起长队。
近年来,绿色开采成为兼顾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最优解。作业不起尘,操作全封闭,既洁净环保,又省时省力。
排队1小时,装车只用了3分钟。
“今天很快。有一次,车子排到了山下,我上午到、下午才走。”
拉上石料,奔向雄安。期间,女儿来过两次电话,因为开车,王海峰没接。到雄安,已是晌午。
工作中,王海峰全神贯注、一丝不苟。保定日报记者张洁 摄
“师傅,拉的是石渣吗?”
“对,往后排吧。”
问明情况,王海峰将车停在了队伍最后面。卸料要等,也是常事儿。
“新区的建设离不开砂石骨料,换句话说也就离不开我们。看着这里一天天变化,我们这些大车司机可高兴了。这里面也有我们的一份功劳,对吧?”王海峰笑着说。
卸完料,拿出对讲机,等着下趟派单。
趁着这个功夫,他买了个煎饼,简单对付了口午饭。
吃完后,接了单,王海峰忙着启程,再次上山去了。
天黑时,第二车石料拉到了商混站,继续排队……
“这次得等会儿了,那边在卸沙子,卸完需要倒仓,然后再卸石渣。”王海峰说,最晚的一次,他回到公司,已凌晨两点。
等待的闲暇,大车司机常凑到一起,聊聊老婆孩子热炕头,打发时间,排遣寂寥,时间久了,成了朋友。
卸完返程,天已完全黑下来。
回到公司,工友们也陆续回来了。
“丫头,干嘛呢?下午给我打电话,开车呢……答应你的事儿,记着呢!”每个月只能休息两天,下班后与家人打个视频电话,就算是短暂的“团聚”了。
雄安,承载着中国梦。
自这里大规模建设以来,许许多多像王海峰这样的人,默默工作、默默奉献。或许他们的名字不被熟知,但他们每个人都释放着光芒,照亮雄安的夜空,照亮这座梦想之城。(记者姚琳 孟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