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推动京津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向河北转移
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惠及更多百姓
“多亏了京津冀医疗协作,把我父亲从死神手中挽救回来,才让我们全家过了一个平安幸福的春节。”近日,保定市民杨女士对记者说。
今年1月初,杨女士67岁的父亲老杨因冠心病、主动脉瓣狭窄伴关闭不全、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做了心脏手术,术后7天出现了皮肤瘙痒和大水泡,随后水泡破溃,还出现了心衰和重症感染等症状。由于情况危急,来不及去北京,老杨直接住进了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
经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心脏血管外科、皮肤科等多科室专家会诊,初步诊断老杨得的是较为罕见的病症——大疱表皮松解症型药疹、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医院立刻邀请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风湿免疫科两位专家通过远程中心会诊,确定了诊疗方案。老杨的病情终于得到了控制,三周后治愈出院。
建设一个为了人民更美好生活的京津冀,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牵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要着力解决百姓关心、涉及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优化教育医疗资源布局。”习近平总书记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明确要求。
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8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深化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推动京津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向我省转移,提升就业、社保、养老、托幼等公共服务水平,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家门口上好学。
2021年10月12日,北京潞河中学三河校区和北京实验学校三河校区同时揭牌。这两所学校全部按照北京标准建设,让廊坊孩子在家门口享受到了北京的优质教育资源。
让更多孩子享受优质教育,我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结合河北教育发展实际,借助京津两地优势资源,不断拓展协作领域,努力提升协作成效。目前已有28个基础教育合作项目顺利落地我省,天津职业大学、北京劲松职业高中等京津优质职业院校到我省开展合作,河北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高校与北京工业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高校共建9个高校联盟,共同加强学科建设、科研攻关。
——就近享名医诊疗。
“在家门口就能找北京积水潭医院的专家看病,省时又省钱,像我们这样腿脚不便的老年人,真是享福了。”2月9日,76岁的张家口市民张先生到张家口市第二医院看病,挂的是在此坐诊的北京积水潭医院骨科专家的号。
让更多百姓看病少折腾,我省积极吸引京津优质医疗资源延伸布局,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相继落户我省。京津12家三级中医医院对口协作支持我省中医医院,新建中医药专科联盟项目19个。截至2021年底,京津冀临床检验结果互认医疗机构达到485家、互认项目43个,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共享机构增加至239家、互认项目达到20项。
不仅是教育、医疗服务在联动,在公共服务的方方面面,协同红利正惠及更多百姓。
虎年春节期间,北京冬奥会如约而至。
自京张携手成功申办冬奥至今,张家口的城市建设按下了“加速”键,张家口市民也在参与筹办和举办冬奥过程中,分享着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的城市发展“福利”:
城市里公共厕所、无障碍设施多起来,市民出门“干着急”的情况少了,舒适便利多了;智能健身房、冰雪运动场馆多起来,冬天宅在家中的市民少了,出门运动健身、享受冰雪乐趣的多了……
在人社领域,三地合作也在向纵深发展。
京津冀三地建立跨区域劳动力信息协同和发布制度,率先在廊坊北三县与北京通州区统一公共就业服务标准和规范,以点带面推动公共就业服务协同发展提档升级。打造“河北家政”服务品牌,共同认定66家家庭服务培训机构为京冀家政服务员培训输出基地,每年有组织地向京津培训输送家政服务人员8000人以上。此外,三地还实现了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资格互认,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和学历互认,人力资源市场从业人员资格互认,外籍人才工作资质互认……
在对接京津中,河北积极提升自身的公共服务水平。
我省与北京市教委合作推进“中小学骨干校长教师千人跟岗计划”,借力北京优质教师培训资源,累计培训超1000人次。借助首都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的优质资源,在涞源、张北、围场建立了3个教师培训基地,有效带动提升我省中小学校长教师的能力素质。医疗卫生方面,北京市、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和廊坊市政府联合签署了《关于支持廊坊北三县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合作框架协议》,未来五年北京将带动提升北三县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京津冀协同发展统计监测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测算结果显示,京津冀区域共享发展指数呈较快上升趋势,2020年为133.78,与2014年相比,年均提高5.63点。区域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教育、社会保障、就业和医疗卫生支出快速增加,2020年为2014年的1.8倍;京津冀三地人均教育、社会保障、就业和医疗卫生支出之比从2014年2.84∶2.40∶1缩小至2020年的2.49∶1.60∶1;区域每千常住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由2014年的5.9人增加至2020年的8.5人。(记者 方素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