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河北日报
阅读正文

“六个现代化河北”如何起笔

2022-01-19 08:58:57 来源: 河北日报

  2021年12月30日拍摄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张家口赛区颁奖广场舞台。(本报资料片)河北日报记者耿辉 摄

  今年省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关注的重点之一,便是在建设“六个现代化河北”的起步之年,政府工作报告将提出怎样的安排和部署。

  “六个现代化河北”是省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鲜明、有力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现代化河北、怎样建设现代化河北这一重大问题,为河北未来五年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目标既定,任务如何细化?参加今年省两会的代表委员们注意到,政府工作报告对“两翼”带动协同发展、创新驱动跨越赶超、共同富裕普惠共享等目标作出了详细安排,为“六个现代化河北”这一宏伟蓝图描绘了更多细节。

  深度融入重大国家战略

  “还有十几天,北京冬奥会就要开幕了。作为张家口人,我们要展示热情好客、阳光开放的河北形象,与北京一道为世界奉献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省人大代表、张家口市青少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学校创办人孙永青对北京冬奥会有特殊期盼。

  作为多年致力于推动青少年冰雪运动的教育专家,他希望青少年的冰雪热情能够被点燃。而作为张家口人,他同时也在关注未来张家口如何能够成为带动河北协同发展的“一翼”。

  “六个现代化河北”目标中,加快建设“两翼”带动、协同发展的现代化河北首当其冲。

  “两翼”带动,即以建设雄安新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带动冀中南乃至整个河北发展,以筹办北京冬奥会为契机推进张家口市高质量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对“两翼”带动进行了具体安排,提出在确保冬奥会圆满成功的基础上,因势发展后奥运经济,加强场馆赛后综合利用,建好国家冰雪运动装备生产基地,建设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氢能产业示范城市,推动冰雪运动、冰雪事业、冰雪产业融合发展,交出冬奥会筹办和本地发展两份优异答卷。

  孙永青代表今年带到两会上的一份建议,恰好也将目光聚焦后奥运时代的张家口发展。

  他认为,未来张家口应对接京津,着力深耕研学经济,打造冬奥之城文化品牌,打造冰雪赛事集聚高地,推动体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用“冰雪+”赋能体育之城建设。

  例如在“冰雪+赛事”方面,孙永青代表统计过,2020—2021赛季张家口市举办、承办精品冰雪赛事30项,其中包括相约北京冬季体育系列测试活动、国家级雪上项目赛事、省第二届冰雪运动会和2020张家口城市联赛高山滑雪分站赛等重点赛事。

  “即将到来的2022年冬奥盛会,将全面检验张家口赛区比赛场地设施、场馆运行、赛事服务保障、竞赛组织管理等工作,我们相信,出色的服务必将有力提升张家口办赛的影响力与美誉度。张家口可以打造冰雪赛事集聚高地。”孙永青代表说,后冬奥时代,张家口可以带着成熟的办赛经验,坚持以赛事促进体育发展,以赛事推动冰雪产业繁荣,让“冷冰雪”成为“热经济”。

  代表委员们认为,实现“六个现代化河北”目标,首要一条就是必须置身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大格局,各地都要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从大趋势中捕捉发展机遇。

  承接一个北京转移项目,带来的是一个新产业的加速崛起。2017年9月,承接了北京高端装备制造技术的河北京车造车基地项目,签约入驻保定市满城区,短短几年时间,一座国际一流、高度智能化的轨道交通车辆制造基地迅速崛起。

  省政协委员、河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尹成远从满城的发展路径中看到了方向。他思考的是,保定该如何在加快“三区一基地”建设中,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扎实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进而带动本地发展。

  尹成远委员发现,紧紧扭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围绕“三区一基地”功能定位全面落实,保定市找准了关键点。

  “保定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全力构建京雄保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精心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中的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的奋斗目标。”尹成远委员表示,在现代化河北建设中,保定市将充分发挥国家战略的引领带动作用,坚定不移服务首都、对接北京、联动雄安,积极参与首都都市圈城市分工,着力打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成果转化的首选承接地。

  通过创新培育发展新动力

  “2021年,景县县域科技创新能力较2020年前进了10个位次,由B类县跃升至A类县。”省政协委员、景县副县长郑丹,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加快建设创新驱动、跨越赶超的现代化河北”印象深刻。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过去的一年,我省持之以恒育主体、建平台,创新驱动发展势头强劲,其中县域创新活力十足。郑丹委员表示,在推动县域创新活力上,今年景县将持续加大支持力度,不断深化创新改革,构建以企业为主体、政策为引导、全社会参与的科技创新机制。

  创新并不一定都是从0到1的突破,找准路径,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也是一个重要方向。

  省人大代表、乐亭县水务局高级工程师孟向松对家乡这两年的转型实践如数家珍:作为一个以传统产业为支柱的沿海县,乐亭找准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发力点,全力打造全国一流的沿海钢铁基地,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完善了新兴产业的“4+4+2”现代产业体系。

  报告在部署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相关工作时,着重强调发挥“头部企业”的带动作用,健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实施上市“蝶变计划”,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00家,争创一批国家级“小巨人”企业。

  省人大代表、河钢邯钢用户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张龙柱介绍,河钢现在气质已经完全变了,以河钢数字为代表的一批新兴力量正在加快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钢铁制造业的融合,在智能制造领域已经形成一批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在赋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补齐了产线自动化信息化短板、强化产线模型化基础的能力,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张龙柱代表说,未来河钢数字要充分发挥河钢集团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推进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技术深度应用,引领制定钢铁行业大数据标准规范,加大跨行业跨领域推广力度,打造一流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

  县域创新活力十足,“头部企业”行稳致远,全省创新驱动、跨越赶超的力量越来越足。

  记者从省科技厅了解到,今后五年,我省将全力推进创新型河北建设,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突出五个“更加注重”,更加注重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更加注重支撑引领产业发展,更加注重协同开放创新,更加注重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作用,更加注重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到2025年,全省整体科技创新水平再上新台阶,区域综合科技竞争力明显增强,创新型河北建设实现新突破。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省人大代表,塞罕坝机械林场党委委员、副场长于士涛注意到,塞罕坝“二次创业”目标已经被写入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弘扬塞罕坝精神,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建设一个绿色低碳、生态优美的现代化河北,是“六个现代化河北”的重要目标之一。生态环境质量和水平如何提升,塞罕坝人一直在探索。

  于士涛代表介绍,2021年9月底,塞罕坝机械林场捧回了联合国防治荒漠化领域最高荣誉——土地生命奖。依托森林资源发展生态产业,林场带动了周边4万多百姓受益,2.2万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塞罕坝正是生态文明现代化的河北的最佳实践。

  于士涛代表说,塞罕坝下一步将实施森林质量提升工程,持续开展攻坚造林,全面增强生态功能。实施森林草原“防火墙”工程,建设全覆盖的“天空地”一体化火情监测系统。实施绿色产业培育壮大工程,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推动“二次创业”取得新成果。

  省人大代表、河北齐心律师事务所主任齐秀敏,来参加今年省两会之前,专门去邢台经济开发区东汪镇武家庄村南的黑龙潭现场参观了一番:深冬的邢台,气温虽降至冰点以下,但上百亩水面还是吸引了一拨拨游人。“咕咚、咕咚……”一串串水泡从5米多深的水底汩汩涌出,此起彼伏。

  不仅仅是黑龙潭,被称为“泉城”的邢台,40年来首次重现“水涌百穴,甘露争溢”胜景,成为当地百姓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百泉复涌并非一日之功,而是多年坚持水生态修复、着力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的结果。”齐秀敏代表从当地水务部门了解到,这次百泉复涌,是40年来规模最大、水量最充足的一次。

  让泉水持续喷涌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但控制地下水开采首当其冲。齐秀敏代表在调研中了解到,邢台市今年将继续加大地下水超采治理力度,严控地下水开采,增加引江水置换地下水,持续加大地下水补充力度,管水、节水、引水、补水并重,为百泉持续复涌提供有力支撑。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绿色低碳、生态优美的现代化河北,这就是老百姓最乐见的生态优美。”齐秀敏代表说。

  省人大代表、承德市副市长张树国认为,政府工作报告着眼长远、面向未来,围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就建设“六个现代化河北”提出系列举措,抓住了河北未来发展的关键。

  从承德来看,“两翼”,承德身在其中;“两区”,承德是主战场;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承德是重要节点城市;太行山—燕山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带,承德是重要组成部分。“承德既肩负着保护好绿水青山的政治责任,又肩负着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发展责任。良好的生态是承德最大的优势,是承德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张树国代表介绍,省第十次党代会后,承德市明确提出,要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向绿色要发展、向生态要效益,紧紧围绕建设“六个现代化河北”奋斗目标,立足承德“三区两城”发展定位,充分发挥生态、文化、区位和潜在优势,坚持以塞罕坝精神为引领,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强市、魅力承德”建设。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代表委员们认为,一定要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治理修复,同时也要稳妥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调整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一定能把燕赵大地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记者 袁伟华)

责任编辑: 王晓娟
关键词:
+1
新闻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我网立场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新闻
02002003010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534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