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村唱响“产业兴旺歌”——承德市双滦区偏桥子镇大贵口村扎实走好乡村振兴路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8月2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承德市双滦区偏桥子镇大贵口村考察。总书记十分关心当地推进乡村振兴情况,走进村山谷市集、卫生室,了解特色农产品市场销路、品牌打造,以及改善村民医疗卫生条件、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等情况。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在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大贵口村唱响了一曲属于自己的“产业兴旺歌”:莲花山景区人气越来越旺,“美丽经济”一路生长;建设展厅面积达400平方米的山谷市集,通过“实体+电商”销售模式,推动当地特色农产品“走出去”;田野里,一排排大棚整齐排列,村民正争分夺秒栽植草莓苗,每个人脸上都充满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8月25日拍摄的位于大贵口村的莲花山谷。河北日报记者赵海江 摄
构建旅游产业新模式
通过“村企联建”实现“村企互促、合作共赢、发展富民”
“在旅游旺季,有村民出摊卖糖葫芦,一个晚上能卖四五百串,收入1000多块呢!”8月29日,在总书记来大贵口村考察的第一站、位于莲花山景区的山谷市集农产品展销厅,今年51岁的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李双军兴奋地说。
初秋时节,莲花山景区群山叠翠,碧水潺潺,风清气爽。“西北方向是莲花山和拇指山。拇指山活脱脱一个竖起来的大拇指,我们也叫它‘点赞峰’。”李双军说,东面是老红山,传说花木兰曾剿灭过在这里占山为王的土匪。
然而,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和历史遗存,大贵口村长期以来却无法有效利用。
“景区开发成本高,村集体哪儿能掏出那么多钱。”李双军对记者说,怎么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大贵口村干部一直在琢磨办法。2018年,他们找到了“突破口”。
首先是引进企业投资:于2018年通过双滦区引进河北建设集团,构建“村企互促、合作共赢、发展富民”的“村企联建”新模式。
大贵口村将938亩荒山及闲置土地租赁给河北建设集团用于景区建设。该企业投资25亿元建设莲花山景区项目,充分利用自然山体景观,辅之以人文历史和现代休闲娱乐设施,按照4A级景区标准建设,建设周期为4年。
目前莲花山景区项目一期已经建成。2019年曾成为第三届承德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现场观摩项目。该项目使村集体经济年增收80余万元,还解决了40多名剩余劳动力就业,每年每人平均可增收8000多元。
趁着热乎劲儿,大贵口村把精品民宿提上议事日程。该村将对63户民宅统一进行规划设计、人员培训,为景区提供配套支撑。“我家就在规划范围内,两层楼共六间房,后院还有四间平房。我准备把前面的六间房开发为客房,我们住后面的平房。”大贵口村民霍振热情地领着记者参观他家的小院、卧室。
“总书记考察我们村谈到产业振兴时指出‘立足特色资源’,莲花山景区就是我们的特色资源。我们将继续推进、完善景区的二期、三期建设,还打算通过土地入股形式,与河北建设集团合作开发莲花山景区后续工程,变‘租金’为‘股金’,更多地参与到景区建设经营上来,不断提升村集体和村民的收入。”李双军说。
8月25日拍摄的位于大贵口村的莲花山谷,别具特色的山谷市集位于景区之中。河北日报记者赵海江 摄
探索农业发展新路子
发挥城市近郊优势,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不断满足市场需求
从上世纪90年代起,大贵口村经历了“稻改旱”和种植大棚蔬菜等变化。如今,地还是那块地,村民的种法不一样了。
“‘稻改旱’后,我们种植玉米等作物,每亩地挣不了几百元,那段日子实在是不好熬。2012年,我家试着种植大棚蔬菜,种过黄瓜和西红柿等,收入比种玉米多多了,我家有4个棚,差不多每年收入12万元。”大贵口村村民林艳会说。
收入虽然增加了,但这不是终点,而是村民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总书记到我们村考察时,我一路跟随,总书记的嘱托让我受益匪浅。总书记叮嘱大家‘关注市场需求,发展优势产业’,在村民霍金家看望时指出,既要建设繁华的城市,也要建设繁荣的农村,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李双军边听边深入思考,市场到底需求什么?城乡如何实现互补?
随着生活水平提升,人们不断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采摘游”成为城市居民新的休闲形式,口感更好、品质更高的水果越来越受市场追捧。
“我们村在城市近郊,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满足城市居民需求,有着独特的优势。”李双军说,这些年,他们一手抓品种调结构,逐步由种蔬菜变为种草莓、大樱桃等附加值更高的作物;一手抓提质增效,不断改良品种,提升大伙儿的收入。
在现代与传统的碰撞中,村民世世代代耕作的土地长出新业态,焕发出新气象。
目前,全村有果菜大棚303个,其中草莓大棚230个,村民年人均收入达到1.7万元。“我家现在开了‘艳会采摘园’,不种黄瓜和西红柿,改种草莓和大樱桃了,一方面供游客采摘,另一方面可以大规模销售出去。”林艳会告诉记者。
“如果游客采摘,草莓一斤卖35元到40元不等,这块越多,我们赚的就越多。如果大规模销售,每斤20元左右,每个大棚收入也将近五万来块。”林艳会算了一笔账。
为充分发挥位于城市近郊优势,更好满足市场需求,草莓小镇项目已开始规划。
“这个项目投资650万元左右,准备在大贵口村等5个村建设,规划了草莓小屋、停车场等,以提升整体形象、提升产业品质。”大贵口村第一书记郝天娇对记者说,“我们还设想在草莓小镇举行草莓比赛,选出最优质的品种,把顶级的草莓销售到经济发达地区,以前按斤卖,将来按个卖不是梦。”
8月25日,大贵口村的孩子们在村里小广场上玩耍。河北日报记者赵海江 摄
搭建产品销售新平台
通过山谷市集进行展销,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一下子种这么多草莓和大樱桃,卖不出去咋办?起初,农民犯嘀咕,李双军心里也没底。为打消农民顾虑,大贵口村和莲花山景区共建山谷市集,整合了当地农业企业、合作社特色农副产品近百种,在这里集中展示销售,成为当地产业融合的一个窗口。
与许多农村一样,大贵口村也曾面临“如何销售”的困扰——
农产品种出来了,“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分散销售模式在过去“立下大功”,但随着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产品销售越来越难,东西卖不出去,农民就会蒙受损失。
如何破题?大贵口村给出的答案是搭建产品销售新平台,通过山谷市集进行展销。
致富的事,最容易把大伙儿的心拢在一起。
“一开始我怕种高品质的草莓没市场,迟迟下不了决心。看到别人草莓销售好,赚了钱,也就顺了大溜,种草莓。后来,村里建了山谷市集。旅游期间,很多游客在市集上买特色农产品,把后备箱塞得满满当当,有人告诉我,这叫‘后备箱经济’,市集还能通过网络销售,就感觉种特色农产品确实有前途。”村民杨丽春介绍,“我家有一个草莓大棚,刚扩建完毕,大概两亩多地,今年差不多能挣五六万块。总书记到山谷市集考察后,感觉信心更足了,将来会再扩大种植规模。”
“山谷市集一个显著特点是,与周边村庄甚至整个承德市农村进行共享。”李双军说,“线下销售主要面对游客。游客除买回家外,我们村种植的紫苏、乌塌菜等稀罕菜也能激发大家的味蕾。很多游客都会到农家尝尝涮菜,也会促进农户增收。”
还有,苏子、黄小米、藜麦……大贵口村之前没种植过的品种也摆上了山谷市集的展台,从这里行销各地。“在山谷市集时,习近平总书记对苏子油很感兴趣,并捏了几粒苏子仔细端详。”李双军说,“总书记在我们村考察时指出‘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更多更好惠及农村农民’,苏子油与山谷市集‘牵手’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苏子油由双滦区西地镇的肖店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加工,市场价格达160-240元/公斤,年销售额60万元。“肖店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大贵口村将来也会探索经济作物深加工模式,走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李双军告诉记者,“从6月份起,山谷市集开启了线上销售渠道,主要通过‘承德山水’‘掌上承德’等网络平台进行销售。不到两个月时间,线上线下销售额已达25万多元,其中线上销售额近21万元。”
“总书记亲切的关怀、殷切的嘱托,让大家心里充满希望、充满力量。”李双军说,“下一步,我们将探索‘农业嘉年华’模式,带动特色农产品销售,做强文化旅游产业,不断壮大集体经济、提高村民收入。建设美丽乡村,实现共同富裕,我们有信心!”(河北日报记者 赵建 马彦铭 尉迟国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