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阅读正文

雄安:追梦千年

2021-07-06 08:40:29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传承红色基因,落实“千年大计”,雄安正在书写中国改革开放新传奇,建设“人类发展史上的典范城市”。

2020年8月22日,雄安站夜景。

  雄安绿意盎然,生态文明方兴未艾;雄安红旗飘扬,革命精神历久弥新。

  近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这片热土走出战乱,走出贫困;迎来光明,迎来安康,迎来举世瞩目的今天。

  雁翎队、小兵张嘎、新儿女英雄传……这些传奇中包含着雄安一带的红色底蕴。在黑暗和苦难之中,前辈用热血与梦想铸就后人的安宁幸福。

  而今雄安,18万建设者夜以继日奋战在120多个重点项目的270多个工地上,鲜艳的红旗在工地上迎风招展。

  传承红色基因,落实“千年大计”,雄安正在书写中国改革开放新传奇,建设“人类发展史上的典范城市”。

  自从来了共产党

  “我姓李,叫永鸿,过去受苦又受穷。自从来了共产党,拨开乌云见光明。”

  这朴拙诗句诠释着白洋淀以至雄安的百年巨变。李永鸿,1922年生,白洋淀边一位普通渔民。共产党来到白洋淀,李永鸿摆脱饥寒,上夜校学文化,祖上三代不识字的他从1958年起创作诗歌表达心声,所引诗句出自他当时作品。

  李永鸿亲历的沧桑,从他出生时就已在淀边酝酿。

  1921年,红色火种开始在雄安传播。

  这年3月,革命先驱邓中夏被保定直隶高等师范学校聘为新文学教授。保定市委党史研究室宣教处处长李倩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邓中夏讲课的内容主要是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思潮,其中有李大钊的《由纵的组织向横的组织》等。”

  “研究文学,莫忘了社会,更莫忘了社会改造。”邓中夏从宣讲新文学入手,结合社会实际,深入系统地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他还到育德中学等处进行演讲,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保定进步学生中产生深远影响。这些学生中,有的来自今属雄安新区的安新、容城等地,他们回乡进行传播,点燃了雄安最初的革命火种。

  星星之火由此在白洋淀沉沉暗夜中闪亮。

  当时渔民饥寒交迫,李永鸿写道:“渔民苦,渔民苦,劳动一年给财主。财主胖得像肥猪,渔民瘦成一把骨。”

  中共北冯支部开办农民夜校,组织农民起来争取温饱。1928年夏,北冯支部组织贫雇农在麦收时罢工,要求提高工钱,迫使地主不同程度地妥协,最多增加了一半。

  1930年,中共任(邱)高(阳)安(新)中心县委建立。1932年,中心县委组织领导白洋淀地区同口、郝庄、北冯等村穷苦农民齐集安州县衙进行“求粮斗争”,迫使县长接受请愿条件。1933年,为反抗盐警的勒索,中心县委成立硝盐工会,组织群众抗争。

  “弹推上膛……鬼子胆敢来进犯,叫他乖乖见阎王。”这是抗战时河北流传的一首歌谣。

  星星之火在雄安形成燎原之势是在抗战时期。日寇大举进攻,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共产党人挺身而出,以牺牲撑起民族脊梁,以理想唤醒民众力量,以信仰照亮时代天空。

  《新儿女英雄传》作者袁静对本刊记者说:“小说以河北省安新县为背景,采访的干部都是在安新县成长起来的……这些人原来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在共产党的教育培养下,成了抗日英雄。”作品记录下他们成长经过,留下雄安嬗变的侧影。

  农民如高粱般根植土地,侵略者蹂躏土地、践踏生命,他们在共产党人带领下与敌拼争。他们的觉醒和成长,改变了自己命运,也影响现代中国的走向。

  穆青1939年曾随120师征战冀中,他的名篇《雁翎队》为雄安抗战史留下了一份动人记忆。“在日寇残酷扫荡的冀中平原,白洋淀始终是最坚强的抗日堡垒之一,它同着千万只神出鬼没的雁翎船,一次又一次给敌人以致命的打击。”

  雁翎队纪念馆原馆长周润彪向本刊记者介绍,1939年秋,日军以“献铜、献铁”为名,要求水区猎户交出猎枪。中共安新县委组织猎户反抗,建成游击队,最初仅22人,后发展到约200人,同日伪军作战70多次,歼灭日伪军800多人。为防止枪膛内火药受潮,他们常在火眼上插一支雁翎,时任安新县委书记的侯卓夫给他们起名——雁翎队。

  周润彪说:“置生死于度外,不怕牺牲,为保卫家园奋起抗争,以雁翎队为代表的红色精神,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左图为1944年夏季攻势中,号称“雁翎队”的冀中白洋淀水上游击队从冀中文安洼登船向渤海区进发(石少华/摄);右图为如今的白洋淀。

  多年罗锅直了腰

  “渔民笑,渔民笑,感谢党的好领导。背上的大山已推翻,多年的罗锅直了腰。”李永鸿以朴素语句表达渔民翻身喜悦,这是时代前进的声音。

  孙犁的《荷花淀》影响颇广,他抗战前在安新县同口镇任教,安新解放后曾重访,记述下那个时代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次到白洋淀,一别十年的旧游之地,给我很多兴奋,很多感触。想到十年战争时间不算不长,可是一个村镇这样的兑蜕变化,却是千百年所不遇。”“(农民)生活上的最大变化,还是去年分得了苇田。过去,端村街上,只有几家地主有苇。他们可以高价卖苇,低价收席,践踏人民的劳动。每逢春天,穷人流血流汗帮地主去上泥,因此他家苇子才长得那么高。可是到了年关,穷人过不去,二百户人,到地主家哀告,过了好半天,才看见在钱板上端出短短的两戳铜子来。她们常常提说这件事!她们对地主的剥削的仇恨长在。这样,对于今天的光景,就特别珍重。”

  这细腻描述给李永鸿的诗句作了注解。

  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副局长张双龙是安新人,说起改革开放后白洋淀的变化如数家珍。他说:“一开始安新人骑自行车到周边卖白洋淀鱼虾,为多卖钱有的夜里骑往京津,摸黑走十来个钟头赶早上市。后来改坐公交,再后来置办大发车运输,接着租摊位、兼营海鲜、给饭店配货……生意越做越大。眼下不光京津,全国各地至少每个省城,都有白洋淀人做水产生意,大大小小的鱼老板不下5万人。”

  白洋淀渔歌新曲只是雄安改革开放后变化的一个乐章。

  1990年,穆青重回白洋淀,写道:“50年过去了。一切都变了模样。当年我们一见能过敌人汽车的路面就扒,可那时怎能想到今天这里会有这样宽阔平坦的柏油公路;当年我们一见敌人的电话线就剪,可那时怎会想到今天这里通信线路四通八达……透过半个世纪的风雨,我看到冀中在不同时期的两幅历史性的画面,一幅是苦难深重的人民在进行血与火的斗争;一幅是万物复苏,大地正欣欣向荣。而无论在哪一幅画面上,站在最前列的都是共产党员!”

  撸起袖子加油干

  “三县民众抱成团,你有我,我有你,撸起袖子加油干,雁翎铁军铁的精神记心上……”这是2020年雄安“95后”共产党员张雷写的《雁翎铁军守雄安》中歌词。

  雁翎精神是雄安新区建设中着意弘扬的红色传统之一。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雄安建设成为千年之计、国之大事。

  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工作座谈会时指出,雄安新区将是我们留给子孙后代的历史遗产,必须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理念,努力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

  “雄安新区的成立,为所有雄安人提出了如何延续红色基因的新课题。”张双龙说,“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雄安红色文化是我们必须坚守的底色!”

  雄安新区设立以来,在建设的最前沿,站立着的依旧是共产党员。2020年疫情期间,他们不畏艰险、冲锋在前,全力落实疫情防控,积极推进项目建设。中建八局雄安新区容东四标项目党支部副书记王志成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我们严把新进场人员源头关,实施分区、封闭管理,落实人员隔离、体温检测、佩戴口罩、定期消毒等措施。在施工的每个环节,我们都按照规范、标准和要求去做,确保工序安全。”

  容城县南张检查站路窄只能设一个检查通道,通过车辆多,且多是工程车,站在路中间检查效率高,但有风险。容城公安局巡警特警大队民警苏小伟说:“我是共产党员,我必须站在路中间。”

  张雷在安新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工作,他说:“每天看到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坚守岗位、舍小家大顾大家,内心被他们所震撼,《雁翎铁军守雄安》旨在歌颂雁翎铁军钢铁般的意志和勇于对抗所有艰难险阻的精神。”

  安新县雁翎队纪念馆负责人张奇元说:“接得住、容得下、放得出、改得好,这12个字是我们白洋淀人的口头禅,也是我们白洋淀人时刻激励自己的精神。”

  新区建设需要征地,很多群众在补偿没有完全到位的情况下就签字搬迁;白洋淀生态需要治理,淀区群众放弃祖辈传承的水产养殖生计;工程建设遇到难题,他们不等不靠不怨,寻找一个个符合实际的创新方案……

  2021年雄安新区设立4周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心连心”艺术团赴雄安新区慰问演出。在通车不久的雄安站前搭起的舞台上,艺术团为建设者们献上的第一首歌唱道:“我们都是追梦人,在今天勇敢向未来报到。”

  雄安站形似荷叶上的一滴露珠,“清泉源头,风吹涟漪”,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总建筑师周铁征说:“这样设计力求与雄安新区的水文化相契合。”

  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建设依托于白洋淀,新区生态环境局一级调研员程钢说,新区设立以来,围绕“控源、截污、治河、补水”思路,严防外源污染输入,严控内源污染释放,加强生态水补充,白洋淀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设立雄安新区的初心。四年来,雄安高起点、高标准编制了规划体系和政策体系,顶层设计和一些重要基础性工作基本完成,为新区建设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雄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国华说,2021年是雄安新区大规模开发建设向纵深发展的关键一年,必须闯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加快构建有利于增强对优质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吸引力、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和未来发展方向的新格局。如今雄安,正在加快实现“新形象、新功能、新产业、新人才、新机制”发展目标,营造一流发展空间。

  雄安主城区南北中轴线上,规划有“中华文明馆”“中华复兴馆”“中华腾飞馆”,蕴含悠久文明、接续红色基因的雄安,将展示从过去到未来飞跃的中国城市发展史。

  雄安根植红色土壤,奋斗是其本色;雄安承载千年大计,追梦是其使命。如今雄安,活跃着勇立潮头的共产党员,汇聚着五湖四海的追梦人。

  在追梦人的奋斗中,雄安,这个梦想之城,正逐渐地、坚定地在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记者王文华、曹国厂 编辑陈融雪)

责任编辑: 王晓雨
关键词:
+1
新闻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我网立场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新闻
02002003010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227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