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第六章
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发展
牢牢把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初心,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完善规划体系,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创造“雄安质量”,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
一、统筹推进城市整体开发建设
坚持开放式建设、市场化运作,科学把握建设时序,着力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形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雏形。
加快推进启动区、起步区和重点片区建设。
容东片区加快与起步区交通互联互通,雄安站枢纽片区建成交通特色经济区和站城一体的发展示范区。
启动区尽快形成高端产业核心集聚区、高端商务功能区,起步区加快构建城市发展骨架。
统筹推进其他组团建设和雄县、容城、安新县城改造提升,分类发展特色小镇。
构建高效便捷交通体系。
加快雄忻、雄商高铁和石雄城际等铁路项目建设,适时实施雄安至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快线,京雄高速、荣乌高速新线、京德高速一期工程建成通车。
加快推进新区内部道路建设,完善新区及周边干线公路网。
加快推进启动区、容西、容东等组团公交枢纽建设,适度超前布局基本公交线网,开设需求响应式公交服务,建设高品质慢行系统。
完善新区市政基础设施。
高标准建设水电气、防减灾基础设施和调度指挥系统,基本形成安全保障体系。
加快建设智能城市,推进雄安超算云中心、城市级物联网平台建设,完善智能基础设施和感知体系。
建设数字化主动配电网,打造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示范区。
推广绿色低碳城市建设模式,有序推进海绵城市、韧性城市、无废城市建设。
二、有序有效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
坚持承接存量、吸引增量,质量引领、创新驱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推动北京高校、医疗机构、科研机构、企业总部、金融机构、事业单位等一批标志性疏解项目落地实施,有序有效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人口转移。
创建良好政策环境。
创新土地保障、住房供给、资金筹措、公共服务等领域政策措施,科学制定新区基准地价体系;实行居民可支付的租购并举住房制度,建立租赁住房、共有产权房和商品房互补的多元化住房供给体系。
实施有吸引力的人才薪酬待遇制度。
打造优美生态环境。
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加强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统筹推进流域、淀区水生态环境整治和修复工程,完善禁渔制度。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加快生态廊道、生态公园、生态水网建设。
建立绿色积分体系,探索生态资源定价和碳排放交易机制,完善生态环境标准体系,协同推进周边环境综合治理,营造蓝绿交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生态。
加快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集中规划建设好雄安新区大学园区,承接首都一批高校整体疏解,或在新区设立分校、分院、研究院等,促进校城融合发展。
支持在京医院向雄安新区疏解转移,加快雄安宣武医院、国家医学中心建设,建设国际一流的医疗卫生体系,探索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
探索公共服务新模式,建设公共文化体育智能管理服务平台,创新社会保障服务体系,打造全国教育、医疗卫生改革发展先行先试区。
三、高质量推进创新发展
坚持在改革中聚能、在承接中提升,努力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
打造全球创新高地。
推动布局建设国家级信息网络实验平台、生命科学创新研究平台和工程研究中心,建设雄安国际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研究基地,探索设立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放宽知识产权服务业准入,构建现代产权保护运用体系。
推动在京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与我省共建联合研究生院、产业研究院,增强新区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
加快发展高端高新产业。
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雄安中关村科技园、雄安核电中心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和企业总部落户,启动互联网产业园建设,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推动文化旅游、现代金融、商务会展、品牌推广、医疗健康等高端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
建设高水平开放新高地。
高标准推动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雄安片区建设,加快推进数字货币试点和数字身份、数字诚信建设,探索研究数据资产国际贸易规则,建立健全本外币一体化的账户体系,积极申建综合保税区,扎实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服务贸易创新试点等建设,积极招引海内外一流智库,形成全球顶尖创意策源地。
四、深化体制机制创新
深入落实中央系列支持政策,在土地、住房、投融资、财税、金融、人才、户籍、医疗、社保等方面,开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和先行先试,构建雄安标准体系,形成一批示范全国的改革创新成果。
逐步赋予新区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推动新区向城市管理体制转变。
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机制,引导干部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敢闯敢试,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五、强化对全省辐射带动作用
探索雄安与周边及全省各市联动机制,支持保定、廊坊、沧州、衡水等市与雄安新区共同建设产业协作示范区,在科技协同创新、生态环境保护、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加强协调联动,其他市探索“雄安飞地”经济合作模式,积极融入雄安产业链创新链,延伸发展成果转化基地和产业配套基地,实现互利共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