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码出行、扫码点餐、网上挂号、顺风车预约……智能化服务为日常生活提供诸多便利的同时,也让许多不会使用智能设备的“银发族”变成了“局外人”。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河北省也出台了《关于做好城乡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工作指导意见》。如何帮助老年人跨过数字鸿沟?社会、企业、家庭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一起来看!
政府摸实情,出实招
1. 相关部门应推动与老年人基本生活(出行、就医等)密切相关的网站、App等适老化改造,设置大屏幕、大字体、大行间距、高背景色对比、少广告、少弹窗、少插件、附带语音阅读等方便老年人使用的特点。
2. 扩大相关教育资源供给,依托社区、镇街、职业院校、高校、各类老年大学等力量,组织有能力、有意愿的老年人就近就地参加培训,普及智能手机和网络基本常识,切实提高老年人对智能技术的应用能力。
3. 组织志愿“送教上门”服务,组织招募熟悉智能技术应用的教师、学生和其他社会志愿者,主动入户、入社区、入养老机构等开展服务送教,方便不便出门的老人接受培训。
4. 相关部门应加大对拒收现金、拒绝银行卡支付等歧视行为的整改整治力度,加大零售、餐饮、商场、公园等老年人高频消费场所巡查力度,监督水电气费等基本公共服务费用、行政事业性费用缴纳场所,确保老年人使用顺畅。
5. 用好反诈防诈的法治利器,加大监管和执法力度,加大针对老年人的网络诈骗、促销、营销团伙、虚假广告的整治,规避老年人智能设备使用的风险,营造安全便捷的网络氛围,让老年人敢于放心使用智能手机。
6. “两条腿走路”,给老年人提供自由选择的空间。例如,各地不得将“健康码”作为人员通行的唯一凭证,开设老年人输身份证、纸质证明专区,方便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无法扫码的老年人出行;网约车增设“一键叫车”或者家人代叫功能,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客运等公共交通要保留使用现金、纸质票据、凭证、证件等乘车的方式;医疗机构、相关民生企业要完善电话、现场等多种预约挂号方式,保留挂号、缴费、打印检验报告等人工服务窗口,配备导医、志愿者、社会工作者等人员,为老年人提供就医指导服务;需要提前预约的公园、体育健身场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场所,应保留人工窗口和电话专线,为老年人保留一定数量的线下免预约进入或购票名额。
7.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尊老爱老的意识,让社会各界更关注、更体谅身边老年人的需求,在他们运用智能技术中遇到困难时出把力、伸把手。
企业想得实,做得细
“科技向善”不仅仅是一个口号,也是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企业应多组织开展老年人智能设备体验、学习等活动,聆听老年人的需求;设计制作专门的简易使用手册和视频教程;主动促进、推动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适老化改造,切实从根本上帮助老年人解决种种“数字难题”。
家庭多关心,有温度
数字反哺是家庭、子女应该承担的责任,老人往往对智能设备心存恐惧,或因学不会、记不住操作而懊恼,认为自己“赶不上时代”,也不想拖累孩子,容易产生抵触、自卑、自我否认的心理。
1. 年轻人应多一点时间陪伴老人,多一点耐心帮助他们学习使用智能设备。
2. 家庭成员应主动帮助老年人远离套路营销,向老年人多科普诈骗套路、多聊聊社会动态、多进行风险提醒,提升老年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 多关注老年人情感需求、思想心理状态,及时打消他们的疑虑。
莫道桑榆晚,人间重晚晴。帮助老年人乘上智能快车,享受技术进步的便利与乐趣,是社会、企业、家庭的共同责任,需要多方共同努力,真正形成“老有所乐”的良好社会氛围。数字时代,让我们一起等一等、帮一帮“走得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