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胡辛庄村的李书云老人,坐在村西的小公园内为新一代的年轻小党员讲述她小时候的故事。
“我的父亲叫李贵申,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隐姓埋名到全国解放,化名胡忠,一直从事革命战斗工作。” 面前讲述革命故事的老人就是李书云,今年已经93岁高龄的她,是双堂乡胡辛庄村第一名党员。1944年李书云16岁,在局势动荡的年代毅然决然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也和父亲一样有个革命称呼“张书云”,这样做是为了在革命战斗中保护好自己,同时也保护身边的同志不被国民党、汉奸发现。
“我当时个子很小,没有被发现过!”说这句话时,她的面容上显出了一丝调皮的神色。
因为当时年纪小,她并没有参与到真枪实弹的战斗中去,只能做一名通信员在村与村之间传送情报。一起的有五个小姐妹,当时的冯村有个识字班,是附近一家土地主的女儿张罗的。她们一起学习认字,后来就经常被一个老党员大婶带到她家唱歌、跳舞、认字,慢慢的她们几个都入了党,但是她们都不知道对方是党员的身份。李书云的父亲知道她们经常晚上出去参与活动,尾随找到大婶家带她走。那时候父亲不知道她已经是一名共产党员了。
后来在西岔河附近驻军的国民党军队向双堂方向射炮,把李书云所在的识字班打散了,还在武将台那边弄了牢房抓捕共产党员,李书云开始陆续秘密传送情报。那时候没有人接应,就是把信放在一棵树下,用土堆做个记号,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什么人拿走。最惊心动魄的一次是李书云和她的弟弟去送信,当时武将台的国民党军队要抓冯村的地下党书记马德栋,出村口的时候有站岗的白脖(汉奸),突然就拿枪指着姐弟俩,当时的情报就放在弟弟裤子的破补丁里。那时候年龄小,十分害怕。因为弟弟更矮小,白脖只翻了李书云的身,李书云急中生智说去老岗村的姥姥家。白脖继续问她姥姥叫什么名字,这个时候村里的姨奶奶跑过来央求汉奸,说一个小孩去姥姥家你们怎么还拿枪指着,快把枪放下,最终才把信送了出去。
除了传送情报这样惊险的工作,还有一些愉快又温暖的故事。当时村里不参加战斗的女娃们,还有村里的妇女就是给解放军战士们纳底子做鞋,做衣服。看见他们在路上经过就心疼,那个时候打仗的没有鞋穿,都跑丢了。有的自己用草编一个,那还算好的。那时候解放军进来了,村里的老百姓们都主动让出房来给他们休息,给他们烧点热水泡泡脚什么的,再做上一口饭吃那就更好了。
李书云老人在讲述她的故事时,还把她父亲讲给她的故事也讲给了我们听。李贵申参加过米家务战役和昝岗战役,在一次战役中,日本兵从霸州方向进攻,八路军在昝岗村北打伏击,在一处村民的后房山上开了口。可是恰好有一棵枣树挡住了机枪眼,没有办法对敌人进行精准的射击,一名小战士背负砍刀出去砍树,在砍树的过程中被敌人发现,壮烈牺牲。但是为屋内的战士创造了有利条件,对敌人进行狙击。据老人回忆,昝岗一役打完,村里血流成河。在后来的国共抗战中,她的父亲被当时的大土匪王凤钢抓获,并被扭送到了武将台受审。在狱中,她父亲在反动派的威逼利诱下仍咬紧牙关,并没有被迷惑,很好的保护了当地的党组织。最终村民给汉奸送去了粮食和补给才把她父亲送回家,为建国后离休老干部。
随着太阳缓缓落下,余晖洒在她慈祥的脸上,已经显出了些许的倦意。但是看着身边的小党员,她还是保持着微笑,稳稳的撑着拐杖。老人一家四代党员,前两代人在新中国成立前冒着生命危险入党,建设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李贵申、李书云两位老人又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新中国。李书云1988年于雄县妇联退休,开始了她的退休生活,并为胡辛庄村培养出了两代党员,把革命的血液传递下去。现在她又给双堂乡的小党员们讲述他们年轻时战斗的故事,把红色的精神传承下去,希望年轻的小同志们把自己有限的青春,投入到对祖国无限的奉献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