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雄安新区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
市场主体享受全周期“保姆式”服务
3月1日,办事人员在雄安政务服务中心的窗口前办理业务。 河北日报记者耿辉 摄
日前,雄安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将全面提升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服务保障能力,努力打造效率最高、成本最低、服务最优的“雄安服务”品牌。
“一会三函”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14个工作日内
全面提升投资建设项目审批效率。《意见》提出,落实项目建设承诺制,对企业投资备案类建设项目,实行“容缺审批”“先建后验”,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后即可开工建设,实现“拿地即开工”。
实行环评永久备案试点。对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需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项目,简化为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实施备案管理,不再审批。
压缩项目审批时限。充分发挥“一会三函”优势,落实“三集中、三到位”,审批人员全部进驻政务服务大厅,严格执行“一个窗口接收、一个平台受理、一个图章审批”的一站式审批流程,将项目立项到开工建设审批时限压缩至30个工作日内,其中“一会三函”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14个工作日内。
实现不动产登记24小时不打烊
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意见》提出,提高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积极推进新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实现政务服务事项95%以上网上可办。
加快推进“一窗通办”,对全部行政许可事项一窗受理。进一步精简企业准入注册审批流程,推行企业变更(备案)秒批承诺制,搭建企业变更(备案)秒批系统。加大“京津冀+雄安(3+1)”政务服务跨域通办力度,2月底前试行北京与雄安新区“跨省通办”相关业务办理工作。全力推进不动产登记“一窗受理、并行办理”,实现不动产登记24小时不打烊,办理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提升智慧办税水平,搭建24小时办税服务渠道,简化退税资料传递,平均办理退税时间缩短40%以上。
持续加大帮办服务力度。大力推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和限时办结制,实行全程帮办。成立项目审批服务专班,推进全流程在线审批,切实做到“审批不见面、办事不求人、最多跑一次”。搭建企业线上综合服务平台,提供政策检索、订阅、匹配服务,主动精准推送政策。实施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对确需企业提出申请的惠企政策,合理设置并公开申请条件,简化申报手续,实现一次申报、快速兑现。
全面打造优质高效的政策服务环境。大力推行疏解招商“一条龙”服务。聚焦“三重四创五优化”活动要求,建立健全重大疏解招商引资项目“一事一议”制度,实行“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个班子、一套方案、一跟到底”的协调服务机制。
做好事中事后监管,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全面打造更加规范化、便利化的市场环境。《意见》提出,提升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机制,推广“互联网+行政执法”模式,建设综合行政执法智慧服务平台,做好事中事后监管,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建立健全执法容错纠错机制,对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且未造成危害后果的,依法免予行政处罚。建立灵活审慎监管机制,对尚无成熟判断标准或不适用既有监管体系的新业态新模式,实行备案进入、跟踪研究、逐步完善的监管方式。
加强“信用雄安”建设。以社会信用体系信息化为支撑,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监管机制,将社会信用信息嵌入政务服务审批流程,建立“容缺受理”绿色通道,健全失信惩戒机制。加强政府采购、PPP项目、招标投标、招商引资、地方政府债务等重点领域政务诚信建设,切实做到守信践诺。
为疏解单位和人员开通户籍和居住证办理绿色通道
雄安新区将全面打造极具吸引力的人才发展环境。
《意见》提出,启动实施“雄才计划”,设立雄安人才发展引导基金,推动人才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加大对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的工作补贴、物质奖励、重点科研项目资助力度。利用“互联网+”各类公益性招聘活动,搭建更为畅通精准的人才对接平台。开展新区本级孵化器认定管理,研究出台财政奖补政策。
积极优化户籍政策,为疏解单位和人员开通户籍和居住证办理绿色通道。减少户口办理环节,简化户口审批权限。优化居住证办理流程,通过增加服务点、委托办理等方式提高办理效率,开展居住证网上办理创新探索,扩大持居住证人员享受当地居民待遇范围。
为市场主体提供全周期“保姆式”服务,做到100%接诉即办,力争100%办结满意率。定期开展“亲清在线”活动,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深入开展“服务品牌建设年”活动,按照“马上就办、真抓实干”要求,全面推行“一把手”服务承诺制,每个部门至少推出一项创新举措,打造一个特色服务品牌。(记者 张伟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