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天津2月23日电 题: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长”什么样?来,告诉你构想
新华社记者:李鲲、关桂峰、曹国厂
春节假期一过,40岁的常永山和同事们再次从北京来到河北雄安新区,投入到当地智能城市规划建设中。
常永山任总经理的中国电科集团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雄安分公司,有几十名员工来自北京。去年年底,京雄城际铁路的全线开通运营,让他们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从北京西站到雄安站只要50多分钟,比过去开车通勤节约了近一半时间。
在京津冀,京雄城际等多条交通要道的建成通车,正在为这个区域打开发展新空间,而“常永山们”从这个区域的四面八方赶来建设“未来之城”的火热场景,则是京津冀迈向世界级城市群的缩影。
在当代中国的版图上,首都北京与天津市紧密相连,河北省环抱在二者周围,三地共同构成了一个响亮的名字“京津冀”——超过1亿人口生活在两座直辖市、11个地级市所辖的21.6万平方公里土地上。
若从这些数据看,这里是名副其实的“城市群”。然而,长期以来的发展不平衡,却又让这个重要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与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我国的长三角城市群存在较大差距。京津冀的核心北京也面临雾霾重重、交通拥挤等问题。
“长期以来,京津冀城市群腹地发展较弱,大的城市过大,小的城市过小,缺乏‘二传手’。北京要进行功能重组,要进行非首都功能疏解。”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叶堂林说。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解决北京的“大城市病”,还需从更大的范围来考量。
2014年2月,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一子落定,满盘皆活!“打造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开始从诸多学者的论文中“走”出来,写入文件、变为现实。
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北京市级行政中心正式迁入;河北雄安新区设立,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首都北京发展成“一体两翼”,步入新的空间格局。
天津改变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相向连绵发展的态势,打造“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将双城之间736平方公里区域划为绿色生态屏障,与京津冀区域的生态涵养区连接起来。
河北一方面抓住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另一方面调整石家庄、保定、秦皇岛、张家口等地部分行政区划,实现节点城市扩容,打造京津冀城市群中的“微中心”。
作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支撑,天津港与河北省港口变无序竞争为密切合作,京津冀世界级港口群建设不断推进;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运,京津冀世界级机场群“携手起飞”;京张高铁等一批标志性工程开通,“轨道上的京津冀”主体骨架基本成型……
经过多年调整,北京“瘦身提质”,推动一批区域性批发市场、一般性制造业企业、学校、医院有序向外疏解;天津“强身聚核”,加速发展信创产业,加快北方国际航运枢纽建设打造;河北“健身增效”,大力去煤炭、钢铁、玻璃、水泥等产能,三地产业结构正在不断优化。
锚定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已分别列入三地的“十四五”规划建议,“国际一流”“高质量发展”等成为三地为实现这一目标配套的关键词,创新将是发力的重点。
“从世界实践来看,湾区(三角区)经济是城市群建设主流。北京、天津、雄安三角区彼此距离相当,具有强大的核心城市、发达的港口城市、健全的创新体系、富集的创新资源、高效的交通设施、合理的产业分工协作、包容的文化创新创业氛围。”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张贵说。(参写记者:高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