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底到今年初,安徽、青海、甘肃等地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发布的部分非医用口罩产品抽查结果显示,一些地方的产品质量情况不容乐观,有的省抽查8家企业的8批次产品,仅有1批次产品合格。
当前,我国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和零星散发病例不断出现,出门戴口罩已成很多人的日常生活习惯。在这种情况下,口罩的质量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基础性防护关键的一环,一批不合格的口罩,有可能导致疫情常态化防控的“篱笆”被撕开一个缺口。
随着供需关系走向平衡,曾在2020年春天暴涨的口罩价格,已回归正常理性水平。在一些电商平台上,售卖口罩的店铺非常多,一次性口罩单片价格约两毛钱,销量好一点的店铺成交有几十万单。
口罩作为疫情常态化防控之下的生活必需品,价格便宜当然是好事,但更为重要的是质量。从各地曝光的一些案例来看,不合格口罩有的偷工减料,有的以次充好,存在的问题大都是过滤效率、防护效果不合格。
饭店的菜好不好吃,消费者尝一口就知道,但口罩质量合不合格,是否具有防护效果,普通消费者无从辨别。电商平台上各种品牌、各种价格、各种型号的口罩应有尽有,消费者也无法去劣取优。
对此,市场监管部门应该责无旁贷地站出来,成为消费者的“千里眼”“顺风耳”。加强常态化监督抽查,对于不合格的产品,要严厉处罚露头就打,及时公开企业信息,以儆效尤。还应该通过防伪溯源系统,展示口罩企业从生产到流通的各个环节,消费者可以看得清清楚楚,让造假者无所遁形。
年关将近,春运即将拉开大幕,在旅途中,小小的口罩承担的责任很重,更需要市场监管部门为人民群众筑起一道口罩质量的安全防线,让质量合格的口罩保护人民群众过一个安全健康年。(陈尚营 吴慧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