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3日电 题:让科幻“点燃”未来
新华社记者张漫子、阳娜
近日,在京举办的2020中国科幻大会上传来一系列硬新闻:2019年中国科幻产业总产值达658.71亿元,同比增长44.3%;北京投入科幻产业的专项资金将达5000万元;10年内,一座占地71.7公顷、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的“科幻之城”将在首钢园落成。
科幻如此火爆,我国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是关键。科幻不是空想,而是有科学依据的想象。从“探月”“天眼”“蛟龙”“北斗”到高铁、5G、大飞机,从超级计算机竞逐榜首到量子计算、多组学和干细胞研究,近年来我国在科学前沿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果,为科幻创作者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和灵感。
一个富有想象力的民族,才更有创造力。科幻“点燃”的不仅是想象力和好奇心,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未来。我们欣喜地看到,近年来,刘慈欣等科幻作家屡获国际科幻大奖,《流浪地球》等科幻影片热映,从事科幻创作、产业培育的社会机构“渐成气候”……我国科幻事业和产业蒸蒸日上。
让科幻“点燃”未来,当务之急是厚植科幻创作的土壤,培育鼓励科幻创作、科幻产业发展的环境。古今中外,许多成就斐然的科学家、发明家,其伟大事业往往是从“科幻梦”开始的:儿时的科幻故事埋下热爱科学的第一粒种子,在对未来和未知的求索中进行发明、创造,改写国家、民族的命运,推动人类文明的进程。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科技创新。
人们有理由相信,科幻事业和产业的发展,必将为科技创新注入无限的奇思妙想,也必将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走上探索未来与未知的旅程,进而投身于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的建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