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汉卿
几位年过半百的白洋淀人,对家乡有着割舍不断的挚爱情怀。他们历时5个春夏秋冬,风雨无阻,寻找着即将迷失的乡愁记忆;他们在传承渔猎文化的同时,提升渔具渔法的实用性与学术性……在《白洋淀渔猎文化》一书即将付梓之际,记者采访了安新县政协常委、该书策划人、主编田汉卿。
记者:请谈谈《白洋淀渔猎文化》一书策划与创作的背景。
田汉卿: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白洋淀人视“鱼为籽粒,水作田畴”,创造出了丰富多样的渔猎文化。随着时代发展和生产方式的巨大变化,以往赖以生存的渔具渔法即将淡出人们的生活,世代沿袭的渔猎文化濒临失传。我身为渔民的儿子为此感到担忧。留住乡愁记忆,守住自己的根,是我和所有白洋淀人的责任与希望。因为渔猎文化的历史,处处体现着祖先的智慧,记录着先人的艰辛勤劳,留存着时代的印记。人们可以通过这些渔具渔法了解历史、体味乡愁。所以,我很早以前就开始搜集这方面的资料。
2015年夏季,我把整理的一些白洋淀传统捕捞方面的手稿,交给时任《安新县志》主编的夏石矿,请他帮助编辑一本反映白洋淀渔猎文化的书。他认真地看完手稿后欣然答应。几天后,我找到赵克琪与夏石矿相约会面,决定抢救白洋淀渔猎文化,共同来完成这项有意义的工作。
记者:请介绍一下你们策划创作团队的情况。
田汉卿:我自幼随父辈打鱼捞虾。父辈们的口传心授,使我学到了许多捕鱼方法。高中毕业后,我虽然经商做买卖,但每次回村后,都找渔民长辈或兄弟谈论有关渔具渔法方面的话题,回家后认真整理。我交给夏石矿的那摞手稿,就是10多年积累起来的。很庆幸,这些手稿成为我们编写《白洋淀渔猎文化》一书的纽带和基础。我们都出生在淀区村庄,有着浓厚的家乡情怀。夏石矿是我的同学,从事方志编辑工作多年,掌握许多白洋淀方面的资料,总想编写一些乡愁记忆的东西,但因工作繁忙总未如愿。2015年,恰逢他刚刚结束二轮修志,是本书理想的主笔。赵克琪虽年逾花甲,身体仍很硬朗。他从事摄影业余创作40多年,曾任安新白洋淀摄影家协会首任主席。许多白洋淀题材的摄影作品见诸全国各大报刊杂志。田朝晖虽在外地工作,对家乡怀有深厚情结。他利用节假日精心绘制书中插图。根据我们的意见,许多插图几经修改,从不懈怠推诿。
记者:这五年中,你们是如何搜集整理渔猎文化资料的?
田汉卿:我们的目标是编写一部图文并茂的书籍,因此走访调查与拍摄录制同步进行。在编写濒临消失的渔具渔法时,由于对这些渔具渔法不甚了解,我利用各方面社会关系四处打听,然后一起前去拜访,回来后分析和提炼,确定编写内容。调查鱼鹰捕鱼时,漾堤口村刘永昌老人一边仔细讲解,一边不停地打手势,唯恐我们听不明白。在圈头村,陈金轮兄弟俩舍去下淀捕捞的机会介绍拉縆关键技术,令我们非常感动。83岁的冯八十老人,精通多种捕捞方法。他谈到的“鱼教人会”可谓至理箴言。仅2年内,我们走访十几个村庄的数十人,经风遇雨、颠颠簸簸。欣慰的是每次都有所获,尤其那些古稀老人,把所有的捕鱼经验毫无保留地告诉我们。就在我们采访期间,有四五位被采访老人相继离世。这就更增强了我们抢救白洋淀渔猎文化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记者:能否给读者分享一个创作中的故事。
田汉卿:在一次拍摄鱼鹰捕鱼场景时,赵克琪不慎挫伤膝盖。我和夏石矿劝他暂停拍摄,但他仍然忍着伤痛坚持下来。养伤期间,得知即将有一次大型捕捞活动,他不顾伤情未愈及时赶到现场。为拍好鱼类照片,他把30多种鱼类分次暂养在鱼缸里,然后隐于幕后长时间蹲守,抓拍最佳镜头。为清晰表现水生植物自然形态,他扛着沉重的摄影器材穿行于苇塘河淀,拍摄出各种高质量的照片。
还有一次夜间拍摄拉虾场景时,我与夏石矿一个棹船,一个打光,协助赵克琪。因灯光诱使,无数蚊、蠓围着我们死叮死咬,痛痒难忍。我俩尚能腾出手来轰赶,而赵克琪双手紧握相机跟拍镜头,只能忍耐坚持。我们冒着刺骨寒风拍摄打冬网,冻得赵克琪按快门的手指都不听使唤了。拍摄“出冬汕”那天,我们天亮前就赶到大淀上,在湿滑的冰面上来回穿梭,赵克琪则跟拍各个镜头,一直忙到下午2时,结束后才感到腰酸腿疼,这次,夏石矿不慎摔伤了左臂。为拍到俯瞰镜头,我们在船上竖起梯子,赵克琪每次都毫不犹豫地登高拍摄。赶上风起浪涌,梯子不停摇晃,随时都有落水的危险……5年来,拍摄照片10余万张,视频数十个。
记者:请介绍一下《白洋淀渔猎文化》一书的主要内容。
田汉卿:《白洋淀渔猎文化》一书分上下两册。上册以文字为主,共16章、15万字(附插图300余幅)。书中追溯白洋淀渔猎历史,解读中国南方地区渔猎文化渊源,重点章前增加渔具渔法起源和传承内容,增强了白洋淀渔猎文化底蕴的厚重感。下册以白洋淀渔猎文化相关照片为主。
本书的看点之一是其学术性和历史价值。我们特聘河北大学生物系教授刘存歧和84岁高龄的“白洋淀通”高庆才为技术指导。刘存歧教授对本书提出了许多好的修改意见。高庆才早年毕业于大连水产学校(今大连水产大学),1950年代曾在白洋淀从事渔业工作。他当年的观察鱼情日记,成为本书珍贵的历史资料。
本书的看点之二是其实用性和可读性。为增强渔具渔法的直观性,书中穿插手绘示意图300余幅,使读者进一步加深了对渔具的捕鱼原理和操作方法的理解。
记者:请谈谈策划创作《白洋淀渔猎文化》一书的感悟。
田汉卿:在《白洋淀渔猎文化》书稿即将付梓之际,首先要感谢勤劳朴实的白洋淀渔民们,是他们给予了我们编写本书的原动力,赋予了本书的灵魂。在经费困难时,我们的好友张永安给予了极大的支持。(记者 王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