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火车站以东约8公里处,逾600个塔吊林立、机械轰鸣,这是河北雄安新区容东片区的建设现场。九月末的华北一场秋雨一场寒,雨夜下的工地却仍是一派热火朝天。在这里,建设者不分昼夜、只争朝夕。借无人机从高处俯瞰,一座“未来之城”正拔节生长。
河北保定市雄县、容城县、安新县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组成了世人瞩目的雄安新区。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设立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设立于2017年4月1日的雄安新区历经3年多谋划,今已转入大规模开工建设阶段。从践行“先植绿、后建城”的生态优先理念,到数字虚拟之城与生活实体之城孪生相伴的智慧实践,雄安新区坚守“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初心定位,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华北大地上,一座“未来城市”画卷徐徐铺展,智慧图景愈加清晰。
夜晚的容东片区灯火通明,工人们不舍昼夜加快新区建设。
蓝绿交织 城淀相融
雄安新区生态“底色”越筑越牢
白洋淀素有“华北之肾”的美誉,乘船在白洋淀上大小淀泊中穿梭,远眺尽是天蓝草绿,低头湖水清澈见底。
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雄安新区将建设成为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因此,强化环境治理,保护白洋淀生态功能,是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先手棋”。
“白洋淀上星罗棋布的污水净化循环利用系统目前已建设覆盖78个村,致力于解决农村垃圾、污水和厕所三大污染源。”在望月岛上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前,河北雄安北排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刘岳华介绍。
逐村的改造不断取得进展。今年3月19日,在安新县淀区村建昌村,使用了40多年的唯一公用旱厕被拆除了,取而代之的是3个水冲式环保厕所。村里污水全部进入污水处理厂,不再向白洋淀排放。
白洋淀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污水、垃圾少了,白洋淀水位高了、水体清了,生态越来越好。常去淀区的刘岳华欣喜地发现,过去消失的不少鱼种又回来了,各种珍贵的鸟类也渐渐多了。
如果说碧波荡漾的白洋淀是雄安新区极具特色之“蓝”,那么正在实施的“千年秀林”工程则是新区着眼长远之“绿”。登上秀林驿站二层平台远眺,大片丛林一直延伸到视线尽头,满目翠绿令人心旷神怡。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1月考察雄安新区时曾指出,先植绿、后建城,是雄安新区建设的一个新理念。良好生态环境是雄安新区的重要价值体现。“千年大计”,就要从“千年秀林”开始。自2017年11月13日在9号地块栽下第一棵树至2019年底,雄安新区新造林已超过30万亩,树种达200余种。今年,新区还将新增造林10万亩。
“与一般造林不同,新区造林践行‘近自然造林’理念。”中国雄安集团生态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一理念最大限度地模拟自然界中森林生长的环境,“能使森林获得长久生机和活力。”
蓝绿交织,城淀相融。随着白洋淀生态修复与“千年秀林”工程等稳步推进,雄安新区的生态“底色”正越筑越牢。按照规划,未来雄安新区蓝绿空间占比稳定在70%,一座清新明亮水城共融之城呼之欲出。
“华北明珠”白洋淀风景如画。
数字孪生 智慧新城
建设“地上、地下、云上”三座城
在雄安市民服务中心,用手机扫描站牌上的二维码,3分钟后,外形酷似太空舱的无人驾驶巴士便停进站点。类似的智慧生活场景,今后将越来越多地落地雄安新区。
建设绿色智慧新城是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
“塔吊林立、热火朝天,这是物理城市的建设;在肉眼看不到的数字空间,‘施工’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雄安新区首席信息官张强用“孪生”形容这一关系——数字虚拟之城与生活实体之城孪生相伴,共同发展。
无人驾驶来了。“智慧的车、聪明的路”。在市民服务中心完成测试后,未来无人车有望在雄安新区更多地区上路。
区块链来了。雄安新区成立区块链实验室,围绕建设新型智能城市、为全国树立典范的目标,做好数字城市基础建设。
云计算来了。雄安新区规划建设雄安云中心,将面向未来城市运营提供强大的云计算能力支撑,服务城市管理与社会治理。
正如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锋队”,雄安新区扮演着智慧城市这一新生事物的“探路者”。
今年5月,雄安新区智能城市标准体系框架正式发布,标志着新区城市物理空间与数字虚拟空间“双规划”合一、“双基建”同步迈出坚实一步。
同样在人们不易察觉的地方,一座“地下之城”也在不断延伸。
9月15日,在容东片区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建设现场,宽40米、平均埋深14米的基坑内,挖掘机挥动“钢铁巨爪”,数百名工人正紧张作业。
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局副局长罗鹏飞介绍,与普通地下管廊不同,容东片区地下综合管廊分为上下两层,除在负二层按常规将电力、通信、燃气等各种管线集于一体外,新区还将负一层设计为“智慧物流通道”,借助城市云计算平台供无人物流车通行,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日新月异的雄安新区让人们对这座智慧新城充满期待。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国平表示,让雄安新区更现代、更智慧,符合其“未来之城”规划定位,更有助于实现“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目标要求,让更多人留在雄安、爱上雄安。
雄安新区容东片区施工现场。
特区经验 助力新区
再来一场“新时代的艰苦创业”
9月17日至23日,第三届河北国际工业设计周在雄安新区举行。作为雄安新区成立后打造的大型展会活动,设计周正愈发成熟,为河北产业转型升级以及雄安新区发展规划搭建了高端交流平台。
第三届河北国际工业设计周活动现场。
来自深圳的力量是设计周的强大支撑。作为设计周承办方之一的河北工业设计创新中心,是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研究院携手深圳市工业设计行业协会于2017年共同成立的专业机构。借助这一机构,深圳将来自全球的设计力量引入河北,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出谋划策。
自雄安新区设立以来,特区新区互联互通从未止步。在雄安新区规划建设过程中,“特区元素”随处可见,特区经验成为助力新区的重要力量。
2019年,得知组织选派干部参与雄安新区建设,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干部魏山很快报了名。“深圳经济特区是从边陲渔村发展起来的,如今雄安新区也是‘平地建新城’,这是难得的学习和锻炼机会。”魏山说。
魏山现任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局副局长,主要负责土地供应工作。随着新区进入大规模建设阶段,他感到压力更大了。为了更好服务雄安新区,魏山通过“老东家”组织3位深圳专家成为雄安新区的“远程智囊团”,他们有的专攻土地交易规范,有的擅长地下空间规划。魏山常与他们线上沟通,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
“雄安新区的发展需要大量制度创新与摸索,其中有些问题深圳也曾遇到过。我希望汇聚更多力量,帮助新区在建设过程中少走弯路。”魏山说。
像魏山这样常驻雄安新区的,还有“90后”深圳女孩骆果笑。作为深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一名设计师,骆果笑与同事一起承担起雄安新区寨里组团的规划设计。
“寨里组团是与起步区协同发展的新城区,将被打造为生物科技创新高地。”在雄安设计中心,谈起寨里组团的规划细节,骆果笑娓娓道来。“尽管很少有机会回到深圳,但能够参与新区建设,我感到很幸运。”她说。
特区人的身影出现在雄安的各行各业。
担任中国农业银行河北雄安分行行长的罗涛,此前曾担任中国农业银行珠海分行行长、广东省行副行长。“他身上有特区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带领分行很快融入到新区的建设中去。”中国农业银行雄安分行副行长胡敏评价道。
胡敏本人也出生在广东。在她看来,正如经济特区的建立与发展是一代又一代人的艰苦创业,雄安新区的建设也感召着大家来一次“新时代的艰苦创业”。“这是很大的挑战,但特区的发展历程和巨大成就让我们更有底气、更有信心。”胡敏说。
在李国平看来,从深圳到浦东再到雄安,无不是中国几十年如一日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懈努力。
容东片区的工地上,工人正在搬运建材用钢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