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安置房项目加快建设
打造宜居宜业综合性功能区 ——雄安新区建设进行时(一)
容东片区安置房项目施工现场塔吊林立。河北日报通讯员刘向阳 摄
编者按
面向未来的雄安新区画卷正徐徐铺展。今年以来,雄安新区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推动去年的重点建设项目全面复工建设,扎实推进今年103个新开工项目。从“拔节生长”的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到日新月异的容东片区,从挂图作战的“三校一院”交钥匙项目,到几近完工的府河、孝义河河口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到处呈现塔吊林立、热火朝天的场面。近日,记者深入雄安新区重点项目建设现场,切身感受新区有力有序的建设脉动。
作为雄安新区先行开发建设区,容东片区是新区的人口承载地和安置集中区。
容东片区各组团承担着大量的安置房建设任务,是雄安新区第一批搬迁群众回迁的安置房项目,肩负着安置搬迁人口、改善群众生活环境的重要使命。进入关键建设时期,容东片区安置房项目如何高标准建设,如何高质量交卷?
绿色 让居民享受低碳绿色方式的便利和乐趣
容东片区万余亩的施工现场热气腾腾,满眼都是密密麻麻的钢筋丛林,到处呈现塔吊林立、车辆穿梭的建设场面,几万名工人正在夜以继日加紧施工。容东片区安置房项目建设铿锵突进。由于容东片区安置房项目承担着集中安置征迁群众的重要任务,是新区重点民生项目,关系群众切身利益,一刻都不能耽误。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规划建设,确保两手抓两不误。6月24日,在中建八局容东片区G1组团安置房项目施工现场,项目总指挥李国强告诉记者,项目实施封闭式管理,采取查体温、做消毒、发物资等多项措施,实行分组隔离作业,严格做好防护的同时,努力把疫情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扎实推进项目建设。
“安置房建设以绿色为前提,绿色理念无处不在。”李国强说,“绿色”是该项目最鲜明的本色。
打造高颜值绿色工地。施工现场没有现浇混凝土硬化路面,内部施工道路全部由可周转利用的钢板或预制板铺设,广泛采用可再生使用的塑料模板、盘扣等,既安拆便捷、周转次数高,又能保证施工高质量完成。
项目全过程绿色施工。施工时严格执行国家绿色建筑最高标准,大量应用新材料、新技术。为避免扬尘,保障绿色施工,一辆辆洒水车在施工场地来回移动将路面浸湿,一个个自动喷淋装置不停地喷出水雾。
在容东片区安置房建设中,雄安新区坚持同步推进水电气路讯暖等基础设施、绿化、水系、公共服务设施等建设,超前谋划安置房外立面设计和内部装修用材工作,确保如期全面高质量竣工。
目前,容东城市公园北部生态林带、容东片区配套市政道路绿化工程等绿化水系项目,与安置房同步建设。
绿色生活,诗意栖居。通过规划沙盘看未来的容东片区,仿佛走进电影里绿色的“童话小镇”,颜值高、气质佳。
未来,这里将“三季有花,四季有绿”,建立三级绿地公园体系,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营造“园在城中”的绿色生活环境。规划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约19平方米,绿化覆盖率不低于50%,可满足市民各类户外休闲游憩活动的需求。
绿色出行,是容东片区先行实践的规划原则之一。为此,慢行优先理念贯穿容东片区安置房规划设计全过程,依托街坊内部道路、生态空间,形成步行、骑行慢行系统,把地面最大程度留给行人。
同时,建设区域绿道、城市绿道、社区绿道三级绿道系统,营造安全舒适的骑行与步行环境,让居民享受低碳绿色、公交优先出行方式的便利和乐趣。
“建设中绿色施工,生活时绿色低碳。”雄安集团城发公司设计部负责人彭飞表示,容东片区安置房及配套项目建设,还将探索绿色施工绿色出行的雄安样板,为探索新区开发建设模式积累经验。
智能 以生活功能为主的智能化片区
智能分析工程进度,自动判断每个生产环节完成节点,一旦发现工程进度可能误期立即自动预警,提醒项目优化改进生产流程……在中建八局容东片区G1组团安置房项目智慧工地指挥中心,项目科技主管王保栋向记者演示了智慧工地系统的应用场景。
这是一个智慧工地。智慧工地系统包括智能人脸识别、智能进度管理、绿色施工管理、能耗管理、智能喷淋、塔吊监控等智能模块,可辅助现场施工管理。一旦工地空气污染指数达到预警值,与系统关联的四周塔吊喷雾装置、自动喷淋装置等就会启动,不停地喷出水雾抑尘。
打开监控系统,王保栋指着项目西北角的智能养护室说,养护室承担着混凝土试块智能监测职能,动态养护混凝土,确保质量达标的混凝土在适宜温度中完成浇筑。通过手机智慧工地APP,施工人员可远程监测混凝土试块的各项数据指标变化情况。
开工后,容东片区G1组团项目施工单位建立严格的质量把控体系,确保项目高质量如期竣工。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地下二层底板和墙板钢筋绑扎、防渗层防水、混凝土浇筑等作业。
未来,容东片区G1组团地下空间将分步部署视频采集、状态监测、环境感知等独立式传感设施,建设物联网智能垃圾分类设备及系统、智能物流系统等。
“地面上看不到垃圾桶,垃圾收集、分类、转运全在地下空间完成。”雄安集团城发公司容东片区G组团安置房项目负责人杨宇说,物联网智能垃圾分类系统将改变传统垃圾回收“小、散、差”状况,利用人工智能人脸识别技术、5G传输网络,让垃圾运输在地下专用车道穿行,实现垃圾资源化利用。
从地下到地面,从地面到屋顶,智能设施布局无处不在。打开容东片区G组团安置房效果图,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坡屋顶。按照5G基站布局和房屋建设一体化设计理念,屋顶内设有5G基站,更便于5G信号覆盖整个片区。
随着容东片区G组团安置房及配套项目智能设施的布局和落地,G组团将汇总智能城市建设成果,在现在工作基础上同步建设智能设施,探索智能城市建设的“雄安标准”,建设新区首个以生活功能为主的智能化片区,打造居住组团智能城市样板,为打造安置房建设精品工程积累经验。
宜居 生活基本需求15分钟步行范围内都能解决
近日,一场特殊的告别仪式在中铁置业容东片区E组团安置房施工现场上演。原来,3棵树龄在百年以上的“乡愁树”将短暂告别故土,暂时移植至民俗公园,待安置房竣工后,根据景观方案再移回原生长地。除暂时移走的3棵“乡愁树”,剩下的5棵“乡愁树”将原址保留。
中铁置业前期部负责人房建磊介绍,这里将建设的E组团社区服务中心,主要包括文体中心、服务中心和照料中心三个区域,是未来安置区群众集聚活动的地方,承载着市民服务功能和重现文化记忆的双重任务。
在容东片区安置房建设中,新区将传承传统民居院落空间形式和富有活力的传统街巷空间体系,采用现代院落式街坊布局,形成“内院外街”空间形态,构建功能布局合理、街道宜人有序、公共空间开放共享、特色节点活力多元的整体格局。
把“雄安标准”“雄安质量”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容东片区安置房坚持以舒适性居住为建设标准,满足自然通风和日照标准,保障整体居住水平均衡发展,构建宜居健康的居住环境。
未来,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拧开水龙头,就能喝上高品质生活水。容东片区安置房项目按地块、按楼栋设置生活用水定时循环设备,保证饮用水在输配水管路中的停留时间不超过12小时,向居民提供高质量生活用水。“为了让居民放心喝水,我们将采取多重保障。”雄安集团城发公司工作人员朱鼎祥告诉记者,生活用水循环机房设于每栋楼地下车库,负责本楼栋的饮用水供应。小区内供水管道采用球墨铸铁管道,室内供水管道均采用薄壁不锈钢管道,除生活饮用水以外的其他管道,不得进入生活用水循环机房。
创造高品质生活,让居民生活更美好。未来,这里将建设“组团—社区—邻里”三级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实现医疗、教育、文体、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均衡、优质、高效。生活在这里的群众将宜居宜业,步行5分钟可送孩子到幼儿园、10分钟送到小学、15分钟到中学,日常生活基本需求在15分钟步行范围内都能解决。
雄安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安置房项目将深化城市风貌、建筑单体、商业街区设计,科学合理确定住房总量,助力容东片区打造成一个以生活居住功能为主的宜居宜业、协调融合、绿色智能的综合性功能区,为起步区、启动区建设提供支撑和配套服务,为新区探索开发建设模式积累经验。(河北日报记者原付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