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北京日报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丨张家口看病不用跑北京

2020-06-30 10:36:30 来源: 北京日报

张家口的病人在家门口就能看上“北京专家”。

  “该我了该我了!”前一位病人刚起身,一位大叔一屁股坐在于洁对面的椅子上。“于院长,我现在看黑点儿比以前小点了。”“您现在血糖多少?”……顾不上喘口气,于洁医生无缝衔接开始为这位复查的病人问诊。这已经是当天上午于洁看的第21位病人了。

  于洁,北京同仁医院眼外伤科副主任医师、张家口市第四医院挂职副院长。张家口市第四医院,是北京同仁医院张家口合作医院。2015年,北京市政府、河北省卫健委、张家口市政府共同签署《医疗卫生协同发展框架协议》,建成北京天坛医院(张家口)脑科中心、北京朝阳医院(张家口)呼吸疾病诊疗中心、北京积水潭医院张家口合作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张家口合作医院等。

  于洁每周一、三在四院出专家号。她的号,抢手。

  一位老太太被搀进诊室,老人脑袋不停地微微晃动。“老人家,您怎么了?”于洁起身把老人扶坐在裂隙灯显微镜后面。“看不见。”老人口音浓重。“多久了?”“快半年了吧。”家人赶紧回答。

  初步检查,这是一位白内障患者。于洁利落地嘱咐助手开几样必要的检查单交给家人。

  “这儿的病人病情不像同仁医院的那么复杂,不过要特别注意,有些病人因为经济条件差,耽搁的时间较长,看病时一定要替他们考虑费用的问题。”于洁说,她这里常接诊从内蒙古、山西来的病人,坐大车拼小车,路上就得大半天。

  “在这儿出诊,才真正感受到脱贫攻坚沉甸甸的责任。”刚来时,下乡扶贫义诊,于洁就遇到过白内障病人因为不舍得花钱,拖了太久致盲的病例,提起来就让她心痛,“这本来是可逆的啊!”

  如今,这种情况已极大改观。

  数据显示,张家口市2017年因病致贫人口为18.4万,北京会同张家口努力探索实施健康扶贫新模式,打通医疗帮扶“生命线”。目前,因病致贫人口减少到7.06万,三年减少11万。同时,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救治5707例。

  张家口四院就位于京张高铁张家口站斜对面。自打和北京同仁医院成为合作医院后,省内、省外慕名来四院的病人越来越多。他们和北京同仁医院共建眼外伤、角膜病、耳科、头颈外科四个专业亚科。2018年,张家口四院还成为北京市眼科专科医联体的成员单位。现在,同仁医院眼库援建的张家口市第四医院眼库也已投入使用,上个月刚刚完成4例角膜手术。

  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品质的医疗资源,减少病人进京奔波,是医疗合作健康扶贫的显著成果。

  “同仁绿”、洗手图,一模一样的住院病历表单……说起两院合作,于洁的同事、北京同仁医院耳科专家王丹妮能举出很多,而且,更多的同质化建设正在由表及里,生根发芽。

  两地医疗合作通过发展“互联网+”,不断促进优质资源下沉共享。包括实施京张远程会诊对口合作,建立预约挂号、远程会诊和双向转诊平台。

  “感谢北京的大夫,花张家口的费用,享受北京同仁专家的医疗服务,太好了!”王丹妮的一位病人就是在两院合作后,通过双向转诊从北京回到了张家口治疗。这位病人需要在耳鼻喉科住院输液,以前没少往北京跑。现在,在家门口就能解决。

  而其他需要到北京看病的疑难及重症病患,也可点对点定向转诊,术后的复查等治疗则可以回到张家口完成,省去了两地间的往返奔波。疫情期间,一些疑难杂症还通过远程会诊和北京同仁的专家现场连线看诊。

  这样的“同仁模式”医疗协作,在张家口还有不少。

  在张家口第二医院挂职副院长的张涛来自北京积水潭医院,是小儿骨科方面的专家。他针对当地小儿骨病高发问题,融合北京经验,增加新生儿髋关节发育不良以及马蹄足早期筛查和治疗项目,由基层医院开展初筛,张家口第二医院治疗。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管崇礼区人民医院,围绕“大专科、小综合”的建设目标,着力打造国家区域运动创伤诊疗中心,保障冬奥会。

  北京还筹集社会资金2107万元,购买了130辆救护车,建成“流动村卫生室”,有效解决12个贫困县122个乡镇620个行政村群众看病就医问题,打通贫困群众看病就医“最后一公里”。

  据统计,目前张家口市48家公立医院与北京62家大医院开展合作项目64个,累计接诊门诊16.4万人次,收治住院患者3.5万人次,减少进京就诊患者12万余人次。(记者 金可)

责任编辑: 王晓娟
关键词:
+1
新闻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我网立场

020020030100000000000000011100001210681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