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随着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京雄车场钢结构屋盖最后一根钢梁平稳吊装到位,京雄车场主体结构顺利完工。
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位于雄县城区东北部,是京雄城际铁路规模最大的新建车站。该站总建筑面积47.52万平方米,共设11台19线,其中京雄车场规模为7台12线,津雄车场规模为4台7线。未来,京港台高铁、京雄城际、津雄城际3条线路将在此汇聚,与公交、出租车等地面交通实现立体换乘。
这座服务于“未来之城”、主体5层的宏大建筑,体现出“畅通融合、绿色温馨、经济艺术、智能便捷”的新理念。雄安站的建设者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项目推进,紧盯工程质量,取得了主体结构如期顺利完工的阶段性胜利。
绿色设计,展现朴素的自然之美
一条条超长钢梁飞跨雄安站高架候车厅上方,像一根根巨型龙骨,构成了拱形屋顶,雄安站站房露珠状外观雏形展现。高架候车厅和钢结构屋盖与下面两层独创的清水混凝土主体结构浑然一体,尽显绿色环保理念。
来自参建单位中铁十二局的项目部总工程师贾玮表示,雄安站设计理念以绿色三星级客站要求进行设计,绿色设计亮点主要体现在三个“一体”:站城一体、站桥一体、建构一体,节约空间的同时,使人们出入站和换乘其他交通工具更加便捷和人性化。
雄安站站城一体化设计理念,是将车站与城市空间紧密融合,城市功能与枢纽功能互联互通,在一体化开发原则指导下,使多方主体共享车站周边的经济利益和开发价值。
未来,依托高铁站和地铁M1线形成城市综合发展轴,两侧设置带状城市公园,构建城市休闲活力环,最终将雄安站联动周边功能区,形成一个有效的、更舒适的日常生活圈,使居住、就业、购物、娱乐相对比较集中,让人们大幅度减少长距离通勤。综合客站通过与城市的一体化建设,更加密切了客站与城市功能之间的联系,实现了相互之间在空间和形态上的融合与渗透。
站桥一体,是将承轨层设置在高架桥上,距离地面16.4米,实现了桥梁结构和车站建筑结构组合在一起的桥式站房综合体。“这样既能有效利用空间、显著减少建筑占用面积,又能使轨道交通和地面公交‘交融’,实现功能多元化,同时营造出宽敞舒适的候车换乘环境。”贾玮称,这样可使旅客在站内走最短的路,完成站内各种交通工具的相互转换。
雄安站以“建构一体”为原则,通过首层的清水混凝土开花柱、弧线型清水混凝土梁以及站台钢结构,将自然、朴素的建构之美作为理念与特色,最大程度地优化梁柱关系,强化整体感,表达开放包容、兼容并蓄的建筑气质。
在雄安站站房效果图上,整个建筑在南北方向设置的一条15米宽的“光谷”看上去晶莹透亮。这条极具特色的“光谷”将建筑屋面单元划分为两部分,解决候车厅采光通风问题的同时,让旅客感受到自然光的沐浴。屋面采用“光伏板+阳光板”设计,可为后续运营提供约20%的电力,形成自供自用新型绿色建筑新模式。
多项国内首创技术,使雄安站科技满满
在高架候车大厅和地面候车大厅中间,是铁路站台及轨道交通线站台组成的站台层。5月29日11时,来自陕西的工人李海斌正在对站台层进行“打毛”和清理混凝土废渣。站台层的立面墙上,安装着很多带孔的墙板,格外显眼。
“站台采用了国内首创的预制站台吸音墙板,能很好地起到降噪作用。”项目副总工程师何锦辉称,因为雄安站站台设在候车大厅上方,因此对于列车进站的降噪设计是项目的一个难点和亮点,“你不能让旅客头顶上隆隆地响”。这种墙板有一米高、两米多长,采用声学设计,上面有很多55毫米见方的孔眼,夹层为玻璃丝绵。站台长450米,每个站台的立面都铺满了这种吸音墙板。
“这是国内首个三维曲面清水混凝土候车大厅设计,满足桥下候车厅整体性、韵律性、艺术性。”中铁建工集团雄安站指挥部党工委副书记王星运表示,清水混凝土梁、柱中部设有凹槽,再加上四角圆弧的造型,都对清水混凝土梁、柱从设计到建造提出了极高要求。针对小截面、异形箍筋加工的需求,他们组织技术人员攻关,研究发明了异形钢筋顶弯机和“几”字形角码固定木方的侧模体系,达到模板正面无钉眼的清水效果,提高了加工效率和加工精度。最终实现中部凹槽一次成型,四角圆弧单独设置、现场拼装。“智慧工地建设应用共计9大项,17子项。成立了BIM、智能建造、信息化技术、清水混凝土、绿色建造五大创新工作室,完成17项技术创新科研课题、19项专业论文、17项创新工法,11项专利完成相关科研课题申报。”
BIM技术的应用,有力地保障了高铁站的建设。利用BIM的三维可视化,使施工现场平面布置与现场一致;通过BIM三维模型的建立模拟,对各主要阶段的交通组织、大型设备配置、材料堆场、临建设施使用是否合理进行管理,使工程施工合理有序地进行,实现质量管理优化、安全管理优化。BIM+GIS技术的运用,通过无人机对现场进行不同阶段的航拍扫描,生成数字模型,可以更加真实地反映现场实际进度。
在建设阶段积极探索应用了BIM+GIS技术、BIM信息模型技术、物联网技术,为后期实现数字模型的交付、CIM平台对接创造有利条件。
在塔吊林立的施工现场,记者在相关移动端和平台端上看到,塔吊运行数据实时显示在上面。
数十台塔吊均安装了塔吊防碰撞系统,实时监控塔机工作吊重、变幅、起重力矩、吊钩位置、工作转角、作业风速,以及对塔吊自身限位、禁行区域、干涉碰撞进行全面监控,实现建筑塔吊单机运行和群塔干涉作业防碰撞的实时安全监控与声光预警报警,有效地防范了塔吊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雄安站开工建设伊始,便做了数字建造与信息智能化建造基础工作,以实现BIM技术设计、施工、运维的全生命周期应用。采用更加科学、自动化的施工生产方式,施工现场遍布众多大型设备和先进高空作业车设备,施工场外建设智能钢筋加工厂、智能搅拌站,实现了工厂化加工、商品化的配送方式。”中铁十二局雄安高铁站项目科技部长郑河舟表示,通过深基坑监测、塔吊安全监控等应用,从源头排查安全隐患,降低安全风险;通过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测、高大模板监测,有效地保障了施工质量,为打造精品工程保驾护航。(记者 张伟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