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6日电 题: 零容忍、出重拳,坚决整治直播乱象
新华社记者余俊杰、史竞男
为追求流量、吸引“眼球”,组织主播用低俗表演吸引用户高额打赏;直播跳河、拼酒、吃灯泡,为“涨粉”哗众取宠,极大扭曲了社会价值观;散布谣言、传播迷信,大肆宣扬历史虚无主义和拜金主义错误思潮;兜售三无产品、假冒伪劣商品,严重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扰乱正常网购市场秩序……
网络直播不能什么都播!近日,国家网信办、全国“扫黄打非”办等8部门启动网络直播行业专项整治和规范管理行动,剑指行业乱象,传递出鲜明导向——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虚拟空间不是虚假空间,以严格监管促行业健康发展势在必行。
近年来,网络直播行业不断发展壮大,问题也日益增多。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许多人上网时长明显增加,直播实时互动性强,辐射面广、影响大,但一些平台却为眼前利益动“歪脑筋”,打“擦边球”,放纵不良甚至违法违规现象,引发网民强烈不满。
网络直播的受众群体中有大量年轻人。然而,有的直播靠淫秽色情诱导青少年,引发他们沉迷色情直播,隐瞒家长进行巨额打赏,严重危害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有的直播宣扬不正确的价值观,助长歪风邪气,使部分年轻人误以为可以不劳而获、一夜暴富,让本应奔涌的“后浪”失去活力……
网络直播是一种价值传播、一种生态构建,必须风清气正,充满正能量。大力开展行业专项整治,营造积极健康清朗的网络生态,正是网络直播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网络直播治理,首要明底线。对于涉淫秽色情等违法违规行为,必须零容忍,坚决有力打击。针对那些花样迭出、手段隐蔽的违法违规直播,更需全方位监测监管、预警防范,加强部门间执法协作、严厉查处,让罪恶丑陋无处遁形。
网络直播治理,还需强规范。坚持标本兼治、管建并举,除了关停服务、限时封停直播权限等“硬”手段,还应科学制定推动网络直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管理规则和政策导向,出台管理细则,建立培训机制,引导网络直播从业人员遵守法律法规、公序良俗,积极传播正能量。
网络直播治理,可以广动员。充分发动社会力量,加大举报奖励力度,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监督,主动自觉举报和抵制不良网络直播,形成联合共治的良好格局,让网络乱象无处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