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31 09:10:15 来源: 河北日报
原标题:环境一体化综合治理擦亮“华北明珠”
78个淀区村污水不再排入白洋淀
白洋淀的淀区村变了!一批旅游AA级环保公厕出现在村头巷口。新建的89座高水平污水处理站,对污水进行全收集全处理。安新县78个村垃圾日处理量约150吨,做到了日产日清。污水、垃圾、粪污从此不再排入白洋淀。
淀区村的变化,得益于雄安新区2019年初启动的白洋淀农村污水、垃圾、厕所等环境问题一体化综合系统治理先行项目。该项目于今年3月底投入运营。
项目涉及安新县8个乡镇共78个淀中、淀边村,常住人口16.4万。由于居住空间逼仄,长期以来村民都习惯用村里的公厕。这些公厕多是半露天的旱厕,夏天蚊蝇成群,冬天难挡寒风。淀区村的生活污水常常排放到村边沟渠,雨水大时就会流进白洋淀。
建设雄安新区,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而让“华北明珠”重绽风采,彻底消除来自淀区村的内源污染是绕不开的课题。
淀区村原有150座污水处理站规模小、工艺落后,处于散收集、散处理状态,不能正常运营。在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程钢看来,这正是淀区村污水肆意排放的症结所在。
淀区村的污染,需要一体化解决。新区生态环境局广泛征求国内外专家意见,决定创新生态环境治理模式,实施第三方治理、第三方监管、政府考核付费机制。
通过招标,北京首创等3家国内水环境治理技术先进单位负责项目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然而,施工难度超乎想象。淀区村地势高低不平,有的落差两三米,且街巷狭窄,给管网铺设带来极大困扰。
为了千年大计,再难也要克服。光靠传统重力管网不行,他们就增设压力管网,将低处的污水吸入主管网,保证污水全收集。
污水处理站建设是环境一体化综合治理的核心。河北雄安北排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刘岳华介绍,他们采用MEPS生态净化系统,通过功能填料、净化植物和微生物菌群相互作用,深度去除氮磷营养盐,再通过生态单元净化,使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大清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淀区村厕所改造,一头关乎白洋淀污染治理,一头连着村民居住环境。
5月23日早上6时,安新县赵北口镇东街村68岁的杨满意起床后径直走出家门,到新建起的灰白色调漂亮公厕方便。厕所干净整洁,还配有洗手液和烘手器。公厕下水道连着污水处理站,没有异味,“上厕所再也不用捂鼻子了”。
在圈头乡邵庄子村污水处理站,梯田状潜流湿地内,美人蕉、菖蒲等植物高低错落,池水清澈,水流淙淙,好一道美丽的生态风景线!(记者张伟亚、郭东)
2020-05-30 11:24:57 来源: 中国雄安官网
中国雄安官网5月30日电(记者黄海 通讯员张京)5月29日,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和安新县人民政府联合召开2020年河北雄安新区重点项目承建企业用工服务对接会。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局长高立春、安新县县长丁阳出席对接会并讲话。

对接会现场。中国雄安官网发
据介绍,此次对接会共有50家重点项目承建企业和25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职业培训学校、建筑劳务企业参加了对接会,预计提供2.5万个用工岗位,主要集中在建筑类和服务业类。
会议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六稳”“六保”任务之首。在雄安新区大规模建设之际,新区和三县将通过技能培训、搭建平台、精准对接、就近用工等举措,解决参建企业与新区群众供需对接问题,促进新区群众直接参与新区建设。
会议强调,新区各参建企业要提高思想认识,履行责任担当,充分用足用好新区各项优惠政策,加大就近用工力度。新区有关部门要提供精准服务,做好政策宣传贯彻,常态化搭建对接平台,改进就业服务方式,解决企业零散用工过程中的问题。培训机构要坚持需求导向,建立培训对接机制,紧密结合近期需求和远期需求,开展培训,切实提升新区群众就业技能,促进劳动者找到合适工作,拿到稳定收入。
对接会现场。中国雄安官网发
会上,新区6家重点项目承建企业、2家人力资源公司、1家职业培训学校代表分别就项目用工需求、企业用工保障、职业技能培训方面进行了交流发言。他们纷纷表示,企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扩大使用本地劳动力资源,加强提供优质用工服务,提升技能培训水平,助力新区规划建设发展。
下一步,雄安新区将开展不落幕的创新创业大赛、不见面的职业培训审批、不打烊的就业补贴发放服务,推动用工对接常态化,经常性地、多形式地开展用工对接活动,为企业提供优质公共就业服务,解除企业用工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