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太原5月14日电 题:咬定生态文明建设不放松
新华社记者晏国政、梁晓飞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山西考察期间来到汾河太原城区晋阳桥段,察看了解汾河水治理及两岸生态保护等情况。疫情发生以来,从浙江余村、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到陕西秦岭再到山西汾河,总书记的这些考察活动,始终贯穿着一种理念,就是无论形势多困难、挑战多严峻,都要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
良好生态环境,事关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能否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能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态新需要,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将检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
应当看到,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也给生态环保工作带来诸多困难。有的地方生态环保项目一度停工停产,有的地方因财政减收难以保障生态环保建设投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防范和化解,势必影响来之不易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给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乃至更加长远的经济社会发展埋下隐患。
面对疫情防控的复杂形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我们必须坚持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久久为功,利在长远。在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折不扣落实好生态环保各项政策举措,扎实推进生态环保各项工作,坚决防止松一松、缓一缓的思想,更不能降低环保标准,砸掉子孙饭碗;与此同时,发扬“右玉精神”,锲而不舍,下恒久之功,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统筹推进能源革命、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发展,厚植生态文明建设基础。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各级各地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抓好生态环境保护,持之以恒推进绿色发展,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交出经得起历史检验和人民认可的绿色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