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国雄安官网

“声”韵雄安③丨水乡雄安——走进孙犁笔下的荷花淀

2020-04-19 23:22:41 来源: 中国雄安官网

邸瑞娟

白洋淀最佳导游员、雄安十佳导游员、保定十佳导游员

  华北平原湖最大,淀淀相连有荷花,绿水碧波芦花洁,点点渔船映彩霞,渔家姑娘把歌唱,欢迎诸位来我家,我的家乡白洋淀,我在这里等大家。大家好,我是邸瑞娟,非常荣幸能为您介绍我挚爱的家乡——雄安新区白洋淀。

  雄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白洋淀内的一叶小舟,流转着“北国水乡”的千年美景;雄县留存的一段幽幽古道,记录下“燕云边防”背后,民族融合的历史轨迹;安新圈头村的一曲古乐,回响着“格调高古”的民间文化;容城境内的一座古老书院,传承了以“容城三贤”为代表的“躬行实践、兼容并包”的文化血脉……一代代中华儿女在这里繁衍生息、一个个动人故事在这里上演传播,一段段历史传奇在这里开花结果!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孙犁笔下的荷花淀,倾听荷花淀的故事,感受“荷文化”的内涵。

  地处京津冀腹地、 面积达360多平方公里的白洋淀,物产丰富、景色宜人,143个大小不等的淀泊、绵延无尽的芦苇荡以及被芦苇掩映的渔村,水陆相间,交相辉映,府河和大清河与之南北接涌,成为重要的水上交通枢纽。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里,纵横交错、遮天蔽日的芦苇荡,为英勇的抗日军民提供了天然的御敌屏障。这里,也由此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荷花淀派”的发源地。《荷花淀》是孙犁著作中的名篇,最早发表在1945年5月15日延安《解放日报》的副刊上,孙犁和白洋淀有何渊源呢?1936年到1937年,孙犁在安新县同口镇教书,经历了全面抗战初期,白洋淀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抗日战争。离开白洋淀到延安后,他在延安窑洞里的一盏油灯下,用自制的墨水和草纸完成了这篇小说。《荷花淀》讲述的是抗战时期,白洋淀人民组织地方武装抗击日寇的斗争故事。刻画了水生嫂等一群既温柔多情,又坚贞勇敢的水乡妇女形象。通过寻夫、遇敌、战斗等一系列情节,表现了她们勇敢抗敌的乐观主义精神。在战火硝烟中,夫妻之情,家国之爱,就像白洋淀盛开的荷花一样,挺拔灿烂!

  白洋淀的英雄儿女顽强御敌,迎来了胜利,又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今天的新生活。再看如今的荷花淀:楚楚芙蓉面,婷婷翡翠衣。盛开荷花淀,香送十里堤。

  每逢盛夏,白洋淀十万亩的荷花竞相开放。您闻过百里的荷香吗?您见过万亩的荷花吗?您看,密密匝匝的荷叶,一直铺到天边。荷花,在层层荷叶之间或举或藏,或开或闭,自然天成,野趣丛生。晶莹闪亮的水波中偶尔传来一两声鱼儿打跳的声音,侧耳细听,碧绿的荷叶、粉红的荷花发出柔细均匀的呼吸声。微风把荷花那醉人的缕缕清香从淀的深处带来,又向远远的淀面散发开去。荷花那沁人心脾的馨香和不容半点杂质的圣洁,给人以宁静,让人清心明智。

  荷花从古至今深得世人喜爱,“荷文化”也源远流长,指引我们做人要内敛而不张扬,奉献而不索取,浊世中不随波逐流,默默地延续自己的根本,执著自己的追求,在纷纷扰扰中坚定自己的方向,于浮浮沉沉中恪守自己的初心。

  说到这里,跟大家分享一则成功定律:一池荷花,每天都会以前一天两倍的数量开放,如果到第30天,荷花就开满了整个池塘,那么请问,在第几天荷花会开到一半呢?第15天?错!是第29天!为什么呢?因为第一天开放一小部分,第二天是前一天的两倍,到第29天时仅仅开了一半,直到最后一天才会开满,也就是说,最后一天的速度是最快的,等于前29天的总和。这就是著名的“荷花定律”,诠释了厚积薄发、坚持到底的重要性。所以,有一种成功,叫永不言弃,有一种结果,叫荷花满塘!

  荷花出尘离染,清洁无暇,是真善美的化身,体现着中华文化美善合一的原则,荷花的荷、和谐的和、合作的合,莲花的莲、联合的联、连接的连,在中华传统文化来看,常以荷花作为和平、和谐、合作、联合的象征。当前倡导、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也更加凸显了荷(和)文化的时代意义。

  如今的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让我们以“荷”为媒,不断超越,不懈坚持,共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感谢您的聆听,我是邸瑞娟,我在雄安等着您……

本栏目

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公共服务局、

中国雄安官网联合打造

敬请收听!

责任编辑: 王晓娟
关键词:
+1
新闻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我网立场

020020030100000000000000011100001210577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