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雄安官网的网友,大家好!欢迎收听雄安之声系列节目《我和雄安的故事》,今天给大家讲述的是《贺友顺:雄安新区给我们提供了摄影方面的创作源泉》。
贺友顺,安新县征迁办工作人员。自从河北雄安新区设立以来,他和5名影友,用手中的相机记录征迁工作,留住父老乡亲的乡愁和记忆。摄影是贺友顺的爱好,因为技术好、热情高,贺友顺在当地摄影圈颇有名气。
贺友顺:接触摄影,最早还是在保定上学的时候,学校成立摄影学社以后,教同学们玩摄影,那时候比较喜欢,一看就喜欢上了。后来开始跟老师学,越玩感觉摄影比较深,这一玩没想到就玩了几十年。
贺友顺生在白洋淀周边,长在白洋淀周边,他熟悉白洋淀周边的一草一木,他的创作主题当然离不开白洋淀。
贺友顺:我印象深的就是,以前白洋淀干旱了十几年,1988年来的水,来了水以后,我拿着相机,头一次到白洋淀拍了一张照片。那时候老说白洋淀有几大景观,其中一个就是东堤烟柳。我拍了柳树小船的那张照片,让我印象特别深。
在这之后,贺友顺先后拍摄的《留守》《渔家仙田》《晨练》等风光摄影作品,在省内外屡屡发表、获奖。但是,让他最终走上民俗摄影之路的原因,还是河北雄安新区的设立。
贺友顺:我记得(2017年)4月1日河北雄安新区宣布设立以后,因为新区设立了,心情非常激动,第2天早晨我带着老婆一块,就到码头去了。我一看码头上可以说人山人海,人们因为得知新区设立的消息都跑去白洋淀码头(庆祝)。河北雄安新区设立以后,我最大的感觉就是感觉到一种责任,或者说是压力。因为好多东西我们还没记录下来,特别是白洋淀、安新我们没有完整的记录,以前只是拍风光了。因为我们生在本地,应该多记录一些本乡本土的东西,因为它地域非常独特。可以说2017年的一年都在拍,都在记录。
河北雄安新区设立之后,贺友顺被分配到征迁办公室工作。村民们对征迁工作非常支持,但是,对繁衍生息了上百年的村落依旧是依依不舍。贺友顺面对这一幕幕感人场景,就想用手中的相机留住村民内心里的乡愁。
贺友顺:我在一个村里担任征迁工作组的副组长,我提出应该组织一帮人拍,赶紧记录下来,不记录下来村子马上就没了,领导也采纳了我的意见。我就开始拍村里的村容村貌、街道,包括一些有特色的产业、一些传统的老工艺之类的基础性的东西。村里的一些活动,像村里2017年的村委两委会换届选举,村民代表选举之类的,还有一些秧歌队一类的大型活动我都在拍。
贺友顺原来擅长的是风光摄影,现在一下子转到人文摄影上来,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种转型挑战。贺友顺一方面请教摄影老师,另一方面加上自己潜心琢磨,人文摄影技巧有了很大提高。
贺友顺:从河北雄安新区设立以后,我们紧迫感很强,我们叫“抢救式”拍摄,就是每天只要有时间就马上入村拍一些人文的东西。可以说这是我摄影过程中一种转变,还是一种责任感,一种使命感使然。
从2017年4月1日到2020年4月1日这整整3年时间里,贺友顺一共拍摄了1万多张照片,很多个瞬间都已经定格在他的脑海中。
贺友顺:其中有一张是一位老太太站在大街对面看着老房子,因为她房子里边已经搬得差不多了,最后有一车在往外运。老太太满头白发,拄着拐杖,大概得有80来岁了。我正好在拍的过程中,有一个小孩端着盆,在收拾家里边的东西,帮着大人拿东西。
贺友顺和5名影友记录乡愁的摄影工作还在进行,他们继续深入挖掘征迁过程中的感人故事,留下珍贵的影像资料。
贺友顺:我希望在今后的摄影过程当中,能更好更详细地记录新区的变迁过程。同时也希望广大的摄影爱好者、摄影人,更多的人加入到我们的拍摄队伍中,更多地记录乡愁、记录雄安新区建设,这对于我们摄影人来说既是一种义务,也是一种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