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国雄安官网
阅读正文

优服务 强保障 促疏解 努力创造公共服务“雄安质量”

2020-01-26 10:32:04 来源: 中国雄安官网

  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致力于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紧密结合新区进入大规模建设阶段的工作实际,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持续用力,在提供优质共享公共服务上阔步前行。

  一、牢记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初心定位

  围绕提供优质公共服务,不断完善顶层制度设计。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公共服务水平高的地方更具有吸引力。一年来,新区先后编制完成基本公共服务、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社区“1+5”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制定出台了《关于做好雄安新区就业创业工作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建设工程按项目参加工伤保险工作的通知》《雄安新区建设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雄安新区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涉及就业、社保、卫生等相关业务的配套政策文件,积极推进雄安新区公共服务设施基本功能配置和交付条件、智能化要求编制工作,为公共服务事业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

  围绕承接北京企业疏解,严把市场主体准入关。开辟了北京企业登记注册绿色通道,对符合新区产业清单的北京企业实行审核合一、即来即办。截至2019年12月15日,新区本级现有企业2121户,其中北京企业1305户,占比61.53%。今年以来,新区本级现有企业1229户,其中北京企业939户,占比76.40%。

  围绕引进京津优质教育医疗资源,深化对口帮扶。坚持优先发展现代化教育,推动53所京津冀优质学校与新区55所学校开展多种形式帮扶合作,其中15所在新区建立了合作校区或协作校区,148名教职工赴北京参加跟岗研修和专题培训。在提升现有医疗卫生资源水平上下功夫,推动京津冀对口帮扶三县15家县直医疗卫生机构和33家乡镇卫生院。截至2019年10月底,共有168名京津冀专家入驻雄安三县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帮扶,带领三县医务人员教学查房1422次,会诊4593次,安排人员进修99人次,疑难病例讨论670次。全力推进“三校一院”建设,建立了京雄两地联合工作专班,实行三级调度管理,于2019年9月20日提前开工。雄县三中作为新区首座绿色三星级永久性房建项目于2019年9月10日正式投用。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于2019年3月6日在雄安市民服务中心揭牌并启动运行。

  二、做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这篇大文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设立雄安新区,一定要让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要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紧密结合大规模征迁实际,解决征迁群众关心的教育、医疗、社保、就业工作。共安置涉征迁学生3173名,在被征地群众基本养老保险和过渡期医疗保障等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文件,为征迁群众妥善提供养老和医疗保障。以征迁村为重点,开展村医执业(助理)医师能力培训,拓展村医就业空间。为征迁困难群众提供民政服务中心过渡安置床位456张。新区完成各类培训5.6万人次,举办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各类招聘会32场次,达成就业意向人数2.6万人。认定就业创业孵化基地11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家,技能大师工作室5家,带动1.6万名当地农村劳动力实现了就近就地就业。新区就业劳动力64.67万人,已就业63.1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33%。

  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开展教育资助政策宣传,建立健全控辍保学动态监测机制,组织特教学校开展送教上门服务。全面落实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政策,推进家庭医生签约工作。妥善解决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住房和饮水安全,确保“四项指标”全面达标。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提高居民低保、特困救助供养标准。2019年,新区实现1731户3491人脱贫,完成年度脱贫任务。

  下大力做好民生保障工作,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为10008户13182位困难群众提供最低生活保障,为3020户3085位困难群众提供特困供养,规范实施困难群众临时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织密扎牢社会兜底保障网。建成县、乡镇、村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687个,为36106名退役军人及优抚对象提供保障服务,受理保险接续申请2066人,接收退役士兵308人,开展就业创业培训500余人次,推动28处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与维护管理。

  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体育事业,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相继举办了首届迎春非遗展演和嘉年华、首届雄安·雄州文化艺术节、首届冰雪运动会、国际三人篮球挑战赛(雄安站)、雄安马拉松大赛、环白洋淀国际自行车赛等文化体育活动。积极组织开展阳光工程中西部农村文化志愿服务行动计划,招募、培训农村文化志愿者两千余人次。开展”七进“演出工作,累计演出198场,观众达到11万人次。注重传承和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组织开展新区非遗资源普查工作,出版了《雄安故事——雄安新区历史文化读本》,14项非遗项目成功入选第七批省级非遗项目,评选新区级非遗传承人41名。大力开展旅游市场秩序综合治理,共向白洋淀引水3.69亿立方米,景区旅游热度持续攀升。

  三、在深化改革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勇毅前行

  教育卫生改革蹄疾步稳。新区牢记总书记嘱托,大力发扬改革创新精神,努力建设体制机制新高地。出台了《关于扩大京津冀优质教育资源援助雄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通知》《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年内共培训校长教师6000人次。成功申建全国首批“智慧教育示范区”,启动《雄安新区智慧教育发展专项规划》和三年行动方案编制工作。成立了雄安新区体育总会。大力推进“四医改革”,实施医疗保障救助专项行动,落实好建档立卡贫困户县域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即时结算。研究三县疾控中心协同发展方向,整体提升新区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启动“雄安医学英才计划”,由北京优质培训基地为新区规范化培养住院医师。按照三县医疗机构差异化发展思路,推荐评选了雄安新区首批临床重点学科(专科)建设项目并给予资金支持。实行基层卫生人员“乡聘村用”,有效解决基层卫生机构人才引进难题。推进三县县乡村三级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完成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试点任务。推动取消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加成工作。

  深化“放管服”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承接省级行政许可权限下放,新区411项行政许可事项和462项公共服务事项进驻政务服务中心“一门办理”。按照“1+4+5+6”行政审批改革思路,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专门设立“北京企业政策咨询窗口”,逐步推动“北京事雄安办”“雄安事北京办”。积极参与推进京津冀政务服务“一网通办”,部分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区域内通办,中央电视台多次报道了新区的先进做法。加快建设“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着力打造政务服务APP。加快推进新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动工程建设招投标和市场准入领域开展信用示范应用,相关做法入选2019“新华信用杯”全国百佳信用案例。

  2020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节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新区全面启动大规模基础建设的关键之年。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新区将坚守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砥砺前行,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先行先试、率先突破,不断努力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

责任编辑: 陈媛媛
关键词:
+1
新闻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我网立场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新闻
02002003010000000000000001110000121045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