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南拒马河防洪治理工程容城段土方填筑工程基本结束
构筑新区起步区北部防洪坚盾——雄安新区重点项目探访(二)
从雄安新区白洋淀站北行四五公里,一条横亘东西的宽阔大坝豁然出现在眼前,“精筑千年大堤 彰显雄安质量”的醒目横幅迎风招展。这里是南拒马河防洪治理工程容城段。
高标准规划建设重大防灾减灾基础设施,构筑现代化城市安全体系,是建设安全雄安的根本要求。
南拒马河是大清河北支的主要行洪通道,承接上游拒马河分流洪水和北易水、中易水等支流洪水。起步区现状地面高程与北部南拒马河行洪水位及兰沟洼滞洪水位相差较大,先行启动南拒马河防洪治理工程对解决起步区的洪水威胁十分重要。
南拒马河防洪治理工程自沟市村至新盖房枢纽引河闸,治理总长度19.2公里。目前,土方填筑工程基本结束。
2019年12月26日,记者驱车行驶在大堤上,堤顶路面非常平坦,后期将铺设沥青混凝土。堤顶高出田地六七米,大堤北侧宽阔的南拒马河河床内,一股细流清波顺主槽而下,经白沟引河流入白洋淀,构成冬日河床里的生动色彩。
雄安集团生态建设公司相关人员介绍,按照分区设防、重点保障原则,起步区防洪标准为200年一遇,堤防为1级。具有防洪示范意义的南拒马河防洪治理工程,体现了重点工程的“雄安质量”和雄安标准。
南拒马河防洪治理工程通过对堤防迎水侧加高培厚及岸坡防护,在险工、砂基、砂堤段采取灌浆加密、土体置换、水泥土搅拌桩防渗等工程措施,使其达到200年一遇防洪标准。工程还包括新建2座引水闸,治理7处险工,拆除并重建东马营倒虹吸工程。
雄安集团生态建设公司南拒马河防洪治理工程容城段现场负责人曹刚说,为了完成高质量的要求,公司制定了四级质量管理体系,即施工单位自检、监理抽检、业主委托第三方机构抽检和新区质量监督检查站抽查。不合格不仅会被要求立即返工,还会纳入集团信用履约记录,所以,施工单位自检也非常自觉和严格。
记者看到,在工程一标段项目部,一幅施工进度示意图被红色条块涂满。每一个条块代表实际填筑堤坝的一层进度,厚度为30厘米,最高有29层,每一层都要严格按照标准施工,经检验合格通过后才在对应位置标记。
堤坝下面的南拒马河防洪治理工程工地实验室内,混凝土质量检测设备、胶砂流动度测定仪、核子水分密度仪等检测设备一应俱全。“每一层以150立方米为一个单元,每单元取3个样,要求非常严格。”该实验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堤坝填筑阶段,用核子水分密度仪检测土质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
这不是一条普通的堤坝,从设计之初,就将高标准建设、生态建设、数字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嵌入”,成为智慧雄安在城市安全方面的一个范本。
“本工程的物联服务支撑平台、数字南拒马河CIM平台、防洪信息管理系统、运维管理系统等多种平台,将成为数字雄安的重要组成部分。”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佟亚龙表示,智慧理念贯彻工程全过程。设计之初充分考虑了新技术的应用:建立三维实景模型,创建建筑、结构、机电等工程专业BIM模型,通过碰撞检查、仿真施工、工程量核算等内容,优化方案,实现工程建设的可视化。在施工中,预先埋设水利防洪监测设施,专门搭建的CIM平台负责采集数据。
负责该防洪堤智慧平台运维的技术人员模拟了相关场景:通过实时气象数据结合三维模拟技术,呈现洪水的演变趋势,可以直观地展现洪水水情、险情等实时状态。据此,及时发出应急预警,为堤防的安全指挥调度、决策提供大数据支撑,大大提高了新区防洪生态堤项目的防洪治理及运维管理能力。
“如果将一条防洪堤只是理解为坚固的‘土埝大坝’,那是还停留在过去的认知里,新区的生态防洪堤就是风光优美、功能齐全的休闲大道,无论行驶或是漫步,都将是一段美妙的观光之旅。”雄安集团生态建设公司南拒马河项目负责人李青山表示,环起步区的百公里生态防洪堤,将被打造成百里连通的公共活动空间。
据介绍,南拒马河堤防结合生态廊道建设要求,探索出一条堤身生态防护、防浪林、防护林带,以及堤防巡视维护道路、防汛屋、其他管理站所等与河道生态建设有机结合的生态堤工程布局方案和设计思路,最终将防洪需求与公共生活相融合,形成“五道”“双线”,即车行道、骑行道、跑步道、漫步道、探索道,惬意划船线、观淀游船线。(记者 张伟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