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期 2019年12月25日
《今日雄安》 2019年12月25日 第259期
暂无封面

雄安新区今年首个完工的重点项目白洋淀引黄大树刘泵站竣工

2019-12-24 08:30:43 来源: 河北日报

  原标题:雄安新区今年首个完工的重点项目白洋淀引黄大树刘泵站

  打造未来之城创新示范水利工程——雄安新区重点项目探访(一)

  近日,记者来到白洋淀引黄大树刘泵站(白洋淀引黄泵站),泵站观光平台一片繁忙,工作人员忙着铺人行道。

  10月底,白洋淀引黄泵站主体完工,成为雄安新区今年谋划实施67个重点建设项目中最先完工的项目。目前,泵站观光平台、道路绿化等配套项目建设正在加快推进。

  作为雄安新区设立后的首个永久性水利工程,白洋淀引黄泵站秉承共建共享理念,确保按工期高质量高标准完成项目的同时,还把泵站打造成新区首个开放性水利工程建筑,并作为公共服务设施服务群众。

  “完工后,白洋淀引黄泵站成为白洋淀生态补水重要且稳定的水源,意味着白洋淀补水长效机制初步建立。”白洋淀引黄泵站项目现场负责人林辉说,今后,黄河水将定期一路北上为白洋淀补水,每年补水1.1亿立方米,确保白洋淀达到区划水位,让白洋淀的水多起来活起来。

  “远看,泵站主体像一个飞流直下的瀑布。”林辉说,这种造型设计寓意为“黄河之水天上来”,外观造型上利用新型建筑材料营造出直瀑的样式,犹如黄河之水从天上滔滔而下。

  白洋淀引黄泵站是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末端入淀口。上游500米处建有5孔清污闸,地下装有7组潜水轴流泵,目前采取三用一备。5孔清污闸通过大型专业清污设备,拦截清理河道里顺流而下的水草,3组潜水轴流泵持续扬水。

  记者看到,穿越482公里奔流而来的黄河水,以每秒15立方米的流量,正源源不断地输入淀区,成为白洋淀生态补水重要且稳定的水源。这是继今年2月白洋淀首次引黄补淀输水后再次补水。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通过优化施工组织方案和调水线路,在保证项目如期高质量完工的前提下,创新性采用临时措施,启动三台水泵进行补水。”雄安集团生态公司水务事务部负责人柯雄峰说,今年2月,为充分利用黄河丰水时段多引黄河水,实现多引多调,雄安新区相关部门科学谋划,充分准备,在省水利厅和沿线各市的大力支持下,如期将3500万立方米黄河水补入白洋淀。截至目前,白洋淀引黄泵站今年补水量已达7200万立方米。

  “全过程进行精细化管理,数字化设计与数字化交付,也是体现项目高质量高标准完成的重要方面。”柯雄峰告诉记者,施工过程中,泵站实体工程与5D施工BIM模型同步建立,对泵站施工进度、质量、成本、安全及环境影响进行全要素智能化管理,对泵站施工全过程进行数字化管理。

  柯雄峰给记者进行了演示:打开工程BIM模型,随意点击水泵、挡墙、闸门等模型构件,快速查到与之相关的全部设计成果。“数字化设计和数字化交付,不仅优化了设计方案、避免了设计缺陷、减少了设计变更,同时也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节省了投资。”

  水位图表、巡检统计、设备运行……记者在白洋淀引黄泵站中控室看到,工作人员通过白洋淀引黄泵站运维管理平台,对泵站运维,包括计划管理、执行管理、资产管理、人员物资设备管理、知识管理、风险管理等,进行精细化管理。

  省水利工程局现场经理黄昭介绍,进入运维阶段后,管理人员还可通过手机APP,远程实时查询泵站运行情况,一旦某一个环节出现故障,平台会第一时间自动报警。

  雄安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精细化管理、数字化设计,贯穿白洋淀引黄泵站项目设计、建设、运维的全过程。

  早在勘察设计阶段,项目设计单位就进行精细化管理,同步开展数字化设计,利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和BIM数字化技术,精确构建项目全场实景三维模型,对拟定多种设计方案进行可视化比选。

  设计完成后,设计单位将全部设计成果以数字化形式交付雄安集团生态公司。项目完工后,设计单位将设计和施工阶段的全部数据信息,以数字化形式交付给雄安集团生态公司。白洋淀引黄泵站也因此成为雄安新区首个实现数字化设计与数字化交付的创新示范水利工程。

  雄安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白洋淀引黄泵站设计建设运维过程中的数字化信息,让工程建筑活起来,未来会纳入到雄安新区城市信息模型(CIM)管理平台中,开展全生命周期的大数据资产管理。“实体建设与BIM模型同步建立,数字化设计与数字化交付,将在雄安新区每一个项目中推广应用,这将为数字城市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记者 原付川)

雄安新区安新县:主题教育与征迁安置相结合 群众过渡安排有保障

2019-12-24 12:02:26 来源: 河北日报

  原标题:雄安新区安新县把主题教育与征迁安置工作相结合

  让征迁群众过渡安排有保障

  为民服务解难题

  日前,69岁的安新县大王镇西阳村村民程国兰,膝盖疼得不能走路了。得知这一情况后,该村驻村第四工作队副队长、安新县中医院院长薛淼,紧急联系医院进行救治。

  程国兰在医院接受了左侧膝关节置换手术,目前恢复情况良好,已能下地走路。“尽管我们已搬到县城住,但只要一个电话,驻村工作队队员还是会立即上门服务。”程国兰感激地说。

  在开展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安新县把主题教育与征迁安置工作结合起来,广大党员干部在征迁安置一线践行初心使命,把成效体现到为征迁群众排忧解难上,妥善解决征迁群众医疗、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重点难点问题。

  为保障征迁群众在周转过渡期间病有所医,安新县医院、安新县中医院都开辟征迁群众绿色就医通道,实施“先诊疗、后付费”的政策,依托对口帮扶医院的专家,对患者进行医疗会诊服务。

  考虑到征迁群众在周转过渡期内可能会出现心理上的不适应,安新县医院专门开设心理疏导室,提供免费心理咨询服务,帮征迁群众更快适应新环境。

  为保障征迁群众子女上学,安新县专门成立了安新小学大王校区。距离县城不远,便于家长接送。“新学校校园更大更好,老师特别和蔼可亲。除了语数外,我还学了国学、围棋、国际象棋等课程。”安新小学大王校区学生辛紫涵高兴地说。

  安新小学大王校区校长郭宝国介绍,该校学生享有和县城学校一样的教育资源,在课程设置、学生兴趣社团组建、课外活动种类上,要比乡村小学更丰富。为让孩子们更快地融入新生活、适应新环境,学校还开展了流动少年宫进校园、关爱进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等一系列活动。

  为保障征迁群众子女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安新县教育局专门成立征迁群众子女入学安置办公室。按照“集中安置为主,分类安置为辅”原则,根据征迁群众实际租住地和本人意愿,对学生进行分类安置,做好学生信息档案管理。目前,安新县318名征迁群众子女全部得到妥善安置。其中,在安新县内就读的有245人,县外就读73人。

  前不久,安新县举办了征迁群众专场招聘会,68家进场招聘企业提供了4000多个工作岗位,当天有500余人初步达成了就业意向。为提高征迁群众技能,安新县还面向征迁群众,开设了面点、电工、创业、种植苗木等专业培训班,让征迁群众有一技之长。

  此外,安新县还鼓励征迁群众再创业,为他们提供创业帮扶及建议。在税务局、市场监管局设立征迁群众专门的窗口和绿色通道,缩短各项事务审批期限,优先将征迁群众的创业计划列入创业孵化基地。

  安新县征迁保障中心主任李东坡表示,征迁安置是建设发展新区的基础性和保障性工作,妥善解决好征迁群众周转过渡期间的生产生活问题是提升群众幸福生活水平的大事。安新县将持续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群众的心坎里,切实做到回迁过渡有保障、服务群众不打烊,不断提升征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记者原付川)

手机预约、动态生成…智能公交将“响应”雄安新区

2019-12-24 11:52:05 来源: 河北日报

  原标题:智能响应式公交:共享出行 动态生成

  ——雄安新区未来交通解读(二)

制图/褚林

  以乘客出行便捷为导向,打破不同交通方式、不同运营主体之间的壁垒,建立多元化服务、一体化组织、市场化运营、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公共交通系统……雄安新区管委会近日印发的《关于推进交通工作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中提出,不断推动公交服务创新提升,到2025年,优质多元的公共交通系统在雄安新区基本建立。

  未来雄安的公共交通将如何布局、又会有哪些特色?记者就此采访了参与雄安新区公共交通系统设计的相关专家。

  提供多样化、可选择的公交服务

  未来雄安的公交服务将是多样化、可选择的。

  在这里,你将可以通过定制化公交和响应式公交,享受更便捷、舒适、体面的个性化公交服务。

  雄安新区交通专班工作人员沈帝文向记者介绍,未来雄安将提供贴合乘客需求、可靠易用的公共交通服务,人们来到雄安,不需要小汽车也可以轻松到达目的地。“除了传统公交线路以外,未来雄安居民出行还可以选择手机预约、动态生成的智能响应式公交,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出行服务。”沈帝文说。

  绿色、智能将是未来雄安公交的主题词。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研究院副院长江捷表示,“绿色是新区发展的普遍形态,新区应倡导公交和慢行等绿色健康出行方式,紧密结合需求特征,为乘客提供便捷、可靠、多样化的公交服务。”

  人民满意、绿色智能的交通出行服务,重点是要鼓励共享出行。目前城市中大部分小汽车都是一人乘坐,道路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其综合成本不仅包括个人需要担负的费用成本,还包括造成交通拥堵、污染、噪音、事故等隐形成本。

  雄安要避免产生“大城市病”,将大力倡导共享出行的理念,将共享和合乘植入到雄安公交的基因中。沈帝文介绍,“举例来说,如果出行需求比较集中,可优先采用‘大公交’车型,按照相对固定的线路行驶,满足大客流要求;出行需求较低的时候,可考虑采用10-15座的‘中小巴’车型,适当加密站点、灵活动态调整线路,尽可能贴近居民需求。”

  根据《指导意见》,雄安还将探索建立与城市开发时序紧密结合、适度超前的基本骨干公交网络,提供高质量的普惠出行服务。同时,雄安还要引入智能化和轻量化的新型公交车辆装备,既可以提高服务品质,还能降低能耗和交通运输成本。

  建立“政府+平台+市场”公交管理模式

  如此庞大复杂的公共交通网络,该如何实施管理?沈帝文描绘了新区公共交通网络管理的模式——未来,我们的大公交、小公交、出租车、共享单车等各类交通方式,都将纳入统一的公交体系当中,乘客根据自身需要,通过一个APP就可以定制出行组合,由一个统一管理平台负责保障乘客在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便捷换乘、无缝衔接,实现一次下单、一次支付就能自由畅行雄安。

  《指导意见》提出,建立“政府+平台+市场”的公交管理模式。建立新区统一交通运营管理平台,提升公交行业建设和管理水平。通过归集和应用交通大数据,制定服务最优、社会效益最大化的运营方案和调度规则,促进不同交通方式间相互协作,实现“门到门”全程服务。探索第三方机构监督考核制度,持续提升公交管理服务水平。

  “我们将探索建立‘政府决策、平台管理、市场运营、第三方监督’的公共交通管理模式。”江捷表示,通过在政府和运营企业之间建立一个专业化的运营管理统筹机构,一方面充分利用大数据对乘客出行规律进行挖掘,提前预判出行需求和优化运力布局。另一方面通过合约管理方式,对不同交通服务进行统筹规划、调度和考核,保障乘客在出行过程中衔接顺畅、便捷换乘。

  根据《指导意见》,未来雄安会积极选择优质的市场合作伙伴开展公交运营,建立严格的服务质量考核和退出机制,实现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保障乘客享有最高水平的服务,也推动实现公交成本透明化,合理管控政府财政负担。探索可持续经营的财务模式,建立差异化票价标准,基本公交服务采用公益性票价,定制化和响应式公交等个性化服务则探索市场化票价,最大程度地让群众享受到采用公共交通方式出行所带来的实惠。(记者 吴安宁)

雄安新区首个5G智慧银行网点揭牌

2019-12-20 16:39:31 来源: 河北新闻网

  今天,雄安新区首个5G智慧银行网点——中国农业银行雄安市民服务中心支行正式揭牌开业,该网点的投用,实现了全球首个真正意义上的5G商用。

  据了解,中国农业银行以该5G智慧网点为依托,利用网点5G网络环境,通过“智慧货架+刷脸支付+智能配送技术”的配合使用,将银行与周边商圈进行深度融合,打造服务生态圈,更好服务新区居民生活。针对雄安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的功能定位,该网点对接服务疏解企业客户,落地了全国首家疏解企业助力平台,可根据新区疏解企业发展阶段、生产规模、企业性质和行业特色,为每一个客户提出针对性的金融保障方案,并结合5G网络远程专家坐席,还可提供实时的咨询服务,打造企业全自助顾问式金融服务场景,扫除企业金融需求信息不对称的痛点。另外,结合5G技术,中国农业银行还搭建了数字村庄政务平台,政府管理部门可以通过该平台实时查看征迁群众基本居住情况,群众也可以通过平台获取各类政策、医疗、教育、就业、生活信息。

  农业银行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该网点依托雄安新区率先开启的5G切片试验网,运用5G切片技术,解决传统网络环境中移动设备便捷性与安全性不可兼得的问题,突破传统移动金融服务的安全问题和远程监管障碍。

  据了解,5G切片技术是指将一个物理网络切割成多个虚拟的端到端网络,每个虚拟网络之间,包括网络内的设备、接入、传输和核心网都是逻辑独立的,且每个虚拟网络可以有不同的功能特点,可以面向不同的需求和服务,在带来安全性的同时,也能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新区设立后,中国农业银行立即出台关于全面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在四大行中率先成立雄安分行;总行与新区管委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强化全面、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中国农业银行还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将雄安新区作为全行信贷业务改革创新试验区,建立信贷业务审批“直通车”机制,支持京雄城际铁路、“千年秀林”、雄安市民服务中心、新区高速公路建设等项目建设。

  截至2019年11月末,中国农业银行雄安分行各类存款213.71亿元,各项贷款15.53亿元;服务对公客户3915户,在三县发卡123万张,新区居民约80%持有农行卡。布放惠农通取款点661个,乡(镇)覆盖率100%,行政村覆盖率81.7%。(记者吴安宁)

河北雄安新区殡葬协会成立

2019-12-24 16:45:02 来源: 中国雄安官网

  近日,河北雄安新区殡葬协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在雄县举行。

会议现场。高展 摄

  河北雄安新区殡葬协会的筹备与成立严格执行社会团体登记法律制度。在新区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和三县民政部门的指导下,多次召开筹备会议,严密制订方案,广泛征求意见,形成《章程草案》《财务管理办法》《会费标准》《选举办法》等文件,并通过会员大会审议,初步搭建了协会基本管理制度。在组织架构方面,遵循代表性、广泛性、专业化、多元化同步的原则,老中青不同年龄层次、精细业态、职业经历搭配,使协会能够成为新区殡葬行业的真正代表。经协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无记名投票表决,选举了徐克强任协会会长,王增会任协会常务副会长,孙智勇、董自贤、邱忠文、赵军、董自学、陈长彪、鲍立新任协会副会长,高展任协会秘书长。

  新当选的河北雄安新区殡葬协会第一届理事会成员一致表示,协会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人民群众关心的殓、殡、葬、祭等一系列具体问题入手,以实际行动参与并倡导丧葬习俗改革,培树文明殡葬新风,助力雄安新区惠民殡葬、绿色殡葬、智慧殡葬、人文殡葬跨越式发展,并自觉接受各方监督,使协会真正成为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促进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