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雄安官网12月4日电 12月3日上午,林双川诗集《我想做雄安的一棵树》出版座谈会在北京金隅大厦举办。来自北京、河北雄安新区的六十多名作家、诗歌评论家、文化学者以及新华网、人民网、半月谈、经济日报、中国雄安官网、中国诗歌网等多家媒体人士出席座谈会。
活动现场。刘向阳 摄
林双川,中国雄安官网编委、顾问,历任新华社记者,高级编辑,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半月谈》主编。《我想做雄安的一棵树》是他深入雄安一年多体验生活创作的一部诗集,收入雄安诗歌100多首。
座谈会就诗歌如何“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展开热烈讨论。
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在书面发言中说,“新时代,呼唤文化工作者抒写新史诗。这是新时代文化工作者应有的责任担当,也是创作的方向。雄安故事,也是中国故事。林双川深入雄安新区,写出一批反映雄安风貌、建设者和三县老百姓投身新区建设情怀的诗歌,值得肯定。”
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国诗歌网顾问、《中华辞赋》总编辑闵凡路说,“书写时代精神,讴歌人民创造,是当代诗人的历史使命。林双川的雄安诗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他深深地爱上雄安这片热土,每日一诗,赞颂雄安,赞颂雄安人。他的诗有激情,有韵味,有时代感,有烟火味。”闵凡路还谈到新旧体诗的关系。他主张新诗和旧体诗相互学习,彼此借鉴,取长补短,共荣共茂,共同书写中华民族新史诗,共同讴歌民族复兴中国梦。
中国作家出版集团文学与出版管理部主任、原《诗刊》编辑部主任杨志学说,“从诗歌史的角度,林双川的诗歌是对新中国诗歌传统的美好传承和发扬光大。从诗的风格看,林双川的诗属于雄壮奔放的,用它来表达雄安非常合拍。如《中国,有个地方叫雄安》等,既有雄壮也有优美。从诗歌与时代的关系看,林双川的诗歌有这个时代的强音。”
与会者在发言中认为,文化工作者要积极深入火热的生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正确准确地反映时代、书写时代,创作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作品。
林双川诗集《我想做雄安的一棵树》。刘向阳 摄
林双川也在座谈会上分享了他的诗歌创作体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节目主持人苏扬,著名朗诵艺术家、“诗话雄安”2019雄安新区诗词诵读大会总导演吉雅瑞德等嘉宾及北京诗歌爱好者朗诵了林双川诗歌《中国,有个地方叫雄安》《雄安,请记住这个秋天》等。
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原人民日报社编委、海外版总编辑王树成,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新华每日电讯》原总编辑解国记,《半月谈》常务副总编辑王运才,中国外文局原常务副局长郭晓勇,中国微电影大典组委会副主席、著名词作家李勤,中国作协会员、安新县作协主席阿民等出席座谈会。
林双川诗集《我想做雄安的一棵树》发布会同时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