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国家发改委发布《绿色生活创建行动总体方案》,明确到2022年绿色生活方式得到普遍推广
—— 出行、居住、生活,都将是绿色的!
垃圾分类是创建绿色社区的重点。图为重庆市沙坪坝区覃家岗街道新鸣社区居民把可回收垃圾放进社区立德智能垃圾分类回收设备。孙凯芳 摄
“绿色生活”有了新目标。国家发改委日前印发《绿色生活创建行动总体方案》(简称《方案》),统筹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绿色商场、绿色建筑等重点领域的创建行动。《方案》明确,到2022年,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取得显著成效,生态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绿色生活方式得到普遍推广。
这些目标如何完成?将对生活带来哪些改变?记者进行了采访。
到2022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60%
“千年大计”雄安新区正在热火朝天建设中,如何将环保节能与快速发展融合,是关键议题之一。
雄安新区,“新”在绿色。雄安市民服务中心,承担着雄安新区的规划展示、政务服务、会议举办、企业办公等多项功能,于2018年5月竣工。经过大雨洗礼,路面却依然干爽的秘诀是什么?原来,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在建设中融入了“海绵城市”理念,在绿地、人行道设置透水砖、车行道设置透水沥青,停车位设置植草砖,使雨水在流动过程中经浅草沟的渗透,过滤后再进入雨水收集系统。
除了“海绵城市”,在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项目中,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应用预制装配式、模数化设计、模块集成、BIM技术、智慧建造等创新技术,实践了绿色可持续以及智慧新城市的创新理念。绿色理念还体现在建筑材料上。全钢结构框架、预制墙体、集成房屋等工厂化的建筑构件在项目上大量应用,减少了现场施工作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和损耗,提高了工作效率。
雄安新区只是一个缩影,近年来,全国多地积极推进绿色建筑行动,绿色建筑正走近人们生活。
《绿色生活创建行动总体方案》提出,到2022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60%,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取得积极成效。
具体看来,新建建筑和改扩建建筑将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设和运营,提高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绿色建筑星级标准要求。既有居住建筑将开展节能改造,积极采用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引导用户合理控制室内温度。建筑施工本身,将提高绿色建材应用比例,积极引导超低能耗建筑建设。
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中国建筑行业已具备大规模承建绿色建筑的实力,并拥有许多全球领先的创新成果。
在第15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上,一系列绿色智慧装配式建筑的最新成果吸引了众多目光。基于光纤光栅的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可对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为高大精尖工程安全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工程弃土免烧复合透水砖工艺与“海绵城市”理念融合,可帮助消纳建筑渣土;中建科技智能建造机器人,可以根据不同的安装需求,对发泡陶瓷板进行镂槽加工,使发泡陶瓷板成为功能性建筑材料。
一系列“黑科技+绿色科技”产品的推出,正在助推“绿色建筑”创建行动的落实。
百万人口以上城市是绿色出行创建重点,服务满意率力争不低于80%
绿色出行,是绿色生活的重头戏。《方案》明确,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公交都市创建城市及其他城区人口100万以上的城市是创建对象,鼓励周边中小城镇参与创建行动,力争到2022年,60%以上的创建城市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0%以上,绿色出行服务满意率不低于80%。
绿色出行什么样?《方案》强调,加强城市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系统建设管理,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交通服务水平,实施旅客联程联运,提高公交供给能力和运营速度,提升公交车辆中新能源车和空调车比例,推广电子站牌、一卡通、移动支付等,改善公众出行体验等。
记者了解到,解决公共交通可达性难题的“动态公交”已开始试行。
不少上班族不喜欢坐公交车的一大原因就是掌握不好时间。在北京工作的小黄表示:“如果想坐公交车上班,我就要提前半个小时出门,以防等不到车。有的时候在车站等十多分钟都没车,上班肯定就迟到了。”如今,随叫随到、可以拼车的公交车也来了!11月12日,动态公交正式落地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动态公交有效串联西安地铁二号线及四号线,解决区域内乘客出行通勤等需求,乘客可在车辆运营范围内用手机一键预约。
动态公交有三大特点:一是预约出行,随叫随到。提前或实时接受乘客出行请求,按照乘客需求安排车辆、规划路径,实现“预约出行,随需而至”;二是一站直达,无需换乘。根据乘客需求科学合理规划路径,实现起始点乘客和中途上车乘客全部点到点一站直达,无需换乘;三是全域动态,集约出行。将乘客数量、乘客位置、车辆座位、路程时间、运行区域等要素,依照动态优化算法进行全域精准匹配,实现乘客出行与车辆运营的高效利用,满足集约共享出行需求。
动态公交相关负责人表示,动态公交将对公共交通服务形成有效补充,增加当地公共交通可达性。据悉,动态公交已在青岛、西安等地上线运营。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西安航天基地的承运车辆全部由新能源车辆组成,进一步推动了公共交通的节能减排。
绿色社区, 整洁、舒适、安全、美丽是目标
走进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的某小区,2个大型绿色“信箱”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虽然它们外形酷似信箱,但却不是寄信用的。该小区居民王阿姨说:“这个是旧衣物回收箱,另一个是旧电池回收箱。有了它们,我的旧衣物也有了归属。家里有一些衣服平时不穿,但是也舍不得扔,现在把它们放进旧衣服回收站,也不会觉得浪费了!”记者走访发现,附近大部分社区都配备了旧衣回收站和废旧电池回收箱。
社区绿化率近年来也成为衡量社区品质的重要因素。链家销售经纪人小韩告诉记者:“现在客户来看房都会关注小区的品质,绿化率就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一般来说比较好的小区绿化率都在30%以上。”
中国的绿色社区建设由来已久,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出现了一批环保社区。2001年,有关部门联合颁布《2001—2005年全国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纲要》,在国家层面提出绿色社区创建任务。自此,绿色社区建设步入正轨。目前,全国已有绿色社区1万多个。
此次绿色社区创建行动,以广大城市社区作为创建对象,涵盖了社区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促进社区节能节水、绿化环卫、垃圾分类、设施维护等工作有序推进;社区基础设施绿色化,采用节能照明、节水器具;营造社区宜居环境,优化停车管理,规范管线设置,加强噪声治理,合理布局建设公共绿地,增加公共活动空间和健身设施;培育社区绿色文化,开展绿色生活主题宣传,贯彻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发动居民广泛参与。绿色社区的创建规划是,到2022年力争60%以上的社区达到创建要求,基本实现社区人居环境整洁、舒适、安全、美丽的目标。
南开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副院长徐鹤认为,绿色社区应当是旨在实现“人—社会—自然”三者和谐共生、共荣、共存、共进的生活生命共同体。目前一些绿色社区建设还停留在生态景观层面,把绿色社区建设等同于社区的绿化美化,下一步绿色社区的创建还要在绿色文化方面加快补短板,使绿色生活的理念深入人心。(记者 徐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