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长城网

传承文脉寄乡愁——对话容城籍青年学者、画家孙居超

2019-08-20 16:29:21 来源: 长城网

孙居超

  他是“容城三贤”之一孙奇逢的后人,受其影响,从上学到现在,一直研习其学术思想的博大精深。他幼年学画,终成为一名青年画家,寄托乡愁,融古今文化于一体,始终在书画艺术创作之路上勇于探索。他就是容城县籍青年学者、画家孙居超。

  记者:是什么因缘让你走上书画艺术之路?

  孙居超:我对书画感兴趣,是小时候看到家族中的老人写春联开始的。后来,接触到许多有造诣的老先生,我向他们请教、学习。家族中有一位族兄书法很好,我常去讨教。在他那里,我见到了家族历代的谱牒,誊写精工,图文并茂,给我很大影响。看着那些精致的小楷,我当时就萌生了要把字练好的想法。读初中时,我便经常参加县城的书画活动。上高中,我学的是美术专业,后来考上大学,也是选择了国画专业。2008年大学毕业后,我还是按着自己的兴趣,以书画为生,直到现在一直没有离开书画艺术的创作之路。

  记者:作为孙奇逢的后人,你是如何理解这位明末清初大儒的?

  孙居超:孙奇逢是明清之际学者,与李顒、黄宗羲齐名,并称“清初三大儒”。在中国儒学史上,孙奇逢的地位显赫,在《清史稿·儒林传》中,他被列在第一位。他的一生著有《理学宗传》《读易大旨》《四书近指》《书经近指》等传世的哲学专著。

  从学术角度来说,孙奇逢“气魄独大,北方学者奉为泰山北斗”。其学术思想博大精深,我目前尚在学习研究阶段。但是,他的学术之所以能够“起顽励懦”,虽贩夫走卒听其一言也“向上为人”,又有他极平易的一面。可以说,这是他实实在在的“治世之功”,正如他说真正的学问在“日用饮食之间”,极其强调日常的践履,是其学派一大特色。而“躬行实践”是他学术的着脚点。他的学术是主张亲身实践,有着较强的体验性。

  记者:请谈谈孙奇逢的思想对你的成长产生了哪些作用?

  孙居超:对于有着“金容望族”之称的容城孙氏来说,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征君公孙奇逢都是这个家族的灵魂人物。以孙征君思想为主的孙氏家学影响了本家族几百年,当然,还会继续影响下去。

  我很小的时候,就听家族中的老人及村中的耆宿在茶余饭后,讲“三贤”的故事。13岁时从学于族兄孙居容先生。他是一位学问很好的老师。他的屋里挂着一幅孙征君的画像,两边对联“内圣外王无遗理,知先觉后有馀芳”。他给我讲这画像是祖先,这是康熙时容城知县孟长安撰写的,讲容城的历史,讲“三贤”。我一听就入迷了,由此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

  迄今为止,我有三个书斋名,即:“续兼山堂”“识贫草堂”“境会书屋”,可以说,是对孙征君学术的学有所得吧。“续兼山堂”是早年居容族兄所赐。他给我写的一幅家联,上联“续兼山堂传孝友”,取前四字作斋名。“兼山堂”是孙征君在夏峰的故居;孙征君特殊的经历,对“贫”字讲得极多。我十多年客居在外,对事态的体察、生活的经历都有很深的感悟,而理学家的书是“一剂良药”,能使你很好的成长起来,于是取“识贫草堂”为斋号自勉;“境会书屋”的斋号则与我本专业有关。孙征君有一首诗《有会》,前四句是“学无究竟,功无定程,身与境会,其性自灵”。我觉得这和画论中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相通的。身与境,造化与心源是一个画家永恒的话题。

  记者:你认为孙奇逢的思想对当今社会有何意义?

  孙居超:无文化传承,无雄安未来。雄安新区的建设发展离不开雄安文脉的延续。孙征君有着“北方孔子”之誉,黄宗羲曾评价说“北方学者大概出其门”。如果我们顺着 “文脉”向上溯,你会发现,到了清初,北方各地或多或少都会和孙征君产生联系。比如颜李学派,颜是师承王余佑的,王余佑便是孙征君很重要的一位弟子。孙氏的堂号为“孝友堂”。他以孝友治家,写有《孝友堂家规》,足见其对日用伦常的重视。我想现在仍不乏实践价值。我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倡导社会和谐,孙征君践行过的这些理念,对现实仍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作为当地文化成就最为卓越的一位先贤,无疑未来依旧还会成为文化上的符号。

  记者:请结合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谈谈在书画方面创作的心得。

  孙居超:我最初主要学习海上画派代表人物吴昌硕,学的是文人画的路径。著名美术家陈师曾说文人画有四要素:人品、学问、才情、思想。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优秀文化的陶冶。书画也是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书画的内容与形式来说,讲求“诗书画印”的融合统一。这就给学习者提了一个很高的要求,需要不断地自我提升,不断地思考与实践。这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的过程,气质变化的过程。书画除了专业技法之外,追求的是一种精神品格,这种影响不会是具体的一笔一划,而会在画面中反应出来。

  我在创作过程中,经常会在画面上题一些乡邦前贤的诗句,如我曾画一幅梅花,题上孙征君诗句“天于霜雪含春意”。一次游览白洋淀后,我作了一幅水墨荷花,题上鹿伯顺先生(鹿善继,定兴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的诗句“馥馥莲芳入梦来”,一是对此文化的体察理解,二是这些前贤都堪称楷模。这些诗句不但丰富了画面内涵,还有乡愁的寄托,古今的沟通,文化的认同。

  记者:作为一名青年学者和画家,未来有哪些期待或打算?

  孙居超:多年来,书画创作成为我日常生活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书画一如初心。雄安新区设立后,各种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令人鼓舞。我也经常受邀参加。

  目前,我正在篡修《容城孙氏族谱》,是孙氏自明代创谱以来第十八次递修。这是一项很大的工程,幸赖合族齐心协力,指日可待。同时,我与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整理发掘一些乡邦文献,不定期举行读书会,研习“三贤”文化,相信我们的活动会持续进行下去,也期待更多的人加入。雄安的建设发展激发了我的创作热情,我以反映家乡文化为主题的创作会多起来。家乡的优秀文化、自然景观、一草一木,都是自己熟悉的,都可入诗入画。我未来将进行主题展览,展示家乡的文化。(记者 王渊)

责任编辑: 王晓娟
关键词:
+1
新闻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我网立场

02002003010000000000000001111180121024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