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的设立,对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因此,我们更需要关注雄安,关注它的历史、现实与未来。
雄安新区甫一设立,便在学界掀起了研究热潮。河北大学率先成立了“雄安新区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组,并于2018年底出版了《雄安历史文献系列丛书》。此外,还有大量的学术论文发表。这些都推动了雄安新区的历史研究。然而,全面系统介绍雄安新区的地理、历史与文化的书籍却为数不多,面对这一情况,作为历史学者的彭秀良、马景文合作撰写了《雄安新区:地理、历史与文化》(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9年4月出版)一书,力图全面挖掘和展示雄安新区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状况,兼及经济和社会发展。
“让读者跟随雄安新区历史文化发展的轨迹,循序渐进地深入其强劲肌体的内部,完成一次探幽之旅”。这是作者的写作初衷和著述遵循。正是怀着这样的目的和雄心,两位作者除了翻阅大量的历史文献外,还做了大量实地考察及访问工作,努力做到文献资料与口述史料相互印证,实现学术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统一。
全书共分七章,第一章为自然地理环境,作者首先概述了雄安新区的地理位置和概况,介绍了该地区的地形与水系,并重点探讨了“华北之肾”白洋淀的历史与现状,可谓详略得当。第二章行政区划沿革,亦是如此。雄安新区所包含的雄县、安新和容城三县都具有千年历史,它们的行政沿革极为复杂,但作者通过翻阅大量文献资料,系统梳理了三县行政区划的历史沿革,并以表格的形式,直观地呈现出来,使读者一目了然。第三章历史演进轮廓,则重点讲述了雄安新区历史上一些重要事件、人物和美丽传说,让读者得以了解这一地区的厚重历史。第四章所述的经济社会发展,则聚焦于该地区经济社会变迁,也就是该地区是如何从传统农业化形态逐渐向近代化转型的历程。第五章的人文地理景观和第六章的地域文学艺术,则选取该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艺术,展现其丰厚的文化积淀。第七章则是通过解读《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展望未来,对建设千秋之城充满信心。
可见,该书较全面地介绍和梳理了雄安新区的地理、历史与文化,是一本兼具学术性和通俗性、适合不同读者群体的作品。
该书作者彭秀良是历史学者,出版有《段祺瑞传》《冯国璋传》《王士珍传》等。尤其是与人合著的《幽燕六百年:京津冀城市群的前世今生》,对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的三地城市互动关系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和梳理,可以说为本书的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马景文是保定学院中文系老师,具有良好的学术背景和文字功底。两位作者的合作,使得该书既有严肃性,又富有文采。同时,两位作者又都是河北保定人,对家乡充满感情,笔触之下,尽显对家乡的挚爱。
雄安新区不仅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更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对于正处在规划建设阶段的雄安新区来说,开展历史文化领域的基础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书必将对普及雄安新区的基本知识和推进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起到重要作用。(万鲁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