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块被绿色环保编织网覆盖的土地上,雄安站将在明年拔地而起。(记者佟亚涛 摄)
雄安站明年底建成 半小时到北京
进入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的建设工地,眼前的土地被绿色环保编织网覆盖,吊车林立、机器轰鸣。明年年底,“高铁门户”雄安站将在这里拔地而起,20分钟即到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半小时到北京、天津,1小时到石家庄……
工地一侧树立的雄安站效果图(记者佟亚涛 摄)
从建设人员的介绍中,记者脑海里浮现出一个现代、便捷、人性化的综合交通枢纽。便捷、人性化,指的是雄安站在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乘客普遍吐槽的高铁进站难、换乘难等问题。
建设人员告诉记者,目前,不少高铁站把城市分割成了不同区域,导致南北广场之间无法通行等问题。在这里,地下通廊建设避免了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切割。相比“高铁站”,建设人员更愿意用“枢纽”来形容它:“雄安站把各种交通工具融合在一起,汽车、高铁、城轨、公交,实现不出站就能换乘。其他的火车站可能把城市分为东、南、西、北几个区域,但是雄安站通过地下的城市通廊,乘客可以从火车站里穿过去,不会把城市功能区域分离开。”
交通一体化给乘客带来的最大便利,就是进站更加方便了。设计人员透露,未来从站外到车上,只需要十分钟,“可能10分钟前你在站外的咖啡厅喝了杯咖啡,10分钟后你就已经上车了。”
根据规划,站房的地上一层是地面候车大厅和配套公共场站,二层是铁路站台层及轨道交通R1、R2线预留站台层,三层是高架候车大厅,地下是商业开发区域和地铁M1线。“地上、地面、地下立体化的交通布局,充分利用了桥下候车的优势和地铁换乘的条件,最大限度地降低旅客的换乘时间。”雄安站工程管理人员常士峰说。
工人在紧张施工中(记者佟亚涛 摄)
破解“大城市病” 探索治理交通拥堵
在内部,雄安新区承担着破解“大城市病”难题的责任,比如说交通拥堵问题。
有专家认为,最好的城市交通是没有交通的交通。对于这一观点,中交雄安投资公司副总经理王岳平很认同。他说,在大城市中,造成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在于“职住分离”引发的潮汐式流动。雄安新区在规划建设中,将就业、居住混合配置,从根本上减少出行,尤其是私家车出行。
王岳平介绍,他们提供的“中交方案”,设计了三层交通体系,分别是地面宜居交通层、下沉快速路交通层、地下空间通达层。其中,最上层的地面宜居交通层,就是以公共交通为骨干,步行和骑行为主体,打造慢行交通体系。王岳平表示:“雄安是一个公园式的城市,最上面一层留给老百姓,除了公交车外没有其他私家车。人在上面可以步行,也可以骑自行车,几乎没有红绿灯。”
根据规划,雄安鼓励公共交通出行,公交、自行车、步行等绿色出行模式将占市民总出行方式的90%。
未来雄安新区将以公共交通为主,步行和自行车共同构建慢行交通。(央广网发 雄安发布供图)
当然,公共交通并不是“挤公交车”,而是通过智能公交调度系统,实现定制化出行。“我们有智能公交调度体系,比如有40个乘客,我们就调度这40个人,人人有座。不是挤公交车去上班,是优雅地坐公交车去上班,这样的公交车就变得更有吸引力。”王岳平说。
一方面,探索缓解“大城市病”的药方,另一方面,打造未来城市出行的模板。雄安交通出行,不能走“先拥堵,再治理”的老路,规划先行,新区有不可比拟的后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