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北京日报

“水乡人”赵克琪 抢救打渔技艺 留住白洋淀乡愁

2019-05-10 11:38:04 来源: 北京日报

  

安新县城的几家酒店里,都挂着赵克琪的摄影作品。记者 邓伟摄

  “我是端村人,我们村才是真正的白洋淀。”土生土长的安新人赵克琪满是自豪,他还是一位摄影师,专拍白洋淀。4月底,记者跟随他来到安新县端村码头。三艘十多米长的摆渡铁船停靠码头,船舷与岸边用大块铁板连接,汽车、三轮摩托车可以直接开到船上。几分钟后,摆渡船便起航开往对岸的任丘市。这里虽然不是景区,但是仍然保持着淀区人民日常的出行方式,这一切早就保留在了赵克琪的相机里。

  赵克琪的网名叫“水乡人”,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没有离开白洋淀。从小在淀区长大的他,后来成为教育工作者,他待过的几所学校都在白洋淀旁,退休后,他更是天天往白洋淀跑。春季草长莺飞、夏季荷叶连天、秋季蒲苇金黄、冬季银装素裹,尽收眼底,“白洋淀的美,永远也看不够。”

  “走!带你去看看不一样的白洋淀。”自从雄安新区设立后,安新白洋淀的关注度也逐渐提升,摄影师、旅行家纷至沓来。赵克琪对于“影友”的询问都是非常耐心。中午过后,赵克琪带领记者前往距离县城5公里处的大张庄村。这里的码头显得格外静谧,水面没有任何波澜,远处的芦苇黄绿相间,若隐若现,不时有野鸭从水中划过。当地村民一边用手摇着小船,一边向岸上的赵克琪打招呼。赵克琪曾在这里拍下一张“得意之作”。2013年3月20日一场大雪降临安新县。当时赵克琪正在县城的家里做饭,看到窗外雪还在下,但是远处有放晴的预兆,他急忙背起相机直奔大张庄村。到了淀边不一会儿大雪就停了,远处露出了蓝天,在白云的映衬下格外透亮,淀水也更加清澈。他迅速打开镜头盖设定好相机参数,找好拍摄角度,不断变换方向咔咔咔狂拍起来,20多分钟后积雪融化了。小岛、鱼鹰渔船、苇垛、柳树,以及这难得的春雪被定格在镜头里。

  白洋淀动植物多样,赵克琪拍过的鸟类不计其数,就连湿地保护单位的环境考察有时都要向他请教。白鹭多出现在端村白洋淀西南部,白骨顶鸡主要在前塘,黑翅长脚鹬主要在浅水区域,夜鹭经常出现在田庄鲥鯸淀,赵克琪对鸟类在淀区的分布如数家珍。现在新区已经取缔了网箱养鱼,集中处理淀区垃圾,白洋淀的水质越来越好。他说:“黄嘴白鹭对水质要求很高,今年数量特别多,说明水质正在变好。”

  不过,若想捕捉鸟类的动作画面,那着实需要费一番功夫。2009年7月9日,为拍到水鸟抓鱼的镜头,赵克琪带着方便面、火腿肠和几瓶矿泉水,早上6点多钟让船工送到水上的窝棚里,支起架子、固定好相机等待黄苇鳽的出现。窝棚只有一米多高,只能蜷缩在里面,一动不动地盯着水鸟时常落脚的地方,一待就是一整天,连个瞌睡都不敢打,只怕错过精彩的镜头。他说:“虽然辛苦,但是我拍到了黄苇鳽一连串抓鱼的瞬间,还是非常值得。”

  白洋淀的美在景,更在人。浇稻秧、栽稻子,割芦苇、编苇席,采莲蓬、挖莲藕,下丝网、抄小虾,勤劳的水乡人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传统的生活方式与现代化新区交相辉映。雄安新区设立后,赵克琪更是闲不住了,整天东奔西走,用相机记录着新区的点滴变化。

  最近,他和几个朋友走村串巷,抢救、挖掘传统打渔技艺。“有的老渔民已经90多岁了,他们讲了很多不曾听过的技法。”上个冬季,他们动员了几十位老渔民,腊月里到淀里开冰捕鱼。“场面特别壮观,这是最难恢复的,40年来没有搞这项活动了。”赵克琪用镜头记录下了这个场面。目前,他们已经收集了90多种传统打渔技艺,自费投入也有十多万元。淘埝子、卷苲、扣花罩、抢回子、下密封、踩元鱼(当地人称鳖为元鱼)、黑鱼窝下粘钩、叉晒、掏螃蟹、钓鱼……这些近乎失传的打渔技艺和工具被一一详细记录下来。“我们想让后人看到这些历史记忆,留住这种乡愁。”赵克琪说。(记者 李如意)

责任编辑: 王晓娟
关键词:
+1
新闻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我网立场

020020030100000000000000011100001210130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