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 雄安新区安新县境内的白洋淀景区。
4月10日,“千年秀林” 植树作业现场。
4月9日上午,雄安新区“千年秀林”工程沙河村植树点,天空下起了小雨,来自白洋淀的车江(左)和车立祥正在给树苗固定支架。虽然这样的天气给植树造成了不小的麻烦,但工人们却觉得这场雨来得及时。
4月9日下午,白洋淀里的环卫工王老槐(左一)和同事们在湖面上打捞漂浮物。自雄安新区设立以来,白洋淀内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王二猛去年采摘的莲子,用水泡过栽在花盆里,等花开后就可以卖给游客,让他多一份收入。
4月2日,长年靠淀为生的王二猛带着游客参观白洋淀。
4月9日20时,工人们仍在卸载树苗。“千年秀林”工程分春、秋两季植树,每季施工期只有40天左右。为了赶进度、确保成活率,工人们经常加班。
4月10日清晨,太阳初升,“千年秀林”工程现场已是一片繁忙景象。
千年大计、生态先行,这是雄安新区建设的全新理念。从“千年秀林”第一棵树扎根到白洋淀生态环境的治理,一个天蓝、树绿、水清的美丽雄安正一步步向我们走来。
4月7日上午9时,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园区内,一派热闹景象。盛开的梨花、海棠花吸引着游客争相拍照。这里俨然成了新区继白洋淀之后的第二个“打卡点”。
此时,向东15公里之外的“千年秀林”工程9号地块工地上同样热闹,平原上的雾气已经消散,工人们正挥动着铁锹、锄头,栽下一株株树苗,测量、定位、栽植、支护、录入信息,刚栽种下的国槐正享受着来到雄安后的第一缕阳光。从天空俯瞰,这里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绿。
2017年11月13日,“千年秀林”的第一棵树在这儿扎根,为雄安新区未来的城市中央森林公园定下坐标。截至目前,新区已经完成13余万亩、1100多万株的造林任务。今年,新区将完成20万亩造林任务,一个天蓝、树绿、水清的美丽雄安,正一步步向我们走来。
雄安集团生态公司副总经理彭旭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千年秀林”是新区重大绿色基础设施工程,是有生命的。他将其概括为“五心工程”:由于植树造林季节性、时限性很强,参与其中的每个人不仅揪心,还得有爱心、良心、耐心,最终才能让这项工程变得暖心。
这样的暖心,每一个参与者都能切身感受到。
“这是造福子孙的工程,以后走不动了,带着孙子出门看看景,想起来就开心。”南张镇的村民李希录说。最近,他每天天刚亮就开着三轮车一路颠簸到集合点,和其他200多人组成工程队完成每天3000多棵的植树任务,平均每天收入100多元。平王乡仇小王村的陶德胜说:“我们现在是种树的,一边种树,一边跟着专家学习,等工程完工了我们就是护林员。”
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交融的生态城市——这是雄安未来的样子。其中绿是大面积植树林区,蓝是“华北明珠”白洋淀。
自从雄安新区设立后,白洋淀的治理就在一步步推进。这其中包括更加严格的生态监管、污染企业的搬迁治理、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等。
高标准的生态保护吸引了一批上市公司。桑德环卫公司就是其中的一家,他们在当地设立子公司,参与白洋淀周边环卫、污水处理等项目,并且解决了不少当地人就业。
安新县大张村58岁的王老槐在桑德环卫公司做环卫工已经快两年了,每天的工作包括水面巡视、路面清扫、环保宣传等。“以前在白洋淀打鱼,如今在白洋淀捞垃圾。”聊起自己工作的转换,王老槐一脸欣慰地说。他感觉最明显的就是村民们环保意识的提高,以前苦口婆心地劝大家别乱倒垃圾时,总有一些人不理解——“这事和你有啥关系?”“白洋淀这么大,不差这么一桶垃圾吧?”如今水面干净了,路面整洁了,当时不理解的人也加入到环保队伍中,做起了环保志愿者。看着墙上的各类标语,王老槐感慨:“新区建设人人有责,这话一点都不假。”
白洋淀环境的改善,也让祖辈生活在这里的人对未来充满信心。
4月2日上午,白洋淀,王二猛开着游船给游客讲解沿岸的景色。经过芦苇荡时,惊飞的水鸟和四散的野鸭子总能勾起他儿时的回忆:一个猛子扎下去,经常能看到野鸭抓鱼的场景。但这样的场景王二猛长大后就再也没见过了。“淀里的水一度污染很严重,靠近岸边的地方垃圾和漂浮物随处可见,好多人都不下水了。”王二猛说,“不过新区设立这两年,淀里关了好多有违规排放的厂子,水比以前干净多了,还能看到不少水鸟和鱼儿。”
4月11日,王二猛在朋友圈晒出了刚刚拿到的餐馆营业执照,他计划把工作从个体旅游转到餐饮上来。他希望随着新区建设的推进,白洋淀能够重现水清天蓝的景象,吸引更多的人到这里,那样,他的生意也会越来越好。(记者 王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