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国雄安官网
阅读正文

雄安,我的诗与远方

2019-04-07 08:59:28 来源: 中国雄安官网

  作者 林双川诵读 默 犁

  写于2017年4月6日的长诗《雄安,请留下乡愁》,这是我与雄安结缘的最早一首诗,它写于雄安新区设立后的第五天。在诗中我第一次将雄安与乡愁联系起来。没有想到,一年后我会来到雄安,而乡愁如今已成为雄安规划建设中的一个热词,我为此感到欣慰!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踏足雄安。

  时光如流,屈指不觉已抵达雄安300天。

  雄安,共和国一个崭新的地名。此前,我对雄县、容城、安新三县一无所知。几乎没有什么印象。只知道这里有个白洋淀。雄安于我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

  容城、奥威大厦、卓悦酒店、金台路、老街、小楼堤村……踏入雄安,从白洋淀火车站到容和塔周边大街小巷,映入眼帘的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千年大计 国家大事”等大红标语,它们与随处可见的三轮车,拖拉机、杂货店并肩而立辉映成趣;一望无际的麦地与容城“央企一条街”成为一道城乡接壤的独特风景线……这时时提示我:这是雄安,这是一个古老与未来交汇之地,这是一个即将发生巨变的历史节点。

  作为一个媒体人,在这一变迁即将降临的时代,能够接近它,与雄安亲密接触、作零距离观察记录,我觉得是我人生中一件幸事。

  我的镜头开始对准这片土地。对准麦地田野、蒹葭湖淀,对准怒放的山杏和玉兰,对准街头卖油条卖瓜果的小摊贩,对准蹲在路边吃午饭的打工者,对准容城三贤广场的大妈……感受大自然的春意盎然,倾听人们诉说易水秋风、燕南赵北的慷慨激昂和心中未来雄安的色彩斑斓。

  走进雄安,也走进我的诗与远方。我想用诗歌记录雄安的所见所闻,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感。

  我曾经走进即将完工的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工地,走进“千年秀林”植树现场,走进雄安的老宅子老树老井,走进白洋淀荷花盛开的渔船鱼鹰,走近满怀激情的“雄漂”青年,走近入职雄安的大学生,走近农民和下岗工人企业老板,走近新区的各级领导和普通建设者……

  在此基础之上,我酝酿创作了自己的一系列诗歌。《亲,我在雄安挺好滴》,是我发表的第一首雄安诗歌。在诗中,我表达了初到雄安的感觉。之后,陆续写作《雄安,有一座大厦》、《雄安,有这样一片土地》等,反响都比较强烈。前一篇,是歌颂新区决策者建设者为规划建设雄安夙兴夜寐、“白加黑”的忘我奋斗精神;后一篇,则是歌颂三县老百姓为新区建设付出的热情和无私奉献高尚的情怀。

  诗歌自古以来就是可歌可泣,就是有感而发。雄安的所见所闻,是触发我创作激情的原动力。因此落笔时,平时接触的人物、事件,就自然地跳出来,我只是记录,整理,所以并不怎么费劲,百行诗句,往往一气呵成迅速定稿。

  诗歌生活,成为我雄安生活的重要部分。在雄安的十个月,我一共写了长短二百多首诗歌。中国雄安官网还为此开辟了《千年共诗篇》专栏,陆续刊发诵读这些诗歌。现在,这一栏目发展为《每日一诗》,编辑拉起“雄安诗群”,吸引更多雄安本土诗人的参与,投稿踊跃,成为雄安一个诗歌新平台,影响日益扩大,且延伸到京津地区的文学诗群。

  在雄安,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这里人民的善良朴实。无论是诗友还是普通百姓,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有许多小事让我一直感念于怀。

  初冬,连续突然三天出现严重雾霾,容城一个诗友坚持开车来楼下接送我上下班,他说“天黑你骑车不安全,摔倒了怎么办?”容城街头一位修车老大爷,整天默默守在街头,我网购的一辆自行车让他检修过,此后,自行车出了毛病都找他修理,问他多少钱?他总是摇头摆手说不用,好几次我特地换了几块零钱,塞到他衣兜里,他还是掏出来摆手坚决不要,他憨厚的微笑总是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每天路过的容城路口,一位卖菜老大爷总是老远就招手示意,笑容满面问长问短,买菜时,往往临走了再抓一把香菜或者一根萝卜放进去,说“回去做汤”……

  这些体验,使我进入诗歌状态时,诗句不加思索地流出来:“这就是我们伟大的雄安人民,这就是我们深情的英雄土地!”

2018年底于容城

责任编辑: 李志强
关键词:
+1
新闻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我网立场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新闻
020020030100000000000000011100001210100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