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让群众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资源
——雄安新区保障和改善民生政策举措解读(二)
近日,容城县居民贾玲(中)在该县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记者陈建宇 摄
《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引入京津优质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资源,建设优质共享的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这些鼓舞人心的表述,让人们对未来充分享受新区带来的医疗红利充满期待。
总体规划明确要高标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引进京津及国内外优质医疗资源,建设集临床服务、医疗教育、医学科研和成果转化为一体的医疗综合体。
2018年11月22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与容城县人民医院医疗帮扶合作协议书》签署,双方将通过共同开展以医疗卫生服务为主体的密切合作,进一步实现互利互惠、功能互补的分级就诊模式。当天,“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技术合作医院”揭牌。
“提供优质高效公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是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是新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支撑,也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省疾控中心副主任、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医疗卫生组副组长李建国表示,目前,新区三县医疗保障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服务水平与新区规划建设目标要求尚有很大差距,快速提升现有三县医疗保障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是当务之急。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还将对雄安新区第一家新建现代化医院——雄安新区宣武医院提供办医支持。根据协议,北京市卫生计生委支持新区医疗卫生建设,采取“交钥匙”方式支持雄安新区建设1所高水平综合医院,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托管办医。
“雄安宣武医院新建项目就是新区医疗卫生规划建设的典型项目。”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副局长刘建民表示,希望通过帮扶,充分发挥宣武医院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的管理理念、品牌优势和技术实力,重点在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心内科方面共同打造技术过硬、特色鲜明、服务同质、水平领先的区域优势学科,专业提升雄安新区特别是容城县人民医院的服务能力、技术水平和人才梯队建设水平,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服务。
“三帮”模式,有望使三县现有医疗卫生机构快速实现提升,保障新区医疗卫生服务供应和公共卫生安全。为此,新区公共服务局与国家卫健委相关司局多次深入调研,并与京津冀卫生部门反复协商,最终确定了帮建、帮提、帮教的帮扶工作形式。
——派遣专家团队进驻,帮助受援机构开展常见病及多发病学科、重点学科或紧缺学科建设。
——通过专家现场或远程指导、人员培训等方式提升现有学科的专业技术水平。
——帮助受援机构培养学科专业人才和业务骨干。以3年为期,目标为“达到京津冀区级先进水平”。三县所有15家县直医疗卫生机构均在被帮扶范围内。
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副局长贺晓新表示,雄安新区对口帮扶的全面实施,将在雄安新区汇集京津冀55家顶级医疗卫生机构,同时也将有120多位专家入驻新区三县开展对口帮扶和能力提升,其中雄县目前入驻机构12家,入驻专家34人。新区医疗卫生事业即将在京津冀的帮助下,实现帮扶全覆盖,进入快速提升期。
“在帮扶对接中,进行人才培养,着手建立并提升全科、专科医疗水平,着力向智能医疗、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方向发展,切实提升新区整体医疗水平。”贺晓新表示,总体规划明确加快应急救援、全科、儿科、妇产科等领域建设,建设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区域卫生应急体系和专科医院。
“我们已经与北京妇产医院进行了充分对接,目前三位专家长期在我院坐诊,解决了很多疑难问题。”容城县妇幼保健院院长牛涛说,根据北京方面专家建议,该院正打算开设高危孕妇专科门诊,预防胎源性疾病的发生。
对口帮扶显著提高了受援地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通过对口帮扶,能够建立一支不走的专家队伍,实现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省中医院与雄县中医院在去年初展开对接,目前省中医院普外科的巩子星、血液科的王永敏、肾病科的马赟三位青年骨干已经长期驻留帮扶。他们制定了医联体对口帮扶计划,针对当地医生“一岗多职”缺少专业化理论的特点,定期开展专科学术交流和业务培训,促进特色科室专业细分,提升医疗的专业化水平。
贺晓新表示,新区建设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充分发挥京津冀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的帮扶作用,提升雄安新区现有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既是满足新区三县现有100多万群众医疗卫生服务获得感的需要,也是新区进入建设发展新阶段,保障建设大军职业健康、公共卫生安全的需要。
目前,新区正在规划、调研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大力发展智能医疗,建设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中心,逐步构建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新区设立近两年来,无论是在新区起步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研究编制,还是在京津冀对口帮扶新区三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方面,均取得突破性进展。(记者 张伟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