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超网购天天都在打折,时时都有优惠,面对商家推出的花样促销活动,不少“剁手党”表示,根本控制不住自己,以为买到就是赚到了!
你真以为买到就是赚了?你看清楚了吗?到底是“馅饼”还是“陷阱”?
日常购物 按需消费
面对商家推出的满减、定金膨胀,购物津贴等花样促销活动,不少消费者表示,为了凑齐满减金额,绞尽脑汁地往购物车里塞商品,有用的、没用的,只要是便宜的就先塞上,以为买到就是赚到了。这样的消费者应该保持理性,按需消费,对不是很需要的商品,不盲目下单,做到货比三家。对于打折力度大的商品更要冷静对待,仔细对比,避免被虚假打折行为所蒙骗。
旅游出行 注意甄别
在旅游市场,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价格优惠的旅游产品比比皆是,“限时抢购、尾单甩卖、超值预售”层出不穷。部分旅行社利用游客贪图便宜的心理,有的用打着低价的旅游尾单来揽客,而后通过欺骗、强制游客购物等手段非法获利,暗藏消费陷阱和安全隐患。对于市场上较为火爆的旅游尾单,消费者也要擦亮双眼、仔细甄别。
在报名旅游之前,一定要充分了解,找信誉好的正规旅行社,在签订旅游合同时要对行程安排、吃、住、行标准、违约责任等作出明确约定。对旅途过程中遭遇的不合理消费,消费者可以留好明细单,保存好证据,便于向旅游主管部门投诉、维权。
老年保健 预防欺诈
一些不良商家以所谓的“专家”讲座、“名医”义诊、患者现身说法、免费体验、庆典让利等方式,甚至打着虚构的国家机构、国际机构名义进行推销,销售的都是劣质药品及虚夸功效的保健食品。老年消费者要提高辨别和自我保护意识,务必远离感恩答谢等会销活动,避免上当受骗。
老年消费者应正确认识保健食品,学会辨别保健食品标识,科学理性消费,谨防“名医”义诊等消费陷阱。在选择保健食品尤其是价格较高的产品时,最好提前与家人商量或咨询医生。购买时应注意索要正规发票。
家政服务 细签合同
不少消费者有保姆、护工、月嫂、保洁等服务的需求,但是,消费者在选择家政公司时会遇到各种问题,甚至陷阱。
对此,消费者一定要选证照齐全、信誉良好、规模较大、服务规范、用工制度健全的家政服务公司,勿贪图便宜接受上门推销或路边揽活的“家政服务游击队”,防范网约家政服务不实信息误导;选择家政服务一定要签订合同,尽可能将条款细化,要明确具体服务内容、服务时间、费用收取标准、违约责任及按天或时收费的特别条款约定,以免发生纠纷时难以维权;注意不要轻易向家政服务公司交纳“定金”“服务佣金”“押金”之类的费用,最好按次、分时间段来付费。
金融理财要谨慎
随着经济的发展,理财已经走进人们的生活中,然而,不法商家利用一些消费者对理财产品不了解的特点,通过虚假宣传、抽奖中奖、电话诈骗等手段,骗人购买。所以,在投资理财时要谨慎,不要一次性投入较大金额。尽量多和家人商量,选择正规理财机构,多听取专业人士的意见,多咨询再做决定。
消费者在分清“馅饼”与“陷阱”的同时,还要提高防范风险的意识,增强自身辨别能力,在平时的消费中注意这4个小细节。
1.保留消费凭证,方便维权投诉。
网购后应妥善保管订货单、发货凭证、发票等购物凭证,同时注意保留电商承诺或协议、消费者与商家的聊天记录等电子证据。消费者一旦与电商发生纠纷,可以通过平台发起维权投诉,也可以向网络交易平台所在地或者经营者所在地的监管部门、消协组织等投诉维权。
2.警惕预付消费,分清“定金”与“订金”。
为了留住顾客,不少商家推出预付优惠、定金折扣等,虽然预付“定金”会有很多优惠,但如果消费者不支付尾款则定金不予退还。因此下单前要咨询客服关于“定金是否可退”等问题,并注意留存促销活动的截图和商家做出承诺的截图等证据,尽可能到正规商场、超市,不要轻信商家的口头承诺。预售产品要注意“定金”与“订金”的区别,尽量确定需求后再支付。支付过“定金”的商品要在规定时间内缴纳剩余款项,避免因超期未付款遭受经济损失。
3.留心网购运输问题,降低退货风险。
在购买家具等大件物品时,很可能面临高昂的运费。建议消费者购买此类商品时,与卖家就物流快递、运费支付、收货地址等问题事前沟通达成协议,避免因退换运输而带来的纠纷。此外,如果遇到“双11”这种活动期很多商家会因为交易量剧增导致不能如约发货,因此此时尽量不要购买急需品、生鲜制品等。
4.慎选支付方式,谨防信息泄露。
消费者在电商平台付款时,尽量选择第三方支付平台付款或者货到付款,不要轻易相信对方以任何理由要求直接转账、汇款至私人账户,以及通过发送付款链接页面或扫二维码等方式进行付款。
(新华网河北频道综合 高丽 甄星/文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