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河北日报

就业优先,民生之本“置顶”发力

2019-03-11 09:35:55 来源: 河北日报

  “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发力”“今年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必须把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稳增长首要是为保就业”“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业”一词被提到30次。

  “只要就业稳、收入增,我们就更有底气。”出席全国两会的我省代表委员认为,就业“置顶”,将强化各方面重视就业、支持就业的导向,确保实现就业优先。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必须加强政策协调配合,促进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充分的就业。

  ◎ 突出重点人群,兜底困难人群

  在以往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与“就业”相关的内容呈现在民生板块。我省代表委员认为,今年“稳就业”写进了宏观政策,既意味着就业优先政策“加码”,也让稳就业成为各地政府部门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的大事。

  报告中提出,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加强对城镇各类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帮扶。

  “就业的扶持、援助体系将进一步得到加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全国政协委员,民盟河北省委副主委、燕山大学副校长张福成十分关注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834万,较上年增加14万,再创新高。

  “不‘死磕’一线城市、不追逐‘铁饭碗’,正在成为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新趋势。”张福成委员建议,应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和基层成长计划,全面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实名制管理服务,以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为重点,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为基层发展贡献才华和智慧。

  张福成委员同时认为,要优化高校专业设置,根据未来产业发展需要,加快设置相关专业,提早做好人才储备,使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相匹配。

  近年来,农民工总量一直保持稳中有增,新生代农民工成为主体。

  “应加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带动农民工队伍技能素质全面提升。”全国人大代表、邢台市教育局职教教研室负责人王凤巧介绍,近两年来,邢台市开展农民工就业创业培训3万多人次,带动8000多名群众外出务工或就近转移。经过培训的农民工要比未受培训的工资高出30%。

  关注重点群体,帮扶困难群体,我省不断做实做好兜底保障。我省提出,2019年城镇新增就业85万人,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 做多市场主体,更多吸纳就业

  民营经济是稳就业的“主力军”。数据显示,民营经济近年来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和9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

  “民营企业量大面广,能够提供大量就业岗位,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作了很大贡献。”我省代表委员提出,应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切实为企业减负担、增活力,通过实质性措施降低企业税费,对于小微企业要特别加大减负力度。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华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连增深有感触。公司成立37年来,以公司发展带动充分就业,目前员工超过3000名,遍布河北、江西、重庆、东北等地,已持续提供近万个劳动就业岗位。

  王连增代表坦言,企业持续快速发展,需要更多的资金,但在贷款和融资上困难较多;因缺少人事权,引进专业人才缺乏足够“魅力”,本土培养又速度太慢。

  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核心。王连增代表呼吁,政府应重点扶持规模化涉农企业,在融资贷款、人才激励、企业家认可等方面,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对待。在更多的规模涉农企业进行人事制度创新试点,使其享有同等的机会和权限,更好地引进、留下优秀专业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对此,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对招用农村贫困人口、城镇登记失业半年以上人员的各类企业,三年内给予定额税费减免。我省也提出,将毫不动摇支持民营经济发展,通过实施民营企业“百千万”提升工程、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等措施,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近年来,新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拉动就业的重要力量。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

  “电商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外卖、快递等新兴企业的成长,提供了更多就业渠道。”我省代表委员提出,应全面落实创新创业扶持政策,创新行政管理方式,逐步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并探索适合新经济发展特点的社会保障机制,催生更多吸纳就业的新市场主体。

  ◎ 让“人力”成“人才”,缓解结构性矛盾

  一边有“就业难”,一边有“用工荒”,如何缓解这一结构性矛盾?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以现代职业教育的大改革大发展,加快培养国家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让三百六十行人才荟萃、繁星璀璨。

  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王凤巧代表信心满怀。“发展职业教育被纳入国家战略,将迎来发展的重大机遇。”在3月6日的分组审议中,她说,报告抓住了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市场需求紧密相连的特点,并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这既有利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也是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之举。

  邢台职业教育基础好、起步早,现有各级各类职业学校57所。近年来,该市积极推动专业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衔接,人才培养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探索“订单培养”“合办专业”“引厂进校”等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为企业发展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人才,成为邢台招商引资的“金名片”。

  “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职业教育仍然是国民教育中的薄弱环节,社会对职业教育的看法还带着‘有色眼镜’。”王凤巧代表坦言,社会地位低、改革力度不够、办学质量不高、技术技能人才发展渠道窄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改革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提高办学质量。”“中央财政大幅增加对高职院校的投入,地方财政也要加强支持。”

  王凤巧代表建议,应尽快出台职业教育法,为职业教育提供法律保障;加大投入尤其是对中职学校的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完善教学设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她还呼吁,继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制定鼓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相关政策,并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凝聚力,让每个上职教的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记者 薛惠娟)

责任编辑: 李志强
关键词:
+1
新闻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我网立场

020020030100000000000000011100001210078092